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影展ᴀᴜꜱᴛʀᴏɴᴇꜱɪᴀɴ ꜰɪʟᴍ ꜰᴇꜱᴛɪᴠᴀʟ《新大洪水》面對環境危機的智慧與韌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遠古洪荒,鄒族人流傳著一段大洪水的故事🌊🦀🐍

當時,一隻充滿智慧的螃蟹挺身而出解決了由巨大怪鰻造成的大洪水。

千年之後,洪水又出現了!

這次, 面對由工業文明與殖民歷史造成的突變鰻魚所帶來的新大洪水,我們還能找到像螃蟹一樣的智慧來解決嗎?

故事繪本_pic/晃晃二手書店

故事繪本_pic/晃晃二手書店


———


◽️建地,也要建人


🎬2024南島影展《新大洪水》(ᴛʜᴇ ɴᴇᴡ ꜰʟᴏᴏᴅ)

這部紀錄片從鄒族傳說故事開始,探討現代社會面臨的環境危機。風災後,許多人的家園滿目瘡痍甚至滅村,眼睜睜看著家被沖毀的心碎、天崩地裂土石掩埋的絕望💔

Sakinu戴明雄牧師與 Tamiku 大利,映後座談時帶著我們探討臺灣原住民部落面對氣候變遷與天災時的處境,以及被迫遷村的情形。

面對災害時,政府政策是否能真正貼近人民的需求?身處在每個角色的人有不同的解讀。

看似友善實際上多是「建地不建人」的政策,雖然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環境,但往往忽視原住民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


———


​◽️順天而應的韌性,是部落的生活之道吧!


🌾部落中的傳統智慧和生活方式,其實蘊含了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知識,部落會一代一代教育傳承給族人們。

像是司馬庫斯位在山上,也面臨多次的風災,但是他們發展出自己的產業和泰雅族的教育方式,用自己的傳統帶著孩子們、照顧自己部落的族人,有交通車接送孩子們上下山、有挖土機與貨車能及時處理路況,不需仰賴政府單位也能自治生活。

「我們並不怕土地乾旱...我們一直在很努力的想要返回最初的、最原來的土地的樣貌。」Sakinu戴明雄牧師提到部落正在努力透過發展傳統農業,如種植小米和紅藜,來重建與土地的連結。

也舉了「小米」和「紅藜」種植的例子,七八月正逢許多部落的小米收穫祭與豐年祭之時,一般來說上半年度種植小米,採收期與收穫祭不會超過六月,其中一部分是因為需要配合觀光政策才調為七八月。

下半年九月到十二月種植的作物是紅藜,排灣族又將紅藜被稱為「飢荒之糧」,因為它耐旱能在惡劣環境中生長。

🌳這種順應自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體現了對土地的深厚情感,道出了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活方式,更是部落的「韌性」。


———


​◽️讓子孫們有一個部落的依歸,不用到各個地方顛沛流離


​🛖自傳統以來原住民與土地共生,對他們來說,遷村不僅僅是換一個居住地這麼簡單,它牽涉到文化的延續、傳統知識的傳承,以及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擔心中繼屋會變成永久屋、遷移到平地喪失傳統領域的土地樣貌,沒有土地能種植作物、也就不能發展產業、不能延續傳統文化。更擔心的是過了十幾二十幾年後,孩子們長大成家立業,沒有個部落的依歸。

災後重建不僅是建築物的重建修復,更是文化與生活的延續、社會結構的重組。

在重建過程中,要能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尊重和融入原住民的傳統知識和生活方式,讓原住民自己成為重建過程的主體。


———


​◽️尋根之路,消逝的記憶,家族的根座落在哪裡?


​☀️排灣族的傳統是,由第一個看見太陽的孩子,也就是長嗣繼承家名。其他的孩子成家立業時,就要取新的家名。

「但我們家一直始終就是一群Paqaliyus家族的人,大家都沒有取新的家名…」Tamiku 大利分享了他返鄉尋根的艱辛,即使努力尋找、沿著嘉蘭的河床走,回到斗里斗里社的舊部落,看到了遺跡,但不曉得家在哪一個方位。找不回的家族名,Paqaliyus家族的根座落在哪裡?

有些文化記憶和傳統已經難以追溯,這反映出原住民文化面臨的危機。舊部落如果漸漸地沒有人要回去了,人跟土地的關係一直被消磨,一直不見、不見、不見…的一個過程,有些東西流逝了,即便你很努力想找,可是其實有的時候,真的很難找回來…


———


◽️回歸最初,與土地和諧相處


如何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不忘記土地的樣貌?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原住民族自傳統以來與土地共生,現代化和工業發展對這種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衝擊。全球乾旱和洪水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這些現象多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面臨的不僅是自然災害的威脅,更是文化傳承和身份認同的挑戰。


​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留傳統智慧?

如何在災後重建中兼顧文化需求?


《新大洪水》更像是一個反思的契機,為我們提供一個重要的視角,提醒著我們需要以更智慧和包容的方式,處理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衝突。未來的重建與發展,多聽取各方面的聲音,尊重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解決之道或許就在於回歸最初與土地和諧相處的方式🕊️


pic/南島影展官方

pic/南島影展官方



-

#taiwan #taitung #臺灣 #臺東

#臺東有種魅力 #排灣族 #泰雅族 #鄒族 #部落 #原住民

#紀錄片 #南島影展 晃晃二手書店 就藝會 Just Arts House

#文化永續 #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地女子曼蒂說 Mandy’s talk
8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在地人的生活故事,傳承這片土地的人情味。
2025/04/17
2025年5月17日至18日,臺東將舉辦第二屆「書書果實」閱讀盛事,活動地點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結合國際博物館日,讓閱讀走進博物館。活動包含書店串連、書服閱讀、書菜品嚐、展場說書、祕寶解說及學校共讀市集等多元體驗,創造五感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並融入永續理念。
Thumbnail
2025/04/17
2025年5月17日至18日,臺東將舉辦第二屆「書書果實」閱讀盛事,活動地點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結合國際博物館日,讓閱讀走進博物館。活動包含書店串連、書服閱讀、書菜品嚐、展場說書、祕寶解說及學校共讀市集等多元體驗,創造五感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並融入永續理念。
Thumbnail
2024/08/25
鹿麻產車站是阿里山支線上的一站,位於嘉義鹿滿村,象徵著臺灣重要的菸草文化與經濟歷史。該社區曾是四大菸葉產區之一,隨著時代變遷,菸田景象逐漸消失,但其豐富的文化和獨特的互助精神仍然在居民之間延續。菸草的生產過程充滿艱辛,然其對社區的凝聚力卻不可小覷。透過地方團隊的努力,這些故事得以重新編輯和傳承。
Thumbnail
2024/08/25
鹿麻產車站是阿里山支線上的一站,位於嘉義鹿滿村,象徵著臺灣重要的菸草文化與經濟歷史。該社區曾是四大菸葉產區之一,隨著時代變遷,菸田景象逐漸消失,但其豐富的文化和獨特的互助精神仍然在居民之間延續。菸草的生產過程充滿艱辛,然其對社區的凝聚力卻不可小覷。透過地方團隊的努力,這些故事得以重新編輯和傳承。
Thumbnail
2024/04/05
會知道嘉義牛斗山,源自於賴麗君、彭家如執導的《老鷹之手》紀錄片 ,述說著蓮藕農的日常。農民早年以手掘出蓮藕來養家糊口,長年勞動而使手彎曲變形,成為形似鷹爪的老鷹之手 。
Thumbnail
2024/04/05
會知道嘉義牛斗山,源自於賴麗君、彭家如執導的《老鷹之手》紀錄片 ,述說著蓮藕農的日常。農民早年以手掘出蓮藕來養家糊口,長年勞動而使手彎曲變形,成為形似鷹爪的老鷹之手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一個差點被霸王級寒流打趴的老漁村社區,在跨世代青銀心手相連共同努力下,翻轉出新的樣貌,吸引遊客進來,也將在地石斑漁獲行銷出去!在青年生力軍的協助下,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引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用政府補助進用的人力拓展實體及網路通路,追求友善環境的養魚技術,還致力提升在地品牌價值
Thumbnail
一個差點被霸王級寒流打趴的老漁村社區,在跨世代青銀心手相連共同努力下,翻轉出新的樣貌,吸引遊客進來,也將在地石斑漁獲行銷出去!在青年生力軍的協助下,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引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用政府補助進用的人力拓展實體及網路通路,追求友善環境的養魚技術,還致力提升在地品牌價值
Thumbnail
從烤肉的話題,發現原住民的環保意識深根在平常的生活中。隔日上課時,以不同的方式去引發學生對英文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不錯的互動回饋。稍後,大家都沉溺在即將離開的憂愁當中。不過依舊打起精神,互相打氣。作者依舊把握與Luku外出採購的機會,獨享兩人的祕密時光。
Thumbnail
從烤肉的話題,發現原住民的環保意識深根在平常的生活中。隔日上課時,以不同的方式去引發學生對英文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不錯的互動回饋。稍後,大家都沉溺在即將離開的憂愁當中。不過依舊打起精神,互相打氣。作者依舊把握與Luku外出採購的機會,獨享兩人的祕密時光。
Thumbnail
​​​一個差點被霸王級寒流打趴的老漁村社區,在跨世代青銀心手相連共同努力下,翻轉出新的樣貌,吸引遊客進來,也將在地石斑漁獲行銷出去!疫情解封了,口罩令早已解除,為了用真面目見人,不少女性朋友到處尋找膠原蛋白產品,卻不知天然無毒的MIT保養聖品就在我們身旁
Thumbnail
​​​一個差點被霸王級寒流打趴的老漁村社區,在跨世代青銀心手相連共同努力下,翻轉出新的樣貌,吸引遊客進來,也將在地石斑漁獲行銷出去!疫情解封了,口罩令早已解除,為了用真面目見人,不少女性朋友到處尋找膠原蛋白產品,卻不知天然無毒的MIT保養聖品就在我們身旁
Thumbnail
經由多次與魚兒們的第三類接觸,才發現自己是帶來魚兒們文明,同時魚兒也帶給人類溫柔,因為我們都活在「上善若水」裡。
Thumbnail
經由多次與魚兒們的第三類接觸,才發現自己是帶來魚兒們文明,同時魚兒也帶給人類溫柔,因為我們都活在「上善若水」裡。
Thumbnail
這本書談什麼? 談的是環境正義、原住民轉型正義、生態保育、文化傳承 等等,諸多要素匯聚在沒口河這裡。這些要素就如同沒口河的命運一樣被阻斷了,曾經被隱沒於地下,透過這些年來的原住民們、環保人士們的努力宣導下,終於浮出地表之上被重視被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談什麼? 談的是環境正義、原住民轉型正義、生態保育、文化傳承 等等,諸多要素匯聚在沒口河這裡。這些要素就如同沒口河的命運一樣被阻斷了,曾經被隱沒於地下,透過這些年來的原住民們、環保人士們的努力宣導下,終於浮出地表之上被重視被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