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
來些低負擔一點的內容。
咬金是本名,後改名程知節,濟州東阿出身,就是個山東大漢。基於這個出身,祖宗上追程昱,程昱可也是八尺三寸的大漢。
咬金哥史書記載甚少,但有墓誌銘。
銘曰表字義貞,東平人。三代官,為什麼都要吹三代說過了。
事實上,程咬金讓我開始懷疑墓誌銘的可靠性了。
程咬金的曾祖父跟祖父官都不大,爸爸也不過五品大中正。按照他卒於西元665年,七十七歲(虛),可反推生於西元589年。
民亂起時的大業九年(西元613年),已經25歲。這個人沒道理還在用非正式的名字:咬金。
怎麼回事呢?《隋書》馬上給了我一個方向。
大中正在隋朝不屬於「流內」,這名詞簡單說就是朝廷任命的官。
反過來說,這時候大中正已經不是朝廷直屬,僅是類似「地方耆老」的品級。隋制與「第二不領人酋長,第一不領人庶長」比視。
說好的低負擔咧。
酋長跟庶長列為官職,是北魏的發明。
「其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分為南北部,復置二部大人以統攝之。」
酋長是部落首領,這個大家都知道。意思從古到今沒變過。
那北魏就是根據你加盟的人數,來給你訂定「第一酋長」、「第一庶長」。單純以那句史料來說,我會猜北部酋長南部庶長。看各位的蠻度。
一開始都是「領民」,你就帶著人來啊。問題是你還繼不繼續管理部落。隨著世代變遷,這種天朝內酋長慢慢的只剩下榮銜者,也是大有人在。別的不說,王朝集權越穩固,越會抽你酋長的板。推恩令了解一下,此處表過不提。
隋朝就是完成了中央集權,相對也正式把「不領人」酋長等職分品列管。
講半天的意思就是,程咬金的爸爸啊,其實應該不是大中正,而是「第一不領人庶長」。是漢化比較深的山東蠻夷首領,只是墓誌銘去「酋庶化」。
畢竟能夠在「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的,肯定是世族出身,但程咬金的名字怎麼看也不像。
這裡就算作了個解釋。
我們咬金哥就是這樣,要文半點沒有,論武半點不怕。
這支東阿庶兵團,很快就被瓦崗寨李密招募過去。
當時李密在寨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武力,分給四個驃騎帶領。秦叔寶跟程咬金,就是其中兩個。對,程咬金加入瓦崗的時間不明,第一戰就是打王世充--張須陀戰死後,瓦崗才會打王世充。所以秦瓊跟程咬金是並列的。
小時候有看過隋唐都會覺得,尉遲恭跟程咬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咬金哥才是秦叔寶的另一半吧?這是真的喔,他們不但一起加入唐軍,同時也分屬李世民的左右三統軍。以秦王府職來說,尉遲恭一直都比他們更高。
喔,那是因為隨著李世民的戰功,秦瓊跟程咬金都得到了朝廷封賞,不再直屬李世民。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咬金哥終於得到了「知節」的新名字。
程咬金傳很明白的寫出:「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構之於高祖,除康州刺史」。
而程咬金跟李世民說:「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就是說,像秦瓊程咬金這些人的「升官脫離秦王府」,本身被解讀作「李建成的政治鬥爭手段」。
而程咬金卻「以死不去」。
你叫我去廣東當官?OVER MY DEAD BODY啦!
呃那個老實說,去廣東當刺史,隨便換一個人也不想去的。但程咬金就拿來「效忠李世民」,所以我其實會猜,這時候還是咬金。而在六四玄武門之變後,為了獎勵咬金哥跟提高拉正他的地位,才賜了程知節的名字。
程知節在六四玄武門中,跟秦瓊差不多影薄,但公然違抗皇命達兩年之久,也是很不簡單。而他的評等?說多不膩,跟秦瓊一樣,六等七百戶。
秦叔寶左武衛大將軍,程知節右武衛大將軍。
實打實的唐太宗雙門神。
程知節傳的內容,去掉戰場神威的部份後,真的非常少。
就因為這麼少,讓我得以「看見」關鍵字。
「與長孫無忌等代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
這是貞觀十一年的事情,其他人大多有寫出來,因為斷點在十年所以我就忽略了。所謂的「代襲刺史」,就是「世襲制刺史」。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話說從頭,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貞觀十年的大事就是《氏族志》(好想打世族志)。
大家都要認祖歸宗,李世民的李,該認誰為祖宗?有讀過唐史都知道,他們的祖廟拜到涼武昭王李暠(五胡十六國之西涼)。這是包括房玄齡在內的大臣所認可的意見,不過就有一個人,反對。
于志寧。
理由很簡單,「非王業之所因」。
有認為可以翻作:李暠不是開創大唐基業的人。通。
不過我想解釋作:「李暠並不是一個天下志業的成員」更合適。
一來包含皇室與功臣,二來所屬陣營即使沒有稱霸天下,至少也要以天下為己任。西涼不過就是一個偏安小國罷了。
這個小小的神祕我們留著嘴,于志寧同樣對「功臣世襲刺史」有意見。
志寧奏:「古今異時,慕虛名,遺實患,非久安計。」
因為李世民這條詔命其實就是「封建異姓諸侯」:周朝的公侯國制,不是漢朝的縣侯國制。
李世民走到要與功臣共天下,這是很驚人的一件事。當時有十四個功臣獲得封國,而他們可以自己管制國內的軍事與行政。
分別是趙公趙州長孫無忌,梁公宋州房玄齡,萊公密州杜如晦,衛公濮州李靖,申公申州高士廉,陳公陳州侯君集,江夏王鄂州李道宗,河間王觀州李孝恭刺史,鄂公宣州尉遲敬德,英公蘄州李勣,褒公金州段志玄刺史,盧公普州程知節,夔公朗州劉弘基,鄖公澧州張亮。
你可以看到,其中也有宗室李姓王國。基本上漢武以後的宗室王國都是虛名,並沒有軍事跟行政權。
除了于志寧反對,長孫無忌也帶頭出來表示:「群臣披荊刺,事陛下。今四海混一,誠不願違遠左右,而使世牧外州,與遷徙等。」
長孫無忌等人的意思是:你他媽現在要流放我們?
這我不覺得是謙詞耶。
李世民的「代襲刺史」,很可能確實有這層用意在其中。
十四人裡面只怕有半數以上是同一個集團,而且只要他們聯手,要李世民向東,李世民不能往西。
軍權、政權、世族、皇室、外戚……不難發現軍權過多,而且至少尉遲敬德跟程咬金應該是忠誠的唐太宗派。
一邊驅逐某些人,一邊讓可信賴者與那些人平權監督。
可悲的是,這十四人又有哪個是六四玄武門之前,李世民不能信賴的呢?
不斷的迭代,循環,今日可信明日廢。都說伴君如伴虎,為上者又豈不是戒慎恐懼?
當這個部份越來越明顯,鏡頭就必須轉向魏徵、王珪、于志寧這些人。
不是六四玄武門功臣,但李世民卻奉為師長,極為信賴的這些人……千萬不要認為李世民是個性好啊。
那也是以後的事,先回來,代襲刺史制最終於貞觀十三年撤銷,其後唐朝依循此規,會封外族酋長代襲刺史,也就是跟漢代收從屬國是一樣的意思,不過文字遊戲上,唐朝的疆域自然就可以大大大牛肉麵了。
至於我們的主角程咬金,都說了比李世民還多活十幾年,在唐高宗時期依然相當活躍,所以到這邊就先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