釀特稿|探索興趣變工作的路上:我在《釀電影》實習的二三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文/張鈺玟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實習之前:面試這一關

由於擔心自己的作品不夠多,且缺乏豐富的漂亮經歷,因此一開始是抱抱著忐忑的心情寄出履歷。不過就在面試一開始,主編便表示書審通過即符合團隊對實習生能力的期待,因此面試環節最主要是想了解我在待人處事、與人合作等這方面的問題。透過這次的面試,除了讓我體會到要對自己有信心以外,也了解到工作不只關乎自身能力的強大與否,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等待面試中 feat.公司地板

等待面試中 feat.公司地板

正式進入實習

我應徵的是編輯組的實習生,而我的例行工作有:蒐集新的影視資訊、更新官網片單、出貨等。例行工作以外則是其他臨時交辦的工作,像是:跟訪最新一期雜誌的專訪並整理訪談的逐字稿、開發新刊公關合作的 KOL 等。在工作時,大多數的會議實習生都能直接參與,並且團隊也都願意接納實習生發表的意見,而在這三個月裡參與的所有會議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編輯室與雜誌外部設計的會議。會議中可以看見團隊間對於雜誌想像的互相交流,以及體會到生產雜誌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包含要考慮色調、文字與圖的編排、閱讀的順序等,有各種「眉角」需要大家持續的來回討論與對焦。

跟訪的攝影棚

跟訪的攝影棚

另外,在實習滿一個月時,實習生需要繳交實習計畫,而在計畫中可以提出自己希望能做的工作,像我提了:完成兩篇長評、規劃一個釀片單等。對於實習生主動提出的工作,團隊在能力所及之下都會盡全力地幫助實習生完成,像主編以嚴格的眼光審視我的兩篇長評,並給與我許多寫影評的建議;負責帶我的編輯也在我規劃釀片單時,吿訴我片單規劃的要點以及後續口頭報告時的重點。總而言之,實習過程中無論是會議或是日常交流,都能感受到團隊對於實習生的重視。

有趣的辦公室生態

原本面試前被辦公室低靡的氣氛給嚇到,到班後才發現原來釀電影是跟其他兩個團隊共用辦公室,且專屬釀電影的領地只是由四個大木桌拼湊而成,可以說是小而溫馨(?)。此外,釀團隊每到中午便會一起外出覓食(很像大學生很可愛),就算對於食物沒有什麼想法也完全沒關係,因為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是美食專家,總會有想要嘗試的店,因此只要乖乖地跟著團隊走,就從來不用害怕自己會陷入「午餐要吃什麼啊?」的困擾~

全員出動之搬貨到迷你倉

全員出動之搬貨到迷你倉

未完的結語:關於喜歡的事變成工作

最初因為喜歡電影因此來應徵實習,而在應徵前也曾煩惱過「會不會因爲工作的緣故因此不再喜歡電影了?」,所以我在面試時問了:「對於喜歡的事變成工作一這事,有什麼看法呢?」,當時團隊告訴我不用多慮,並鼓勵我趁年輕時可以多嘗試。而實際實習以後,我也很慶幸自己當時有鼓起勇氣應徵,以及感謝能夠順利錄取,讓我有機會用相對正職較為自由的方式探索這個行業。

在實習即將結束的此刻,對於「喜歡的事變成工作」一事,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但我想只要繼續抱著嘗試的勇氣,總有一天終究會知道自己希望前往的方向吧~


全文照片提供:張鈺玟
責任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如果看一部電影是做一場夢,釀電影想和你一起做夢。 今年夏天,釀電影嚴選了幾部心頭愛片,包括影迷讚譽的公路經典《末路狂花》、近年口碑滿載的《日麗》、《燃燒女子的畫像》──再加上片名先保密,但片頭一下、保證心花朵朵開的神秘驚喜場⋯⋯無論新作或經典,電影裡的靜謐懷思、奔放狂想,都是影迷心中的一場場好夢。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如果看一部電影是做一場夢,釀電影想和你一起做夢。 今年夏天,釀電影嚴選了幾部心頭愛片,包括影迷讚譽的公路經典《末路狂花》、近年口碑滿載的《日麗》、《燃燒女子的畫像》──再加上片名先保密,但片頭一下、保證心花朵朵開的神秘驚喜場⋯⋯無論新作或經典,電影裡的靜謐懷思、奔放狂想,都是影迷心中的一場場好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從影迷到影評、從興趣變正職、從部落格到 IG,趁著釀電影即將踏入第七年的此刻,我們邀來常與釀合作的影評人香功堂主、Kristin(一頁華爾滋),與主編來一場充滿「老兵」心境的真心對談──追著時間與時效,看片、寫稿、經營社群,走過菜鳥時期的風風火火,資深影評人的日常,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Thumbnail
2018 年的《蜘蛛人:新宇宙》動畫裡有許多街頭塗鴉文化的元素,近期恰逢續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上映,釀電影規劃了系列文章來介紹蜘蛛人相關電影,也趁這個機會專訪塗鴉藝術家兼 Mess-age 工作室的主理人 Faso,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無與倫比的動畫電影和裡頭的塗鴉藝術。圖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這呼應了 #StarringJohnCho 活動的精神:周約翰可以成為任何題材的美國電影主角,管它是哪部科幻片還是浪漫喜劇,他的出現都應該是正常、自然的,不需要特別理由,不用刻意做些假鬼假怪的口音,不該背負西方人的東方想像,因為他就是一個美國人,他的臉孔與傳承也是美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Thumbnail
美或是純粹(或許加上詩意)在當代藝術即使不是負面的,也是一個近乎於無效的說詞。所以當我面對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在北美館的展覽「片刻冥想」,產生了美或是詩意的感受時,我覺得非常不安,好像回到了一個古老的審美體驗。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從影迷到影評、從興趣變正職、從部落格到 IG,趁著釀電影即將踏入第七年的此刻,我們邀來常與釀合作的影評人香功堂主、Kristin(一頁華爾滋),與主編來一場充滿「老兵」心境的真心對談──追著時間與時效,看片、寫稿、經營社群,走過菜鳥時期的風風火火,資深影評人的日常,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Thumbnail
2018 年的《蜘蛛人:新宇宙》動畫裡有許多街頭塗鴉文化的元素,近期恰逢續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上映,釀電影規劃了系列文章來介紹蜘蛛人相關電影,也趁這個機會專訪塗鴉藝術家兼 Mess-age 工作室的主理人 Faso,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無與倫比的動畫電影和裡頭的塗鴉藝術。圖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這呼應了 #StarringJohnCho 活動的精神:周約翰可以成為任何題材的美國電影主角,管它是哪部科幻片還是浪漫喜劇,他的出現都應該是正常、自然的,不需要特別理由,不用刻意做些假鬼假怪的口音,不該背負西方人的東方想像,因為他就是一個美國人,他的臉孔與傳承也是美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Thumbnail
美或是純粹(或許加上詩意)在當代藝術即使不是負面的,也是一個近乎於無效的說詞。所以當我面對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在北美館的展覽「片刻冥想」,產生了美或是詩意的感受時,我覺得非常不安,好像回到了一個古老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