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德微 (3675) 為台灣專業整流二極體製造商,是美國 Diodes (達爾科技) 的在台子公司,主要代工 Diodes 的產品,產品主要應用於工業用、車用、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主要產品有:二極體與 MOSFET/Transistor/ESD Array (約 97%)、晶圓 (約 3%) 、其他 (<< 1%)。近年來公司也有朝 IDM 廠轉型,產品已逐漸應用在各大終端產品上。
近年公司逐漸增加新產品,包含 ESD、MOSFET 與閘流體,其中閘流體是公司主要發展的產品。由於它的控制原理及線路簡單,又相較於 IGBT 的成本大幅降低,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
公司基本面:
近期毛利率持續攀升,2023Q4 達到歷史新高的 39.5%,2024Q1 稍微下降至 35.16%。公司營收則是在今年六月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Q1 財報中可以看到目前的存貨是大幅上升的,細項看起來主要是製成品跟商品,應該是準備要出貨的。

現金流量表可以看到有併購產生的現金流出,同時有增加了短期借款 (不確定用途為何)。

整體看起來公司的營運是持續改善的、財報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公司 2024/07/26 法說會內容:
- 2022 年 Q2 當時只有舊產品,營業額一個月約 2 億,2024 年的 Q2 營收創新高到 6 億時,這個產品衰退了 20 ~ 25%,等未來需求回來時營收可以再創新高。
- 2024 Q3 公司預估營收會到 7.x 億,毛利率 41% 以上。
- 2024 Q2 毛利率 39.46%,六月份單月份毛利是 40.5% 創歷史新高,主要原因是購併了基隆廠,公司做了很多調整與改善。
- 2024 Q1 只有 35.16% 跟併購喜克士有關,但花了一個季度就調整回來了。
- 2023 年跟 2022 年相比,工業 (IPC)、工具機等全部都下降,但車用上升 8%
- 近年毛利率上升跟自動化有很大關係。
- 併購基隆廠後,靠著基隆廠的先進製程 (生產)、母公司授權的 IP、再併購了品牌商喜克士股權 (銷售),可以讓公司往 IDM 方式營運。
- 閘流體是公司重點發展的產品,隨著產品改善,希望可以吃到更多 IGBT 的應用範圍。智能家居 (遠距開電視/冷氣等) 都需要閘流體。目前認為市場競爭者屈指可數。聽起來毛利率也相當不錯。
- 閘流體 2023 到 2032 年 CAGR 預估有 3.5 ~ 5.7%,2032 年預估有 600 億的市場。
- 透過併購基隆廠後也取得 LOW VF GPP (低損耗整流器?) 製程技術,未來市場大幅成長且競爭者很少。上個月 LOW VF GPP 出了四五千片,在兩年前還是幾乎 0 的,而且毛利相當好。
- 公司預估未來是跳躍式的成長。目前也有持續在開發新產品。
- 公司 TVS 良率有 97 ~ 98%,幾乎是 0 庫存,相較於客戶庫存很高,公司的產品相當有競爭力。
- 基隆廠營業額有機會是現在的一倍以上。
- 公司完全不擔心中國的競爭,重點應該是。公司說法:以 TVS 舉例,即使競爭對手機器不用錢、折舊攤平都是 0,都比不過我們。
- 公司不會侷限在 AI Server,AI Server 占整體半導體產值太小了,所有的半導體都需要我們公司的產品,現在的東西也可以做進 AI Server,公司不會拿 AI Server 來炒作股票。


估值:
從公司公布的上半年稅後 EPS = 4.4 元加上公司法說提到的 Q3 表現,今年 EPS 估計有機會達到 10 ~ 11 塊,如果用折現模型來估計,目前股價 (298.5) 反應的年複合成長率也有 21% 左右,不太好判斷是否有被低估。
當然從公司法說聽起來,近期是處在一個高速成長的狀態,等到其他產業也有明顯復甦時,公司的營收會有跳躍式的成長,或許真的有機會以 20% 以上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成長下去,這部分就持續追蹤了~
總結:
德微這兩三年看起來有機會處在一個高速成長的階段,從公司基本面來看目前表現相當不錯。雖然上週五 (7/26) 跌停,但應該跟近期融資人數高 + 大盤回檔有關,跟公司本業表現是沒什麼關係的。身為價值投資者,之後就持續追蹤公司營收並搭配股價與估值找買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