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理財?難道把辛苦賺來的錢存進銀行,等退休時再慢慢使用,不是更簡單嗎?當然可以,但這樣做的風險是,你的錢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不是金額數字變少,是他真正的價值正在減少,這主要是因為通貨膨脹正在悄悄侵蝕它的價值。
首先,什麼是通貨膨脹呢?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高,而你手中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舉個例子,30年前,一碗滷肉飯可能只需要10元,但現在可能要花30元,價格足足翻了兩倍。如果你的收入沒有相應地增加兩倍,你能買到的東西自然會減少。
以台灣的經濟發展來看,過去經濟成長率常常突破10%,通貨膨脹率也相當高,甚至曾連續數年超過10%。如今,台灣進入低經濟成長、低利率的時代,政府也努力控制物價,因此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左右。
那麼,為什麼錢放在銀行裡會越來越不值錢呢?事實上,存款帳面上的金額並沒有減少,但它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如果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今年100元能買到的東西,明年就需要102元,再隔一年可能要104元。而同時,你存在銀行的100元,利息加成後也許變成101元或102元,但還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結果是,兩年後你手上的錢買不起兩年前相同的商品了。
因此,不論你現在富有還是拮据,只要你有現金在手,都需要學會理財。你必須將資產配置在能夠超過通貨膨脹的地方,像是基金、股市、債券、房地產,甚至是某些保險商品,才能確保你的實質購買力不被侵蝕。通貨膨脹不僅影響理財,在任何與金錢相關的決策中都應該考慮它的影響。以下我會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你現在手上有100萬元的現金,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是把這筆錢放在保險箱裡,隨著每年2%的通貨膨脹,這筆100萬的實際價值會逐年下降。到了20年後,這筆現金的購買力只剩下67.3萬元左右。與其放到那時候讓它只值67萬,不如現在就把錢用掉,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如果你希望在20年後保有跟現在一樣的100萬元購買力,那你需要將這筆錢投入增值的理財工具,並且使其增值到約148.6萬元,才能達到相同的購買力。這樣的增值同樣適用於你的薪水,如果薪水沒有逐年增加,那麼實際上,你的生活水平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下降,相當於變相減薪。
由此可見,無論是管理資產還是提升收入,理財都是每個人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只要理解通貨膨脹的影響,並透過合理的財務規劃,我們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
我們常聽到的年金險計劃,通常是繳費一段時間後,從某個年齡開始,每年固定領取一定金額。然而,在考慮這類商品時,通貨膨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舉個實際例子來說,一位42歲的先生想為退休生活做準備,選擇投保一份年金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