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怪你,但我自己還是過不去」
前些天,有個好友難過地和我們述說,他最近和女友因為在領養寵物的問題上,吵到差點分手。他和女友都很喜歡寵物,且家裡也養了幾隻毛寶貝。由於因緣際會,他們幫忙暫時照顧一隻很可愛、等待善心人士領養的寶貝。他曾經想過要把寶貝留下來,繼續照顧。但有限的居住空間,讓兩個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有能力的新主人。但不幸地,最後的結局卻不如人願。寶貝在一次的外出當中,逃開了新主人的監護,不知去向。
好友為此難過了很久。他總是覺得,「如果」當初把寶貝留下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在這個事件當中,作為建議還是讓寶貝跟著新主人去更適合生活環境的女友,也因為此事,被心情低落的男友,傷到不想再參與任何的決策當中。雖然好友和女友說:我不怪你;但自己卻還是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女友覺得男友就是在怪罪自己。
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只會發生在情侶的身上,也會發生在很多的夫妻、親子…等等關係之間。因為,這都是最經常和我們一起共同參與「重要決定」和會影響我們心情的人。當我們看到和自己有重要關係的人,處於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開啟「關心」及「緊張」模式。甚至會把對方的心情也綁在自己的身上,直到對方放下為止。所以好友的女友,在好友沒有恢復正常心情之前,整個人的心情也是會被牽動拉扯。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好友的女友會覺得,如果這次的不愉快是因為我的建議和與你一起決定所造成的,那麼以後我再也不要給你任何的建議了,而你也不會再因為我的建議,感到悲傷。
好友的女友,覺得這是一個可以避免以後衝突,或是讓男友不開心的「方法」。但我們都知道,面對一個受傷 (比如:膝蓋意外摔破流血) 的人,我們讓他不要再去騎車或是走路,來規避這些意外風險是不切實際的。甚至讓他立馬不會因為身體疼痛,且要表情愉快,也是不近人情的。身體的傷換成心理的傷,道理不也一樣嗎? 受傷的身體和心理需要的是多一點時間和耐心,讓傷康復。
人生沒有「如果」,不要當事後諸葛。人生的功課,從來都不是說避開哪科,哪科就可以不掛科。文史地都是一家,只是看出在哪張考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