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環保一年的不會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 : 環保一年不會死 作者 : Colin Beavan柯林.貝文 譯者 : 謝維玲 內容 : 這本書主要內容在講述一個住在經濟中樞紐約市的一個人,因為思考生命的意義,而嘗試帶這老婆、孩子以及一隻狗,進行零汙染計畫的實驗,要在一年之內,讓自己一家透過減少消耗與增加回饋的方式,達成對於地球環境的「零汙染」。 他們零汙染的計畫包括了幾個階段 :

  1. 不製造任垃圾,例如不買新東西跟有包裝的東西、不用紙尿褲與衛生紙,不能外帶,自帶環保餐具等等。
  2. 不搭乘有排放二氧化碳的交通運輸工作,開始以雙腳和滑板車、腳踏車代步上班。
  3. 選擇在地飲食來降低環境衝擊,包括選擇當季,在第兩百五十哩內生產的食物,改成素食等。
接下來的計畫還包括 : 不用電、節約水資源以及減少排放廢水和考慮瓦斯問題等等。 在嘗試的過程,我覺得非常有趣,跟我們想像的禁慾主義是生活不一樣,作者一開始就提到,重點不是節制慾望,而是找到一種:「可以不對環境造成傷害,卻仍可享受的生活方式。」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抉擇,主要原因在於作者反思到:我們現在生活是建築在對於地球資源的掠奪上,如果說我們真的快樂,那至少地球毀滅之時,或許我們還可以說:「至少我們享受過了」,但重點是,在破壞的同時,我們並不快樂阿!! 那是不是代表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一套生活方式,已經不適用了,有沒有一種方式,沒有陷入「愛地球」還是「愛自己」的對立模式中,是可以在照顧地球時,同時能夠真正的感到踏實、快樂 ? 在實行一年後,作者一家過程面對很多挑戰,這是我覺得最珍貴的地方,作者透過「成長之痛」來形容,他認為如果我們要變得更好,勢必都會要經歷成長的痛苦,但大家卻沒能意識到的是,痛苦背後就是成長,反而總將焦點放在痛苦上,使得美國政治單位,即便看到了許多科學的警示報告,並也嘗試提供許多不需要調整太多,但需要有一些限制的政策建言,卻也只能在這時代氛圍的討論中得出:「氣候問題的改善在科學上有其必要性,但在政治上無法實行」的矛盾結論。 雖然挑戰重重,但作者提到在嘗試如此做時,並未如他或其他人原本設想的只有許多被壓抑的難受,而是不過度仰賴機械化的產品與消費潮流,反而體重減輕了、跟家人互動時間變多了、跟朋友的連結更強了,而且心也更加踏實了。 看完這本書,我就把我的車賣了,我覺得這是本很棒的書,作者跟我們一樣會有許多消費的慾望,但作者也跟我們一樣,內在都想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以及共同生存的萬物,套句書中提到的,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彼此幫助,對於作者來說,或許如何做並不是最大的重點,重點在於你是不是「清醒」,你真的覺得消費才是你想要的,那至少清醒地去做;而對作者來說,在實驗過程的許多掙扎後,慢慢體驗到,雖然我們都很想要改變這世界,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有太多事情超乎我們掌握與想像,所以後面的結論在於:

「不是我們到底能改變甚麼,而是我們願不願意成為勇於嘗試的人 ?」

raw-image


    1會員
    21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來台東找我媽媽,因為看了一本叫做[環保一年不會死]的書,書中提到車子佔據了我們許多心思與時間,提升碳排,也降低幸福感,索性我就將車賣了,剛好最近也比較缺錢~ 到了台東車站,失去便利的車子的我只能另謀它策,剛好最近對走路也越來越有興趣,於是大約五公里的路程,就想說來挑戰看看。 說實在過程比起我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最近捲入一場感情的風波,原本相愛的彼此,開始了控訴、謾罵與傷害。 中間發生的事情,為了博得網友與他人的認同甚至集體撻伐,對方透過捏造的事實以及沒全說清的敘述引起了部分的迴響與支持,並也成就的以此來加強對我的控訴。 原本打算冷淡處理,但卻如遞出薪柴般使其怒火越燒越旺,並延燒到了我身旁的人,甚至可能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是什麼原因,讓愛變成恨?」,我當下回應:「我覺得大部分的恨都是愛轉變成的。」 許多人聽過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這句話我也挺認同的,但這句話沒說清的是,那恨是怎麼一回事? 恨既不是冷漠,它仍是一個強烈的情感,被人背叛、東西被竊、親愛的人受害等等,都使我們感受到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來台東找我媽媽,因為看了一本叫做[環保一年不會死]的書,書中提到車子佔據了我們許多心思與時間,提升碳排,也降低幸福感,索性我就將車賣了,剛好最近也比較缺錢~ 到了台東車站,失去便利的車子的我只能另謀它策,剛好最近對走路也越來越有興趣,於是大約五公里的路程,就想說來挑戰看看。 說實在過程比起我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最近捲入一場感情的風波,原本相愛的彼此,開始了控訴、謾罵與傷害。 中間發生的事情,為了博得網友與他人的認同甚至集體撻伐,對方透過捏造的事實以及沒全說清的敘述引起了部分的迴響與支持,並也成就的以此來加強對我的控訴。 原本打算冷淡處理,但卻如遞出薪柴般使其怒火越燒越旺,並延燒到了我身旁的人,甚至可能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是什麼原因,讓愛變成恨?」,我當下回應:「我覺得大部分的恨都是愛轉變成的。」 許多人聽過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這句話我也挺認同的,但這句話沒說清的是,那恨是怎麼一回事? 恨既不是冷漠,它仍是一個強烈的情感,被人背叛、東西被竊、親愛的人受害等等,都使我們感受到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閱讀『召喚勇氣』這本書大概到了一個段落,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做個讀書筆記做個心得分享。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旅行,不見得能夠真正認識一個國家。」 身為短期觀光客,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國家社會的表象,許多檯面下的東西,要定居過才能夠明白。而北韓,即使居住了兩年這麼久,也依然沒有把握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個國家就是這麼特別。
    Thumbnail
    上週結束了地獄級工作量的兩週,久違進入比較輕鬆的工作模式,想說終於有點時間好好來真的看個書(泡杯茶享受晨間儀式感的那種看書,而不是睡前拿電子閱讀器看到睡著的那種看書)。沒有一本書比這本品牌誌還要有儀式感了。
    Thumbnail
    關於角色,關於故事,關於文字,關於情感, 關於那些上戲之前和下戲之後的種種, 關於連俞涵的,《女演員》。
    Thumbnail
    關於錯過,關於重逢,關於回憶,關於道別, 關於那個永遠縈繞心頭、無法忘懷的人。 關於蔡智恆的,«不換»。
    Thumbnail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Thumbnail
    關於生活,關於回憶,關於成長,關於自我, 關於每個人心中那片遠離塵囂、溫暖靜謐的山林。 關於連俞涵的,«山羌圖書館»。
    Thumbnail
    古時候會賣妻賣女,為何不把丈夫賣了? 房價貴到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政府怎麼還不下重手管制? Amazon燒錢燒得太瘋狂,借錢來花也能變成世界首富 ? 今天來介紹一本非常有趣,又是”耶魯”系列的書XD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作者為陳志武教授,是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博士,也是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著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閱讀『召喚勇氣』這本書大概到了一個段落,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做個讀書筆記做個心得分享。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旅行,不見得能夠真正認識一個國家。」 身為短期觀光客,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國家社會的表象,許多檯面下的東西,要定居過才能夠明白。而北韓,即使居住了兩年這麼久,也依然沒有把握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個國家就是這麼特別。
    Thumbnail
    上週結束了地獄級工作量的兩週,久違進入比較輕鬆的工作模式,想說終於有點時間好好來真的看個書(泡杯茶享受晨間儀式感的那種看書,而不是睡前拿電子閱讀器看到睡著的那種看書)。沒有一本書比這本品牌誌還要有儀式感了。
    Thumbnail
    關於角色,關於故事,關於文字,關於情感, 關於那些上戲之前和下戲之後的種種, 關於連俞涵的,《女演員》。
    Thumbnail
    關於錯過,關於重逢,關於回憶,關於道別, 關於那個永遠縈繞心頭、無法忘懷的人。 關於蔡智恆的,«不換»。
    Thumbnail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Thumbnail
    關於生活,關於回憶,關於成長,關於自我, 關於每個人心中那片遠離塵囂、溫暖靜謐的山林。 關於連俞涵的,«山羌圖書館»。
    Thumbnail
    古時候會賣妻賣女,為何不把丈夫賣了? 房價貴到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政府怎麼還不下重手管制? Amazon燒錢燒得太瘋狂,借錢來花也能變成世界首富 ? 今天來介紹一本非常有趣,又是”耶魯”系列的書XD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作者為陳志武教授,是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博士,也是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