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通常被描述為傷口癒合的過程。如果條件適當的話,傷口會及時自然癒合。
然而,有時候,承認或處理傷口太痛苦了——所以時間並不總是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治癒。如果傷口無人處理,它可能會被感染,悲傷的痛苦會加劇。感染的傷口需要護理才能癒合。
談論發生的事情以及你/妳的感受是緩解悲傷並幫助其治癒的一種方式。它不會使傷害消失——嚴重的傷害會留下疤痕。然而,隨著時間和生活的推移,它會成為你/妳的一部分/,並且不再以同樣的方式傷害妳/你。
另一個有用的悲傷比喻是由Lois Tonkin博士提出的。這個想法是我們不會“克服”悲傷——它不會“消失”。相反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妳學會了在悲傷中成長。
想像一下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第一個代表你/妳和你/妳的生活。在那個圓圈內畫一個陰影來代表你/妳的悲傷——在你/妳失去(受傷)後不久,它幾乎可能填滿了你/妳生活的整個圓圈。許多人的直覺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悲傷的過去,圓圈的陰影部分會變小。Tonkin 的理論提出了相反的建議——陰影區域不是變小,而是外部圈子(你/妳和你/妳的生活)變大——你/妳的生活圍繞著悲傷而增長。你/妳會在生活中有許多“第一次”、新的經歷和起起落落。你/妳可能會開始與你/妳的家人和朋友重新建立聯繫,你/妳可能會結識新朋友,重新開始社交,甚至開始有你/妳感到快樂和幸福的時刻。隨著這些經驗的積累,外圈會越來越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妳的悲傷仍然存在,但它不再佔主導地位,因此變得更容易忍受。如此,你/妳繼續帶著悲傷,而你/妳的生活就圍繞著你的悲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