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股?買ET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有人認為應該買個股,不要買ETF。

為什麼呢?


下面略做分析。


現在(2024年9月15日)郵局二年、三年期的定期利率,是1.74%。銀行利率,大概也差不多。

如果買股票賺的錢,不到1.74%,或是買股票賠錢,那還不如把錢存在郵局、銀行,領定期利息。


買股票,有很大風險;錢存郵局、銀行,幾乎沒有風險。


台灣有多少檔股票呢?

到2024年,上市公司有1018家,上櫃公司有825家。加起來有1943家。

也就是有1943檔股票。


一般認為,買個股,要買殖利率在4%~5%(或以上)的股票。

4%~5%,大約是郵局、銀行定期利率1.74%的2倍到3倍之間。

看起來,似乎買股票比存定存划算。


有些股票殖利率會比4%~5%更高,當然更值得買。

但是,也有不少股票,殖利率低於4%~5%。甚至有些公司虧損,發不出股利。


股票除了殖利率高低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股票的差價(或稱資本利得),也就是買進、賣出的價格。

如果領了股利,但是股票不填息,或是股價下跌,就很不划算。


比如中鋼,今年現金股利只有0.35元,殖利率1.51%,低於銀行利率。

除息時,股價23.15元,現在股價21.05元。

買這種股票,還不如存定存。


以上大略談個股情形。


下面談談ETF。


到2024年,ETF已經超過300檔。

其中0056、00878、00929這3檔,是很多存股族喜歡買的。

下面談談這3檔股票。


0056是季配,每3個月配息1次,一年配4次。

2024年第二季配息,現金股利1.07元,現金殖利率2.53%,年化殖利率6.04%。

除息時,股價42.37元,現在股價37.82元。這擋是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00878也是季配,同樣每3個月配息1次,一年配4次。

2024年第二季配息,現金股利0.55元,現金殖利率2.38%,年化殖利率6.31%。

除息時,股價23.13元,現在股價22.28元。


00929是月配,每月配息1次,一年配息12次。

2024年8月,現金股利0.16元,現金殖利率0.84%,年化殖利率8.54%。

現在股價18.98元。9月19日除息,尚未除息。


從這3檔看起來,ETF的殖利率,似乎比個股殖利率高。

那是否應該買ETF呢?

為何有人主張買個股,不要買ETF呢?


關鍵就在個股的股價的漲跌。

目前,個股的漲跌幅限制是10%,漲停就是漲10%,跌停就是跌10%。


如果買了股票,漲停了,漲了10%,一天就賺了10%。

如果一天漲了5%,連漲2天,就是漲10%,2天就賺10%

如果一天漲3%,連漲3天,也有9%,3天就賺9%。

請注意:選錯股票,也可能跌停板,一天就跌10%。


買個股,可能一天就賺10%,可是買ETF一年股利平均大約只有6%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買個股,確實比買ETF好。一天就可能賺到一年的股利,甚至超過一年的股利。


可是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必須要找到能漲停板,或上漲的股票,要選對股票,這種股票並不好找。

所以,理論上,買個股比買ETF好。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買ETF。

ETF也會下跌,但風險相對小一點。


可以說,買個股適合高手、會找上漲股票的人、會選股票的人。如果沒這種本領,只好買ETF。


還有個折衷辦法,就是定期定額買股票,比如一星期買1張,或一個月買1張,或一年買1張,分散風險。

定期定額,可以買個股,也可以買ET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家歆的沙龍
22會員
388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王家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從107.9公斤減到98.9公斤的減肥成功經驗分享,重點在於醫師處方利尿劑、限水、節食、控制食量、運動、泡澡等多管齊下的方法。文章也提及過去的減肥經驗,以及維持體重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3/17
從107.9公斤減到98.9公斤的減肥成功經驗分享,重點在於醫師處方利尿劑、限水、節食、控制食量、運動、泡澡等多管齊下的方法。文章也提及過去的減肥經驗,以及維持體重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3/13
這次是1月17日 去推拿時 推拿師踩腰 我受傷 以前踩腰多次 都沒事 這次就出事 胸部第四椎 在踩腰時受傷 看了中醫多次 終於治好了 又發現血壓升高 心跳慢 才去看心臟內科 醫生說話.也要有點技巧.以免影響病人心裡. 前幾天.去看家醫科.量血壓時.發現血壓到160
Thumbnail
2025/03/13
這次是1月17日 去推拿時 推拿師踩腰 我受傷 以前踩腰多次 都沒事 這次就出事 胸部第四椎 在踩腰時受傷 看了中醫多次 終於治好了 又發現血壓升高 心跳慢 才去看心臟內科 醫生說話.也要有點技巧.以免影響病人心裡. 前幾天.去看家醫科.量血壓時.發現血壓到160
Thumbnail
2025/02/28
本人近日身體不太舒服,正在看醫生治療中。 目前無法做到每日貼出一篇文章,以後改成不定期更新文章。
2025/02/28
本人近日身體不太舒服,正在看醫生治療中。 目前無法做到每日貼出一篇文章,以後改成不定期更新文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覺得所得級距到一個程度以上的朋友,應該會遇到買高股息個股或ETF,有54C股利所得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 而其中如果單純只是要得到不賣股現金流,有哪些標的可以選擇? 若不要股息,有很多標的可以選,也未必要選台股發行。 大綱: 1.       為何研究 2.
Thumbnail
我覺得所得級距到一個程度以上的朋友,應該會遇到買高股息個股或ETF,有54C股利所得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 而其中如果單純只是要得到不賣股現金流,有哪些標的可以選擇? 若不要股息,有很多標的可以選,也未必要選台股發行。 大綱: 1.       為何研究 2.
Thumbnail
這一陣子的台股衝上24000以上,而這時在很多的台股ETF一直在新出不間斷,而花樣也越來越多,每一次的新聞看了之後,我真心覺得現在的小資族選高股息ETF越來越難懂了,不免有憂心感受。
Thumbnail
這一陣子的台股衝上24000以上,而這時在很多的台股ETF一直在新出不間斷,而花樣也越來越多,每一次的新聞看了之後,我真心覺得現在的小資族選高股息ETF越來越難懂了,不免有憂心感受。
Thumbnail
我常常在分享ETF相關的投資,對於不敢投資股票,或想投資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人,ETF算是比較容易理解,也較容易被接受的。ETF雖然是近幾年台股的熱門話題,但卻無法滿足所有投資人。 不少具有一定資歷的投資人,對於ETF的成分股未必全然滿意,總會覺得某幾檔股票根本不應該被納入來拖累績效,
Thumbnail
我常常在分享ETF相關的投資,對於不敢投資股票,或想投資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人,ETF算是比較容易理解,也較容易被接受的。ETF雖然是近幾年台股的熱門話題,但卻無法滿足所有投資人。 不少具有一定資歷的投資人,對於ETF的成分股未必全然滿意,總會覺得某幾檔股票根本不應該被納入來拖累績效,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近期投資最常討論的話題,還是在於ETF高股息的配息、填息、是否價差等等,而新的ETF一直不斷的出現,已經是一個現代投資人的主流了,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是,我該續抱還是放棄未填息的ETF,改投資下一家呢?
Thumbnail
近期投資最常討論的話題,還是在於ETF高股息的配息、填息、是否價差等等,而新的ETF一直不斷的出現,已經是一個現代投資人的主流了,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是,我該續抱還是放棄未填息的ETF,改投資下一家呢?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喜歡高股息股票,不管是可以配發高股息的個股,還是追求高殖利率的高股息型ETF,相較於漲跌波動劇烈的股票,穩定的股價與股息讓更多保守的人能接受。 傳統的高股息個股,應該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第一,有能力穩定的每年配發股息,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股息殖利率,要做到這一點,企業的獲利必須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喜歡高股息股票,不管是可以配發高股息的個股,還是追求高殖利率的高股息型ETF,相較於漲跌波動劇烈的股票,穩定的股價與股息讓更多保守的人能接受。 傳統的高股息個股,應該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第一,有能力穩定的每年配發股息,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股息殖利率,要做到這一點,企業的獲利必須
Thumbnail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Thumbnail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Thumbnail
上一篇有提到債券主要是用來做避險資產,很多人都推薦可以執行股債平衡。但臺灣其實有另一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市場不太一樣的現象,就是有非常多的高股息ETF,最明顯就是2023年高股息ETF之亂,很多高股息ETF除了殖利率可以到8-9趴之外,連年報酬率都上漲到20-30%,應該跌破很多人的預測。 高股息E
Thumbnail
上一篇有提到債券主要是用來做避險資產,很多人都推薦可以執行股債平衡。但臺灣其實有另一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市場不太一樣的現象,就是有非常多的高股息ETF,最明顯就是2023年高股息ETF之亂,很多高股息ETF除了殖利率可以到8-9趴之外,連年報酬率都上漲到20-30%,應該跌破很多人的預測。 高股息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