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芬格
貝爾菲格或貝爾芬格(Belphegor或Beelphegor)在惡魔學中是一個會幫助人們發現事物的惡魔,會藉由提供人們各種能讓他們變得更富有的靈巧發明來誘使人們墮落。根據一些十六世紀的惡魔學家之說法,他的力量在四月的時候會變得比較強。身為主教與獵巫者的彼得·賓斯菲爾德(Peter Binsfeld)相信貝爾菲格會使用「怠惰」的方法來誘惑人們。同時,根據彼得·賓斯菲爾德所著的《賓斯菲爾德的惡魔分類》,在基督教傳統中貝爾菲格以身為七宗罪之一的「怠惰」的大惡魔而為人所知。
懶惰是致命罪孽的惡魔統治者,他也擅長發明和新發現,他可能源自敘利亞豐收之神巴力毗珥 (Ba'al Pe'or)
惡魔貝爾菲格的描繪,出自科蘭·戴·布蘭西的《地獄詞典》,1863年
貝爾菲格起源自亞述的巴力毗珥(Baal-Peor),是在什亭的以色列人所歸附的摩押人之神(民數記25:3),與荒淫和狂歡有關。他以做為生殖力象徵(即菲勒斯)的形式被崇拜著。作為一個惡魔,貝爾菲格在卡巴拉的文書被描述成一個「辯論者」,第六質點「美」的敵人。當被召喚的時候,他能夠給予財富、發現的力量與靈巧的發明。做為一個惡魔,貝爾菲格的任務是去「在人們之間灑下不和的種子」以及「藉由財富之分配令人們墜入邪惡」。他很難被召喚,或許是因為他要的犧牲供品是排泄物的關係。
根據傳說,貝爾菲格曾經是強大的天使長,但是當路西法率領墮天使們反叛時,他既沒有加入叛軍,亦沒有參加守護上帝的軍隊,等到戰爭結束後,由於他的不作為,還是被視為叛徒,打入了地獄。但實際上貝爾芬格在基督教誕生以前被中東的約旦地區所信仰,異教的神「Baal-Peor」在猶太教中成為了惡魔。
sin七大罪 怠惰 貝爾菲格
貝爾菲格(初始之主 / Lord of the Opening)被描繪成兩種不同形象: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或是一個有著角及前端尖銳的尾巴、怪物似的蓄鬍惡魔;前一種形象,根據大多數的說法乃是他在被凡人所召喚時用於俗世的偽裝。根據科蘭·戴·布蘭西(De Plancy)的《地獄辭典》,他乃是地獄駐法國的大使。貝爾菲格也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與維克多·雨果的《海上勞工》之中出場過。
關於貝爾芬格的兩種形態之一,一般為人所知的是「坐在西式馬桶上醜陋的男性惡魔」的描述,因為19世紀惡魔說明書《地獄辭典》的插圖而著名的,貝爾芬格坐在馬桶上描述的原因在於基督教的前身「猶太教」。猶太教的宗教指導者有「貝爾芬格喜歡馬桶和排泄物」的說法,坐在馬桶上的惡魔由此而來。
關於貝爾芬格的軼事最有名的是貝爾芬格和人類結婚的故事,惡魔之間產生了「存在幸福的婚姻嗎」的爭論。儘管爭論一度白熱化,最終卻沒有得到結論,惡魔們將貝爾芬格作為代表送到人間。貝爾芬格觀察了所有夫妻的生活得出了「不可能有存在幸福的婚姻」的結論。由這樁軼事產生了將現實中胡來的計劃稱為「貝爾芬格的探索」的說法。
在此期間,統治摩押人的異教神巴力毗珥(Baal Peor)被真天使長梅爾卡巴(True Archangel Merkabah)殺死。此後,他的本質和靈魂便與貝爾菲格融為一體。儘管貝爾菲格傾向於逃避艱苦的工作並留在地獄,但他在人間時還是有過幾項重大功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冒充異教神靈並引導摩押人偏離以神為守護神的道路。 貝爾菲格因利用其影響力散播毀滅的種子而臭名昭著。他透過向人們灌輸瘋狂的創意來欺騙人們,這些創意可以為他們帶來財富和名望,但這個過程卻不可避免地會腐蝕人們,滋生自私和偏執,特別是在保護他們的發明和成功方面。 在出埃及記時期,以巴力毗珥為幌子,以色列人中的一些人開始向貝爾菲格獻祭。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他們與摩押婦女發生了關係,這些婦女引誘他們崇拜當地的神。對貝爾菲格的獻祭激起了摩西的強烈憤怒,因此他判處那些崇拜貝爾菲格的人死刑。當貝爾菲格的祭祀停止時,已有24,000人喪命,關於他們是被直接殺害還是摩西召喚瘟疫導致他們死亡仍有爭議。
凡人常常會祈求貝爾菲格,希望透過創造性的方式追求名利,並希望以最少的努力獲得成功。遺憾的是,這些願望就像大多數惡魔般的祈求一樣注定會失敗。貝爾菲格的真正目的是引誘懶惰的人犯下懶惰的罪,透過引導那些求助於他的人走上失敗之路,他誘使他們拖延和做白日夢,而不是採取有成效的行動。此外,貝爾菲格還以他的變形能力為樂,並利用新面貌來欺騙凡人,他最擅長的形式是在外觀上呈現出鮮明的對比。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