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什麼:限制管理與自由思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前這邊是可以跳水的,還有跳水台,現在都被拆掉了!」聽著礁溪朋友說起小時候的玩水故事,我看著攔沙壩旁邊的噴漆,依稀還寫著|注意安全"的四個字樣,就猜想這興取又是某些人的安全與生命事件,使該處成為被禁止遊玩的區域,兀自又思索著,為什麼管理方那麼喜歡以限制來決策,而又為什麼民眾甘心接受這些限制呢?

想起以前日本統治時期,在全台灣設置了很多海水浴場,很鼓勵學生與國民前往遊玩,而在國民黨從中國攜團客進駐台灣,並且進一步統治之後,大概率為了自己的民生資源掌握或軍事需求配置,又或許為了方便管理,限制很多台灣住民的行為與思想。我想這確實非常易於管理,限制比溝通討論方便,操控輿論資訊的教育比公平對等交流更好管理,相對地,也漸漸地讓多數後人墨守成規。但我發現,生而為人,我們畢竟是群居動物,還是喜歡一起玩樂的滋味,或許用罰款或威嚇限制了行為,但終究限制不了自由思想的想像與轉化。

最後,我們一行人還是找到個能涉水的地方玩樂清涼去,也發現,果然還是有些具備"自由意志"的生命,發揮天性,跳到"可能"會被罰款的區域,去做那些小時候未被限制的玩樂行為:雖然就是玩個水,但練習和一堆同行者同樂,提醒照顧好自己,就算是要面對生命或荷包的損失風險,其實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自行承擔的日常責任。

人類圖餘生命探索者|3/5顯示者 每日覺察紀錄實踐者| 700Days u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很多時候,不是外面限制了我們, 而是自己立下的限制,控制了自己。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立霧溪下游開闊 水流自然會平緩 太魯閣狹窄因此湍急 基隆河淤積引起氾濫 炸掉獅子頭隘口導致海水倒灌 壓迫他人每每引起反擊 釋放每個小小自由 會像嘉南大圳造福平原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很多時候,不是外面限制了我們, 而是自己立下的限制,控制了自己。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立霧溪下游開闊 水流自然會平緩 太魯閣狹窄因此湍急 基隆河淤積引起氾濫 炸掉獅子頭隘口導致海水倒灌 壓迫他人每每引起反擊 釋放每個小小自由 會像嘉南大圳造福平原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