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勒摩戴託羅的珍奇櫃—呢喃:面對悲傷的救贖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故事概述

傳說鳥類是可以聽到一些靈體的聲音,化身為靈界的使者傳遞著亡者的音訊,讓生者可以從鳥群的形體跟叫聲得到亡靈的呼喚。


吉勒摩戴托羅的珍奇櫃—呢喃,就是由此出發講述著一對研究鳥類的學者夫婦,在研究鳥類的過程中遇到了亡靈,由一幢作為研究期間居所的古老大宅中找出信件及畫作漸漸拼湊出亡靈生前的經歷,這段經歷與自己失去女兒的經歷重疊,藉由與亡靈互動的過程中有走出了失去女兒的悲傷。


raw-image



心得分享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吉勒摩戴托羅的作品呢?我個人很喜歡這位導演的夜路跟水底情深,在怪胎秀的外表下包裝著人性的善惡,讓人在觀看這位導演的作品時很一直在猜想著畫面中的怪物代表的人性的哪些部分,而外表姣好的人類又會為了哪寫私慾走入死亡與血腥的泥沼之中,直到滅頂之前仍舊沈浸幻想裡無法自拔。


一開始我以為本作也是如此,當亡靈出現之際一直在找尋著惡魔儀式的影子,等待著這對夫妻因為失去女兒,為了讓女兒復活或是聽到女兒的遺言等誘惑,而成為古宅亡靈的一份子,想不到沒有而是一步步走向了救贖,而這段救贖之路,像是人們面對死亡所表現出的一種愛的形式。


拒絕接受,憤怒自責,大哭釋懷


本片主要分為這三個階段,一開始學者夫婦完全看不出來因為女兒的過世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平靜地拍著鳥類,用具有磁性的嗓音路著旁白,一步一步漸漸完成研究紀錄片,有時有意外的重大收穫時還能看到他們眼神流露出的喜悅。

然而在工作之外卻能看道他們還沒放下,先生找太太分享著詩歌讚嘆著生命中的美好時,太太總是無法快樂起來,看著研究的書,拒絕先生的觸碰,好像美好的事物再也無法走她的心底,或許是不讓一絲悲傷進入而心門緊閉,也拒絕了外界一切的感受。


而敲響心門的是這棟古宅內的亡靈,他們是一對母子,母親因為受負心漢欺騙生下了兒子,最後在孤獨悲傷下,母親溺死男孩後自殺了,也是因此一直留在古宅內無法離去,當學者太太發現他們的影子,興趣也由此被勾起,一點點的挖掘著他們母子二人的過去。

其中我很欣賞一段劇情是,當學者太太跟先生分享的關於亡靈的故事時,先生完全不相信,一直覺得那是太太因為還沒從失去女兒的痛走而產生的幻覺,這段安排其實很像在面對死亡時,每個人對於死亡的心態不同而無法溝通,能說服自己接受悲傷事實的人永遠還是要由自己來。


最後學者太太鼓勵著小男孩亡靈走到陽光下接收死亡的事實,不用在這棟房子裡繼續躲著媽媽了,往前走一些就好就不用再收苦了,男孩接受了他往前走了幾步就消失了,而在男孩消失後,母親亡靈也隨之跳出窗外離去,在他們離去學者太太用無線電打給先生,痛哭著訴說著她的哀傷。所謂救贖並不用什麼學理或研究,而是一道適宜的陽光,一股突然想傾訴的念頭,情緒就會從那道細紋滲流而出隨之潰堤。

raw-image


結語

面對悲傷,如何道別,近期一直聽到類似的議題。如何面對至親至愛之人的道別,我很喜歡從全人關懷師聽到的觀念,無論悲傷,無論憤怒,無論爭吵,都是愛的一種形式,因為我們這麼愛我們的親人好友,所以我們才會如此的激動,從這個觀點去看待其他的人們,那些無序的行為都是愛的表現型。也可以由此來放過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在極度的悲傷之中,身處於情緒的風暴之中,挺立對抗暴風往往疼痛且傷痕遍佈,不如躺下隨著風起風落,或許不堪可笑,但那就是愛,或許有些俗套但在愛的面前,一切都合理可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葦莊的瑣事漫談
0會員
5內容數
ㄎㄧㄤ ㄎㄧㄤ ㄎㄧㄤ ⛏️施工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自傳電影,作品中有許多的隱喻、也有許多過去電影中讓人感到熟悉卻又陌生的新角色。   觀影過程中,可能會讓人感覺到劇情的跳躍和不連貫,因為人生路途上所遭遇的衝擊、甚至是傷害,有時候需要好一段時間去療癒,等待我們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溫柔去理解、進而接納。   而那些無法被理解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自傳電影,作品中有許多的隱喻、也有許多過去電影中讓人感到熟悉卻又陌生的新角色。   觀影過程中,可能會讓人感覺到劇情的跳躍和不連貫,因為人生路途上所遭遇的衝擊、甚至是傷害,有時候需要好一段時間去療癒,等待我們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溫柔去理解、進而接納。   而那些無法被理解
Thumbnail
與其說《生死交界》是一部愛情電影,整部片女主角利用這段充滿超自然的經歷,給予她一個能夠成長改變的契機。讓她能夠面對失去所帶來的痛苦、放下悲傷的過去,無論是男友因故離世,或者被母親給拋棄,都能將其轉化為能讓自己進一步成長的動力
Thumbnail
與其說《生死交界》是一部愛情電影,整部片女主角利用這段充滿超自然的經歷,給予她一個能夠成長改變的契機。讓她能夠面對失去所帶來的痛苦、放下悲傷的過去,無論是男友因故離世,或者被母親給拋棄,都能將其轉化為能讓自己進一步成長的動力
Thumbnail
信仰是一種支持陪伴的力量,而非對立和迫害。最好的信仰我認為是「愛」,因為愛沒有隔閡,愛可以是關係中的軟化劑,連結與支持每個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也能給予最大的力量。
Thumbnail
信仰是一種支持陪伴的力量,而非對立和迫害。最好的信仰我認為是「愛」,因為愛沒有隔閡,愛可以是關係中的軟化劑,連結與支持每個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也能給予最大的力量。
Thumbnail
我們聽過好多「沉浸式」的這個跟那個展覽或劇場, 好像讓人「泡」在某種情境之中,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體驗。 如果,讓你沉浸在無邊際的悲傷或困惑呢?
Thumbnail
我們聽過好多「沉浸式」的這個跟那個展覽或劇場, 好像讓人「泡」在某種情境之中,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體驗。 如果,讓你沉浸在無邊際的悲傷或困惑呢?
Thumbnail
泡水久了在指尖起的皺褶,是波瑞斯對逝去父親的想像,想像他漂流在海中的肉身,一家人的掛念是綁在他身上的牽繩,一年了仍要將他拉回水面上。《我的愛遺留在那片海》帶領觀眾潛入這座憂傷的海底洞窟,細膩編排逐一揭露的線索細節則好似發光的水下生物,數著數著就能忘卻死亡沈重的壓力,也能點亮黑暗成為你我回到水上(現實
Thumbnail
泡水久了在指尖起的皺褶,是波瑞斯對逝去父親的想像,想像他漂流在海中的肉身,一家人的掛念是綁在他身上的牽繩,一年了仍要將他拉回水面上。《我的愛遺留在那片海》帶領觀眾潛入這座憂傷的海底洞窟,細膩編排逐一揭露的線索細節則好似發光的水下生物,數著數著就能忘卻死亡沈重的壓力,也能點亮黑暗成為你我回到水上(現實
Thumbnail
死亡,非但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宿命,更會埋下一顆顆地雷,藉由缺席而導致的空蕩,不斷地炸毀生者的日常。最終,隨著日子遞進,死亡變得越來越真切,覆滿坑疤的靈魂,持續反芻停擺的過去,卻無法被他人理解、看見。於是,失落往往伴隨著孤單,而孤單,又總能輕易地扭曲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Thumbnail
死亡,非但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宿命,更會埋下一顆顆地雷,藉由缺席而導致的空蕩,不斷地炸毀生者的日常。最終,隨著日子遞進,死亡變得越來越真切,覆滿坑疤的靈魂,持續反芻停擺的過去,卻無法被他人理解、看見。於是,失落往往伴隨著孤單,而孤單,又總能輕易地扭曲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Thumbnail
  生死別離的感受,在孤寂的同時,往往需與對方的回憶相伴。這原是個人私密經歷的哀悼過程。然而,當對方深深投入哀悼時,身邊的其他親友,又該如何才能靠近?   (內文涉及劇情,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生死別離的感受,在孤寂的同時,往往需與對方的回憶相伴。這原是個人私密經歷的哀悼過程。然而,當對方深深投入哀悼時,身邊的其他親友,又該如何才能靠近?   (內文涉及劇情,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親愛的童伴》全片僅有73分鐘,宛若詩意散文般描繪我們熟悉的情感與場景,但是靜謐的觀影體驗,讓如夢似幻的親密關係深植人心,體現幽微的母女映照。如果生命無法逃脫宿命般的輪迴再現,那麼我們也至少要擁抱彼此,讓悲傷不再是一種孤獨的情緒。
Thumbnail
《親愛的童伴》全片僅有73分鐘,宛若詩意散文般描繪我們熟悉的情感與場景,但是靜謐的觀影體驗,讓如夢似幻的親密關係深植人心,體現幽微的母女映照。如果生命無法逃脫宿命般的輪迴再現,那麼我們也至少要擁抱彼此,讓悲傷不再是一種孤獨的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