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分有「外我」「內我」,也就通俗說的「表意識」和「潛意識」。 我們常以為潛意識出現的比較少,一般都是表意識。 在我認為兩者出現的差不多,只是我們生活上感覺不出來或不會留心察覺;我覺生活上所有的決定和舉止都是兩者協調後的結果。 人還常有一個認為,覺得受到潛意識所干擾的“表現”比較真實? 人都覺得潛意識很神秘難以察覺或無法察覺,如果說潛意識像“無意識”一樣 .. !? 所有潛意識只要感知到了,已經都算表意識了;而感覺不到的意識,對我們來講——沒有意義。 這裡我們不談「意識」,談「內我外我」。 內我外我都是有意識的「我」,為什麼不談「意識」而談「我」? 意識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而「外我」和「內我」是全部都“有感覺”;“無意識”對醒著的人來說是沒有意義。 「在切身上人是活在有感覺的生命下。」 但我思考的是,有種情況是我們醒著卻做了沒有“意願”的舉動,做完後才驚覺 ..。稱之為下(潛)意識動作。 這真的是「最深的意願」嗎? 這太燒腦了,我們還是談「我」好了,「我」是全部“有感覺”的,這“有感覺”又分內我外我。 “內我”代表私慾,“外我”代表道德。 內我、外我會相互干預,外我管「理智」,內我管「理性」;而人被這兩個「理」所驅使。 在這借用理智和理性兩個詞,所以在這說的「理智」和「理性」不是通俗的。 理智––理的是「智」;理性––理的是「性」。 理的是「智」:明理、知識、客觀、道德 .. 理的是「性」:感情、慾望、性情、需求 .. 外我––就是表面生活上那個我。 外我表現出來的道德,說穿了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管真心道德還是假道德,都逃不離面子。做人真道德也好,假道德也好,不都面子問題,怕人非議。 內我––就是心裡“滴咕”和“見不得光”的那個我。 而人會用自己的外我攻擊別人的內我,訕笑和蔑視他人的情慾。 沒有感覺的潛意識又如何說它是最真實的? 倒覺得,有意識的內我才是最真實的。 坦然去表達自己的性情與慾望,也是一種美,一種吸引人的氣質。 不再用華麗的裝飾、漂亮的言語去美化或掩飾那些愛欲和性慾––直接表達不也更入人心。 人常活在這兩個我拉扯下,最常用“他”人故事來影射,用“聽說”來掩護那個亟欲表達的內我,而沒有勇氣放縱! 放逐內我,是一種賭注。 外我需要生存,內我需要救贖,這是不解的難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一而純
16會員
284內容數
何謂「純」? 單一。 何謂「雜」? 綜多「單一」。 【雜一而純】
雜一而純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出門三分鐘,車就撞爛了⋯⋯
Thumbnail
2025/03/17
出門三分鐘,車就撞爛了⋯⋯
Thumbnail
2025/02/26
10年的遊戲了。
Thumbnail
2025/02/26
10年的遊戲了。
Thumbnail
2025/02/24
不知道這npc在來的路上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2025/02/24
不知道這npc在來的路上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