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再次開足馬力擴大出口,這一次競爭對手無處可躲。而中國政府應對經濟疲軟的方案是為製造業注入強心劑,但此舉擠壓了世界各地的企業,並引發了對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
(See:2024/08/23,華爾街日報,中國為何要啟動新一輪貿易戰?)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為應對經濟疲軟,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令人擔憂會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
據中國政府的政策顧問及曾向中國官員提供諮詢意見的人士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導致整體經濟出現數十年來少見的困境,中國領導層去年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官員加大力度推動國家主導的製造業模式,並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
習近平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先立後破」。這句口號顯示:要打造中國希望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的產業,例如電動車、半導體和綠色能源,同時保持中國在鋼鐵等老行業的傳統優勢。至於產能過剩問題,都可以留待日後再議。
(See:2024/08/23,中央社,華爾街日報:中國應對疲弱經濟 恐掀新一輪全球貿易戰)
根據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表示,中共對芯片、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人工智能、5G技術、高端機械等幾個關鍵製造業領域,投入了巨額補貼,集中在關鍵技術的研發、產業集群的建設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
「巨額補貼政策短期內確實提升了中國的工業能力,但往往導致市場扭曲,甚至出現大量無效投資,許多企業依賴政府支持而非市場需求,形成了產能過剩,這企業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尋找市場。」
他說,中共將其稱為「保護主義」,忽略了中共本身的補貼和市場扭曲行為對全球競爭環境的影響。從西方的角度看,這些反制措施更多是維護市場公平,而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
(See:2024/08/27,大紀元,分析:中共產業政策將引發與世界貿易戰)
加拿大政府27日宣布將對中國製電動車課徵稅率100%的關稅,與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的稅率一致。根據加媒,加拿大新稅率將於10月1日生效。
中國經濟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走向衰頹,內需不足,產能嚴重過剩,各國都在防堵中國貨低價傾銷,課徵額外關稅。繼美國、歐盟之後,加拿大現在也加入戰局,將對中國電動車多課100%的關稅。
(See:2024/08/27,中央社,加拿大跟進美國 對中國製電動車課100%關稅、太報,貿易戰加拿大參戰!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
可是,經濟是未必能夠操控的,尤其是違反總體經濟學原理的事!例如,川普一直希望美元貶值,可是,就是因為美元強勢,使得進口價格下降、對美國消費者有利,同時,美元才能普及流通;反之,中國一直希望人民幣升值,但就是因為人民幣相對弱勢,對於中國出口商有利,人民幣升值反而會對中國出口商銷售商品或服務造成困難與阻礙。違反總體經濟學原理的事,卻想它能達成目標,不正是"倒行逆施"、"緣木求魚"嗎?!
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甚至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與信貸,導致產能過剩。正是習近平受林毅夫的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See:2024/08/01,風傳媒,「中國不會犯日本的錯誤!」林毅夫談中國4大優勢: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中時新聞,林毅夫指日被美「誤導」致經濟停滯:大陸不會重蹈覆轍)。方才導致造就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後果。
可是,中國經濟問題既然主要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而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則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其政策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
甚至,如今還導致了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紛紛加入貿易戰的行列,對中國此等產能過剩的產品加徵關稅,正式引爆世界貿易戰。
如此一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更遑論,原本就已經疲弱不勘的體質!其結果,中國的經濟民生只怕會是更加伊於胡底,難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