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植物「驗屍」:誰,還有誰,走過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植物標本館(Herbaria)裡的植物,除了讓我們了解特定植物的型態,還能有什麼功用呢?


還能提供我們,過去曾經有什麼樣的生物經過這些植物。


隨著生物科技的進展,我們現在只需要少量的樣品,利用PCR(聚合酶鏈反應)進行放大,就可以分析到底有什麼生物曾經經過這些植物。由於標本採集時都會註明採集地點,如此一來,我們就知道,幾十年前這座山、那個湖,曾經有什麼蟲!


但是,要怎麼從這些標本裡面萃取出DNA呢?


研究團隊以三種不同的技術,試著從伊朗和德國的三個不同植物標本館的標本萃取動物DNA。這些植物標本短的來自於6年前,長的來自於60年前(1963年)。然後,他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萃取DNA,再以針對粒線體細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的引子進行放大、定序並分析。


他們發現,乾燥並不會對植物表面的eDNA(e是環境的意思)的多樣性造成顯著的影響。他們還是能從60年的植物標本上萃取到各種節肢動物的eDNA,雖然成功率只有大約50%,但是也算不錯了。


另外,他們還分析了過去20年來在一個德國森林裡收集到的樹葉樣本上的eDNA。結果發現,雖然節肢動物的多樣性有波動,但整體還是相當穩定的。


他們用了什麼方法呢?研究團隊主要使用CTAB從200 mg的植物粉末中萃取DNA,大約是2-4片葉子或1-2朵花(看大小)。這個方法最具有破壞性,但是萃取成功率最高。


另外,他們還測試了幾種非破壞性方法:噴水在標本上,然後收集流下來的水;或是用濕的滾筒在標本上滾動,然後收集清洗滾筒的水;另外也嘗試著從植物標本葉片上取下蟲癭。


結果他們發現,非破壞性方法也能萃取到DNA,但是有73%都是害蟲的DNA,只有小部分是其他的生物。所以,如果想要偵測到所有與植物相關的動物的DNA,非得用CTAB法不可。


當然,如果植物標本有很多份,不妨使用CTAB法;但如果標本很少很珍貴,大概就只能用非破壞性方法了。


說真的,生物科技的進步真的很令人驚嘆,只是把標本拿來洗一下,這樣得到的DNA量一定少之又少,但是竟然還可以放大出來分析...!


參考文獻:


Stothut, M., Mahla, L., Backes, L., Weber, S., Avazzadeh, A., Moradmand, M., & Krehenwinkel, H. (2024). Recovering plant-associated arthropod communities by eDNA metabarcoding historical herbarium specimens. Current Biology, 34(1), 1-7.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07.10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58會員
840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其實橙劑本身的主要成分2,4-D與2,4,5-T並沒有多強的毒性,問題其實是出在2,4,5-T的原料之一:TCP裡面的污染物TCDD。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知道TCDD在裡面的?又怎麼知道TCDD就是導致皮膚病變(稱為氯痤瘡 Chloracne)的元凶呢?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2025/05/01
上個月真的很熱鬧,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上個月最多人看的文章是哪幾篇? 這個月的第一名並不是植物科普,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題目很有趣囉!
Thumbnail
2025/05/01
考古學家發現羅馬角鬥士與獅子搏鬥的證據 基隆市民政處長認罪、請辭 越戰停戰50年
Thumbnail
2025/05/01
考古學家發現羅馬角鬥士與獅子搏鬥的證據 基隆市民政處長認罪、請辭 越戰停戰50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每每看到美麗的植物,就是想認識這些花花草草。 有沒有被這些粉色和紫色系
Thumbnail
每每看到美麗的植物,就是想認識這些花花草草。 有沒有被這些粉色和紫色系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sin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sin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