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目前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的商辦空置率已高於新冠疫情嚴峻封城時期,分析師認為,這顯示中國的經濟低迷已損害企業信心(See:2024/09/01,自由時報,中國經濟低迷 北上廣深商辦比疫情期間還空蕩)。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比新冠疫情期間嚴格的封鎖時期更高,分析人士稱,這表明中國經濟放緩損害了商業信心。三家房地產機構的數據顯示,6月份,深圳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高端寫字樓空置,而北京、廣州和上海的寫字樓空置率也高於2022年6月。總體而言,租金比兩年前至少低了10%。
三家房地產機構的數據顯示,6月份,深圳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高端寫字樓空置,而北京、廣州和上海的寫字樓空置率也高於2022年6月。總體而言,租金比兩年前至少低了10%。
(See:2024/08/30,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經濟放緩,中國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超過疫情時期、2024/08/31,大紀元,中國經濟凋零 寫字樓空置率比疫情時更高)
這等中國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超過疫情時期現象顯示出中國經濟低迷甚至開始凋零!此等經濟逆風加劇,8月份數據更顯示出,中國工廠活動進一步萎縮!
中共官方8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工廠出廠價格暴跌,企業主難以獲得訂單,中國製造業活動降至六個月低點。這也是工廠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並給中共政策制定者帶來了壓力,成為北京可能難以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最新跡象。
(See:2024/09/01,大紀元,經濟逆風加劇 8月中國工廠活動進一步萎縮)
彭博社追蹤的74位分析師中有51位估計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低於5%,甚至還有經濟學家警告中國經濟可能會「緩慢內爆」。
彭博社說,阿爾派宏觀公司(Alpine Macro)策略師王岩最近剛從中國回來,他認為5%的經濟增長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他還警告中國未來可能有「緩慢內爆」的風險。他表示,中共政策制定者缺乏明確、連貫的戰略來應對挑戰,就連現在推動的解決需求問題的「零敲碎打措施」也都是臨時性的、猶豫不決的。
(See:2024/08/31,大紀元,經濟學家警示:中國經濟或「緩慢內爆」)
關此,已經顯示出中國經濟持續凋零,其主要原因乃是:消費不振還日益低迷、缺乏經濟投資!
據中國勞工通訊發布的報告,製造業及重工業的討薪、搬廠和倒閉抗議比去年同期更多,有233宗(32.4%)。今年上半年佔最大比例的抗議仍是建築業的工人討薪,一共收集到344宗事件(47.8%)。
數據由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旗下的「中國異議監測」(China Dissent Monitor)資料庫發表。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中國300多個省級城市的紀錄,四成以上異議個案來自商品房業主和建築工人的抗議活動。超過170起個案與陷入債務問題的「碧桂園」和「恆大」有關。
(See:美國之音,2024/08/31,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之際 勞工糾紛此伏彼起、自由之家:中國經濟嚴峻維權事件激增 中產階級打破沉默挺身而出)
中國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變成爛尾娃,拖垮中國經濟。中國7月調整後的失業率數據,16-24歲高達17.1%。專家分析,中國缺乏經濟投資是造成結構性失業的主因。
(See:2024/08/31,鏡新聞,中國青年失業率再創高17.1% 實際數字可能更可怕 畢業季1100多萬名畢業生前景渺茫)
畢竟,中國經濟與眾不同。在其他主要經濟體中,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為50%至75%,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為40%,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出口以及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工廠等領域的投資。
最近,消費低迷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阻力,因為曾是需求一大來源的房地產投資已大幅下滑。中國經濟低消費、高投資的特點必然會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
(See:2024/08/31,華爾街日報,中國消費不足給全球經濟造成需求缺口)
另方面,自2024年初以來,已有六十多家中國農村銀行解散或合併。有專家表示,這是中國債務驅動型增長模式中最薄弱的環節,中國負債纍纍的農村銀行帶來的社會影響遠遠超出其規模本身。
(See:2024/08/31,大紀元,農村銀行負債累累 專家:中國經濟最弱環節)
要言之,可以說,中國經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除了其房地產泡沫破裂頗需長時期恢復(這原是火車頭)外,缺了火車頭後,其消費疲軟、內需不振,亟需「需求面」的財政刺激政策,但中國卻背道而馳繼續採取「供給面」的產業補貼政策,造成產能過剩,電動車慘遭歐美加關稅抵制,此顯與總體經濟學「有效需求」理論有違。基本上,中國的實體經濟恐類似日本泡沫經濟,而金融經濟恐怕會系統性風險爆發,就看何時爆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