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6) 金剛經的翻譯,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金剛經》的譯本眾多,由玄奘譯出者,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就梵文而言,此《經》名稱的開頭、直譯、應為「金剛斷割」,而玄奘將其先後的次序對調,譯為「能斷金剛」。

根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記載:

「太宗皇帝問玄奘法師:『《金剛般若經》,一切諸佛如來皆由它所生,若能誠心地聽聞讀誦、不加毀謗,其功德將超過以身命來布施,縱使堆積如恒河砂礫那麼多的珍寶、也無法及於它的價值於萬分之一;再加上,它的義理精微、言詞簡約,所以歷代的賢達君子都樂於受持。但卻不知道:先代的翻譯、在文句義理上、是不是都具備充足呢?』

玄奘法師對奏、說:『此經的功德,的確如聖旨所言;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信眾,咸同愛敬。然而,今觀舊版的翻譯,亦微有些許的遺漏。

首先,根據梵本,此《經》的名稱、具譯、應為《能斷金剛般若》,但是舊版、卻直譯為《金剛般若》。《經》名的用意、是要顯示:菩薩摩訶薩、乃以分別妄想的惑障、為應該要對治的煩惱,而此分別妄想的惑障、堅固牢強、猶如金剛,唯有堅定地執持此《經》所詮釋的無分別智慧,才能夠斷除,是故,《經》的名稱應為《能斷金剛般若》。由此可知,舊版的翻譯、在名稱上、闕漏了上述二字。

其次,關於《經》文的內容,舊版的翻譯,尚有:三問闕一,二頌闕一,九喻闕三,如是等闕漏。

至於,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舍衛國,及菩提留支法師翻譯的婆伽婆等,則尚可接受。』

皇帝說:『法師既然已有梵本在手,則可委為翻譯,使眾生在聽聞受持之後、得以具足《經》文的意旨;然而,《經》文的翻譯、貴在義理完善,切不必為了追求文句的優美通暢、而乖離了義理也。』

因有前述的緣由,現今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玄奘法師委依梵本重新譯出。上奏朝廷之後,太宗皇帝非常高興。」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知道:玄奘法師將《經》名之開頭,順序對調為「能斷金剛」,其理由是:「金剛」代表「分別妄想的惑障」,對於此堅固牢強、難破難斷的煩惱,唯有堅定地執持、代表「無分別智慧」的「般若波羅蜜」,才能夠斷除;所以,全體《經》名的意思、為:「能夠斷除、如金剛一般堅固牢強、難破難斷之分別妄想惑障、的般若波羅蜜」。

然而,這顯然是錯解了「金剛」的意涵。

對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的解釋,月溪法師曾寫道:

「『金剛般若』亦名『實相般若』。

『金剛』譬喻絕對佛性,能轉萬物,而不為萬物所轉。佛性,絕對之義,能破一切相對之義,而不為相對義所破,堅固明利,故名『金剛』。

梵語『般若』,此云妙智,亦云妙慧,專指能徹悟絕對佛性之智慧而言,非世俗之聰明智慧也。般若有三義:一曰『實相』,佛性;二曰『觀照』,腦根;三曰『方便』,眼、耳、鼻、舌、身、意。

梵語『波羅蜜多』,此翻到彼岸,彼岸喻絕對,此岸喻相對。

全題之意義即:以『智慧』照破『無始無明』,脫離相對之此岸,而達絕對之彼岸。相對者,生死輪迴也;絕對者,真如佛性也。」

— 金剛經月溪釋要節錄,序一

故知,「金剛」代表的、是不生不滅的佛性,因其不生不滅、亦不與生滅的現象和合,故曰「佛性不受薰染」。

佛性能夠轉變萬物、成為絕對的真實,而不為萬物所轉變;萬物在佛性光芒的照耀之下,還原為絕對的真實。一切相對的虛偽,由佛性觀之,猶如昨夜的迷霧一般,消然散去、不復存在;萬事萬物,從佛性的立場發揮,皆堅固而明利,無有生滅、運動、變化之事,故曰「金剛能斷」。

此外,應該要斷除的,並不是「分別妄想的惑障」,因為,這只是枝葉而已;即便「不分別」,也並非就是「般若智慧」了。實則,「不分別」應改理解為「不分別所知的惑障」,簡稱「所知障」、或「理障」,乃相對於「煩惱障」、「事障」而言。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應該要斷除的,是產生「分別妄想、與不分別所知的惑障」、也就是將人類的生命拘囿於「虛妄惑識區隅」的虛妄根源之習氣種子 — 無始無明。打破了這個虛妄的根源以後,才能夠有「智慧」之可言;此時,日用、營生、嘻、笑、怒、罵,隨拈一法,無非佛法,而非僅僅是「不分別」而已。

又查,《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輪品第二,地藏菩薩有如下的提問:

「無明蔽其目,貪嫉多姦矯。
云何轉佛輪,度此眾生類?
云何破相續,如金剛煩惱?
云何得總持,果能如是忍?」

此《經》為玄奘翻譯,玄奘法師或許受到它的影響,而將文中的「相續」(分別妄想) 錯誤地認知為「如同金剛一般的煩惱」,也未可知。但是,這畢竟是地藏菩薩的「提問」,而非世尊的「回答」,怎麼可以據此、而遽以為:「金剛」所指的、就是「煩惱」呢?

接下來,關於「三問闕一」,出自《金剛經》第二分。

在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文中,須菩提向佛陀提出了兩個問題,它們分別是:「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但是,依據梵文原文,須菩提其實提出了三個問題,玄奘法師將其譯為:「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鳩摩羅什法師所譯,少了「云何修行」一問,所以是「三問闕一」。

關於「二頌闕一」,出自《金剛經》第二十六分。

在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文中,世尊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但是,依據梵文原文,世尊所說的偈,其實是在一偈當中、有兩個頌,玄奘法師將其譯為:「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鳩摩羅什法師所譯,少了兩個頌的「後頌」,所以是「二頌闕一」。

關於「九喩闕三」,出自《金剛經》第三十二分。

在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文中,世尊總結、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依據梵文原文,世尊其實作了九個比喻,玄奘法師將其譯為:「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比對梵文,這九個比喩分別是:流星、眼翳、燈光、虛幻、露珠、水泡、夢境、閃電、浮雲,而這些都是在象徵、由和合所為的「有為法」。

鳩摩羅什法師所譯,少了「流星」、「燈光」、「浮雲」三個比喩,所以是「九喩闕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nlight03的沙龍
0會員
81內容數
enlight03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30
爾時,命者善實起坐,一肩上著已,於世尊邊、右膝輪著地已,合掌,向世尊言:
Thumbnail
2024/11/30
爾時,命者善實起坐,一肩上著已,於世尊邊、右膝輪著地已,合掌,向世尊言:
Thumbnail
2024/11/26
「住」字、左右拆解、即「主人」之意。
Thumbnail
2024/11/26
「住」字、左右拆解、即「主人」之意。
Thumbnail
2024/11/23
彼能常淨菩提心,諸煩惱垢不能染;
Thumbnail
2024/11/23
彼能常淨菩提心,諸煩惱垢不能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為何說金剛經不可思議?《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偉大的 佛陀在此經中,闡述一切法自性空之理,一切事物皆虛幻不實,若要成就無上正覺,則要破除一切執著與法相。歷史上更有明朝名將戚繼
Thumbnail
為何說金剛經不可思議?《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偉大的 佛陀在此經中,闡述一切法自性空之理,一切事物皆虛幻不實,若要成就無上正覺,則要破除一切執著與法相。歷史上更有明朝名將戚繼
Thumbnail
能不因對象感受不到美麗境界時,不會陷入慈悲而忘記歡喜,能保持在給予之心中的歡喜,那至高無上的層次,能金剛。 遠離高處不勝寒而覺得孤獨,因為寫出金剛經的大師,是人外有人的存在,讓自己感受到金剛,所以擁抱天外有天,層次再高,自己還是被照顧著,而更堅韌強健。
Thumbnail
能不因對象感受不到美麗境界時,不會陷入慈悲而忘記歡喜,能保持在給予之心中的歡喜,那至高無上的層次,能金剛。 遠離高處不勝寒而覺得孤獨,因為寫出金剛經的大師,是人外有人的存在,讓自己感受到金剛,所以擁抱天外有天,層次再高,自己還是被照顧著,而更堅韌強健。
Thumbnail
觀音山 6月19日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觀音山 6月19日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Thumbnail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導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前分,經佛教示,此經殊勝希有,最上最第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故須菩提請示佛陀,當如何名此經?當如何奉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導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前分,經佛教示,此經殊勝希有,最上最第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故須菩提請示佛陀,當如何名此經?當如何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