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博士熱愛的算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繼《請待在有光的地方》之後,突然燃起了一股想看看首屆本屋大賞第一名的慾望,於是迅速去圖書館借了這本2004年出版的書。也因為出版時間有點久遠(天啊,竟然20年了),寫這篇的時候才發現是20年欸!!怪不得有點好借XD

raw-image


以下有雷

故事內容對於現代看過許多類似影視作品的我來說並不新穎,就是車禍導致記憶障礙,只能擁有80分鐘短暫記憶的博士,和照顧者們的日常感人故事。其中關於數學的撰寫十分浪漫、運用很多文學的手法給予數學很多生活以及哲學意義,看起來不那麼枯燥乏味。

也可以從許多細節發現博士除了是個數學天才外,還是一個內心非常溫暖、具有大愛的長者,縱使僅擁有短暫記憶,靠著便利貼重新複習所有喪失記憶後的生活,還是讓第一人稱的媽媽和兒子-根號,從照顧者變成依賴者的角色;主角被開除後以為博士會非常需要他,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是他跟他兒子都放不下跟博士的情誼,也影響他們深遠。

雖然中間有許多公式、定理,早已忘記,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博士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算出1-10的總和,但看到這邊我有點霧煞煞,這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梯形公式嗎?(打牌輸錢也都要1-X的加),但實際生活中遇到時,大家到底是不是用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二呢?突然很好奇XD

而博士最後用來化解歧異的終極公式-歐拉恆等式,雖然我好像根本沒學過,但覺得作者可以用浪漫的方式來解釋確實滿有一套的。

後來上網查了一下2006年有改編成電影上映,看來成績應該是普通,因為youtube上的相關介紹也滿少的,大概就是一個溫馨小品。


版主點評:

一天之內迅速完食,情緒起伏不大,可能因為我對數學也沒有多有愛~(大學工數還被當掉重修),好像是一本可以不用花時間看的小說XD

反倒是被youtube上推薦的另一部電影-2015年上映的《天才無限家》燒到,是有關於印度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拉馬努金的故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XD

在平凡枯燥的生活裡添加一點個人風味。 這裡是巧客洋芋片的憤世多元宇宙,都是日常、也都是生活, 紀錄分享的同時也尋找意義,標籤的同時也尋找不被標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KOBO周年慶優惠的推波助瀾下,又拾起了我對購買及閱讀電子書的小小慾望。就像醫生建議我要多喝水才能排掉腎結石,只能去便利商店買瓶裝水才讓我有把那瓶水喝光的動力。 加入KOBO社群以久,周年慶時期被大家的購買書單生火,而這本《以我們告終》就是這樣被大家燒到的,這本書的篇幅中等,共734頁
結束奧運熱之後,最近不知為何又突然燃起了閱讀的興致(可能是賭場失利),暴風式的大概都各在一天內看完這兩本書:《請待在有光的地方》、《子彈是餘生》,兩本都是小說,有點雷同卻又不太一樣,但總之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你迫切的想要知道後續發展。
不確定是不是巧合,近期讀的第二本小說《明日,明日,又明日》(以下簡稱明日)竟然跟我前一周讀的《向光植物》在某方面的劇情上意外雷同,又在劇情的末段帶來滿滿沉重感,雖然《明日》從一開始就隱約讓人快喘不過氣,本書是談人生、工作、創業、友情,當然也談了一些愛情、挫折、失敗跟失去。簡單來說(但又不能那麼簡單)
 會去讀《向光植物》這本書的理由滿好笑的,是在滑手機的日常中隨機看到一篇八卦新聞,是我覺得很有氣質的台灣演員連俞涵被拍到和女作家李屏瑤在路邊約會接送情。點進去看內文,"已出櫃女作家"頓時讓我覺得很好奇他到底寫了什麼書記者需要這樣下標,查完之後動心起念決定去圖書館借來讀讀XDD
在KOBO周年慶優惠的推波助瀾下,又拾起了我對購買及閱讀電子書的小小慾望。就像醫生建議我要多喝水才能排掉腎結石,只能去便利商店買瓶裝水才讓我有把那瓶水喝光的動力。 加入KOBO社群以久,周年慶時期被大家的購買書單生火,而這本《以我們告終》就是這樣被大家燒到的,這本書的篇幅中等,共734頁
結束奧運熱之後,最近不知為何又突然燃起了閱讀的興致(可能是賭場失利),暴風式的大概都各在一天內看完這兩本書:《請待在有光的地方》、《子彈是餘生》,兩本都是小說,有點雷同卻又不太一樣,但總之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你迫切的想要知道後續發展。
不確定是不是巧合,近期讀的第二本小說《明日,明日,又明日》(以下簡稱明日)竟然跟我前一周讀的《向光植物》在某方面的劇情上意外雷同,又在劇情的末段帶來滿滿沉重感,雖然《明日》從一開始就隱約讓人快喘不過氣,本書是談人生、工作、創業、友情,當然也談了一些愛情、挫折、失敗跟失去。簡單來說(但又不能那麼簡單)
 會去讀《向光植物》這本書的理由滿好笑的,是在滑手機的日常中隨機看到一篇八卦新聞,是我覺得很有氣質的台灣演員連俞涵被拍到和女作家李屏瑤在路邊約會接送情。點進去看內文,"已出櫃女作家"頓時讓我覺得很好奇他到底寫了什麼書記者需要這樣下標,查完之後動心起念決定去圖書館借來讀讀XDD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是從0開始做書,但10年後的現在,啟明不但每年出10多本書,還本本精美吸睛,這其中的轉變為何?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這本書……這樣說好了,這本書實在太有名,有時候反倒不知從何介紹起,不過朋友馬力編輯的新版要出了,還是稍微提一下湊個熱鬧。 我是1991年讀這本書的,距今二十多年,因為是學校上課用書,因此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乖乖買回來讀,讀了之後下一跳,想說怎麼會有這種故事⋯⋯ 對,要先承認我其實是上大學才比較有機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2024年瓦當人文書屋的讀書會選書、選書的標準以及簡介。
Thumbnail
用 Google 找此書的封面,意外找到我還在痞客邦時的舊文章,裡面滿滿的就回憶,主要是研究所到遊戲橘子這段時間的雜記之類,這本書其實讀過很多次,最早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來看的,後來趁出版社兩本書套裝優惠時就買回來收藏,那時又看了一次,這次為了寫書摘再看了一次,真的是很有趣,最近換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是從0開始做書,但10年後的現在,啟明不但每年出10多本書,還本本精美吸睛,這其中的轉變為何?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這本書……這樣說好了,這本書實在太有名,有時候反倒不知從何介紹起,不過朋友馬力編輯的新版要出了,還是稍微提一下湊個熱鬧。 我是1991年讀這本書的,距今二十多年,因為是學校上課用書,因此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乖乖買回來讀,讀了之後下一跳,想說怎麼會有這種故事⋯⋯ 對,要先承認我其實是上大學才比較有機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2024年瓦當人文書屋的讀書會選書、選書的標準以及簡介。
Thumbnail
用 Google 找此書的封面,意外找到我還在痞客邦時的舊文章,裡面滿滿的就回憶,主要是研究所到遊戲橘子這段時間的雜記之類,這本書其實讀過很多次,最早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來看的,後來趁出版社兩本書套裝優惠時就買回來收藏,那時又看了一次,這次為了寫書摘再看了一次,真的是很有趣,最近換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