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歆的沙龍
首頁
讀書心得
我思我在
酸甜苦辣
國學一隅
關於
國學一隅
19
免費公開
這裡放些和國學有關的貼文.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王家歆
2025/01/21
發佈於
國學一隅
文言文白話翻譯
中國古籍到底有多少?沒有辦法統計,也沒有人知道。書有四厄:水、火、兵、蟲。中國古籍,或被水淹、或被火燒、或遇兵燹、或被蟲蛀,毀壞掉的,不知道有多少。 中國古籍,可分成經、史、子、集四大類。這四大類,除了部分小說是用白話文寫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文言文寫的。
#
文言文
#
白話文
#
翻譯
4
2
李穎芝
2025/01/23
1
說得很好。我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文言文較難。
1
王家歆
2025/01/20
發佈於
國學一隅
終南捷徑與秦嶺蜀道
本文探討終南捷徑的典故由來,並介紹終南山(秦嶺山脈一部分)的地理位置、交通現狀,以及古代蜀道(包含翻越秦嶺和大巴山的路線)的歷史變遷。
#
四川
#
高速公路
#
隧道
5
1
普普文創
2025/01/20
1
長知識了。謝謝。
1
王家歆
2025/01/17
發佈於
國學一隅
關於諡號
諡號,古人非常重視,流傳上千年。諡號大概開始於周朝,到清朝末年廢除,今天諡號完全消失。今人或許根本不知道諡號,或許不重視諡號。不過,諡號畢竟算是國學常識,還是可以談一下。 古代文官死後(當然是大官),皇帝會賜給諡號。要看這位大官的事跡、功過、品德,皇帝才會給相應的諡號。
#
皇帝
#
諡號
#
周朝
2
留言
王家歆
2024/12/25
發佈於
國學一隅
仁道與天道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
孔子
#
天道
#
中華民族
2
留言
王家歆
2024/12/24
發佈於
國學一隅
神秘的孔子家庭
這篇文章探討了孔子的個人生活,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婚姻狀況及與子女的關係。孔子在年輕時喪失雙親,面對重重困難,於19歲結婚,但婚姻生活卻不為人知。文章提到孔子與妻子丌官氏的婚姻,以及他子女的介紹,尤其是兒子孔鯉的生平。最後也分析了孔子在飲食習慣上的嚴格要求,從中反映出他的人生哲學與道德觀。
#
維基百科
#
離婚
#
孔子家庭
4
2
老安的雜文基地
2024/12/24
1
哇!常常說我們是儒家思想文化圈,但我真的沒想到過,孔子的老婆是誰這問題啊!
1
王家歆
2024/12/22
發佈於
2 個房間
關於孔子
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孔子: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元配生了9個女兒後,娶妾,生了男孩,這男孩腳有殘疾。 叔梁紇又娶了孔子母親顏徵在,生了孔子。 生孔子時,父親72歲,母親18歲。 孔子3歲時,父親過世。17歲時,母親往生。往生時,母親大約35歲。
#
孔子
#
中國人
#
至聖先師
4
留言
王家歆
2024/10/22
發佈於
國學一隅
李白-獨坐敬亭山
本文深入探討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敬亭山的特殊關係,及其與玉真公主之間的情感糾葛。通過歷史資料與詩作分析,揭示李白多次前往敬亭山的原因,以及他與另一詩人王維的關係。文章中亦提及女道士的背景,呼應唐代詩人間的複雜情感網絡,提供讀者對史實與傳說的思考。
#
李白
#
敬亭山
#
安徽宣城
5
1
老安的雜文基地
2024/10/22
1
這是一個很好的小說題材。
1
王家歆
2024/08/07
發佈於
國學一隅
三星堆謎團
這篇文章講述了蜀國的古代故事,涉及從天上掉下來的男子杜宇和復活的楚國男子鱉靈,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文章同時探討了三星堆文明的獨特性,指出其與傳統黃河流域文明的不同,強調了川蜀地區的文化重要性,並提及三星堆出土文物及其與臺灣的貿易關係。故事和考古發現讓人對古代中國的文明多樣性有了更深的瞭解。
#
三星堆文明
#
謎團
#
國王
9
留言
王家歆
2024/06/15
發佈於
國學一隅
談弘一大師李叔同
李叔同出家,棄妻棄子,實在非常奇怪。 李叔同出家後,妻子俞氏、二個兒子(李準、李端)、日本小老婆,想見李叔同一面,都被拒絕。 俞氏去世時,弘一大師也沒回天津(李叔同是天津人)。 這恐怕都和佛教教義不合。 釋迦牟尼佛都沒這樣做。
#
弘一大師
#
李叔同
#
日本
9
3
荻夢依
2024/06/15
1
他已經把世情悟透。才能成一代高僧。
1
王家歆
2024/05/31
發佈於
國學一隅
阿房宮賦-純屬虛構
前篇文章,我提到宋朝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看圖說故事。 范仲淹根本沒登上岳陽樓,是看他朋友藤子京寄來的洞庭湖畫,寫了“岳陽樓記”。 比范仲淹更厲害的是晚唐的杜牧。 他寫“阿房宮賦”,連圖、畫都不必看了,完全虛構、想像。 寫得很像親眼目睹。 “阿房宮賦”中,有“楚人一炬.可
#
阿房宮賦
#
宋朝
#
范仲淹
3
留言
王家歆
2024/05/31
發佈於
國學一隅
岳陽樓記-看圖說故事
古代文人寫文章,有些只是想像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把文章當成史實,就可能會弄錯了。 高中時,讀岳陽樓記,以為范仲淹登上岳陽樓,有感而發。 最近,看了篇文章,才知道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根本沒到洞庭湖,也沒有登上岳陽樓。 范仲淹的朋友藤子京,請人畫了幅“洞庭晚秋圖”,寄給范仲淹。
#
岳陽樓記
#
故事
#
文人
5
留言
王家歆
2024/05/29
發佈於
國學一隅
假東西
網路上有不少假視頻,假訊息。 後來想一想,造假這件事,自古有之。 假字畫,假古董,非常多。 比如有名的宣德爐,是明宣宗宣德三年(西元1428年),用風磨銅(暹羅國進獻的)鑄造。只鑄造一次,鑄造了3000多個,數量稀少。後代仿製的假宣德爐,不計其數。
#
假視頻
#
假訊息
#
造假
3
留言
王家歆
2024/05/29
發佈於
國學一隅
略談“長恨歌”的幾個問題
文人寫文、寫詩,難免會用點想像力,未必全部是事實。 唐憲宗元和元年(西元806年),白居易寫“長恨歌”。 這首長篇敘事詩問題不少。過去已經有學者指出,“峨嵋山下少人行”是錯的,玄宗入蜀,不會經過峨嵋山。 另外“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
長恨歌
#
唐憲宗
#
白居易
5
留言
王家歆
2024/05/24
發佈於
國學一隅
中國古代的木瓜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中國古代的木瓜,不是今天我們吃的木瓜,我們吃的木瓜是原產南美洲的番木瓜。 投有拋、擲的意思,如果用今天的木瓜丟人,可能會受傷。詩中的木瓜體積一定不大,重量也輕。
#
詩經
#
衛風
#
木瓜
10
留言
王家歆
2024/05/05
發佈於
國學一隅
錯誤
有天晚上,去看明華園歌仔戲。 演劉邦、項羽爭天下的戲。 舞台上竟然擺張椅子,義帝坐在椅子上。 漢朝時,椅子還沒出現,義帝不可能坐在椅子上。 椅子大約到唐代時才出現,在唐代之前,中國並沒有椅子,漢朝時的人當然不懂坐椅子。
#
明華園
#
歌仔戲
#
劉邦
5
留言
王家歆
2024/05/02
發佈於
國學一隅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
最近有位FB朋友,提到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 我讀大學時,買過一本三民書局出版的“新譯古文觀止”,大約在民國60多年買的。 在看這本書時,我發現其中有一篇“書洛陽名園記後”,作者是李格非。在作者介紹欄,卻寫生平不詳。
#
李清照
#
李格非
#
大學
8
2
麋鹿林
2024/05/03
1
-次的熱心,成就一件好事!我們是需要對知識有熱情有執著。喜歡這樣的人生小故事,真實動人!
1
王家歆
2024/04/23
發佈於
國學一隅
天寶三載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年號,其中有個特殊年號就是“天寶”。“天寶”是唐玄宗第3個年號,全部有15年。 這個年號,特殊在天寶元年、天寶二年之後,到了第三年正月,改“年”為“載”。所以,天寶元年、天寶二年,再來是天寶三載、天寶四載…一直到天寶十五載。
#
年號
#
天寶三載
#
唐玄宗
7
留言
王家歆
2024/02/21
發佈於
國學一隅
中文直行書寫為何從右到左?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
中文
#
直行書寫
#
從右到左
6
留言
王家歆
2024/02/11
發佈於
國學一隅
甲骨如何占卜
我一直以為用甲骨占卜時.是先在甲骨上鑽小孔.下面用火燒.產生裂痕.再根據裂痕占卜吉凶. 今天翻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在153頁看到: 殷墟出土的卜用甲骨都經過了加工.經過人工削平、磨平..然後用錐、鑿、刀挖許多不穿透的圓窩.並在圓窩旁邊鑿舟型凹槽.占卜時要舉行一定的儀式.
#
甲骨
#
占卜
#
吉凶
5
1
李建崑
2024/02/11
喜歡
增長知識了~💐🔥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