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OHOHOH》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2024畢業製作「藝動城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地點:正港小劇場
時間:2024-9-22 14: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yi.dong.castle)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yi.dong.castle)

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是唯一的亮點。

《嗚嗚嗚OHOHOH》以臺北車站的置物櫃為中心,編造了一段奇幻童話故事。

臺北車站是臺灣鐵道營運史上創始車站之一,於清治時期光緒17年(1891年)啟用至今,經歷4次站體位置及建築結構的變遷,《嗚嗚嗚OHOHOH》戲中的臺北車站,便是1989年啟用的第四代車站。臺北車站也是目前臺灣唯一一座五鐵(高鐵、臺鐵、北捷紅線、北捷藍線、桃捷機場線)共構的的鐵道站,若將五鐵吞吐量相加,臺北車站平均每日服務旅客達45萬人次,在運輸上、地理位置上,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

至於《嗚嗚嗚OHOHOH》場景重心--置物櫃,一直是各個車站的管理爭議所在。在日本,不乏罪犯藏屍車站置物櫃的案例,在臺灣,透過臺北車站置物櫃盜竊、販毒,售槍,詐騙,交付贖金,置物櫃遭非法使用一直是臺北車站的管理難題。

以臺北車站的置物櫃為主要場景,訴說一個匪夷所思、脫離現實的故事,的確是神來一筆。或是置物櫃會發出奇怪的聲音引誘路過的旅人開啟,表演一段故事,或是旅人來到置物櫃尋找別人留給他們的不明物件,竟發現不同人被交待開啟同一個置物櫃。

戲中兩位比較像主角的旅人,玩具銷售員小吳與尋找女兒的老父親成龍,開啟了同一個置物櫃,發現櫃裡放置一顆可以達成心願的巨型大頭,也扭曲了時空。

所謂置物櫃裡的大頭到底是什麼模樣,導演蔡雅姿並不賦予它具體的形象,時而由數位演員呈現,分別演出大頭的眼耳鼻嘴,時而是空蕩蕩的櫃子,任由觀眾自行腦補,偶而,黃色鳥頭人施施徘徊置物櫃後方,似乎暗示櫃子裡的大頭並非人頭而是鳥頭。

黃色鳥頭人,一度被視為臺北車站迷宮的重要地標,其實是臺北當代藝術館自2010年起租借臺北捷運通道裝置的公共藝術作品《夢遊》何采柔、郭文泰,2010,其玻璃纖維主角「鳥人Aves」有著鳥頭人身外形。該作品已在2021年合約到期撤離。

《嗚嗚嗚OHOHOH》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似乎想浮光掠影地談談臺灣歷史,但太不線性,提及事件難說是漢入移入臺灣數百年來的重大關鍵事件,更別說幾乎全然忽略原住民族傳說與數千年歷史。且既然舞臺上置物櫃所在地點設定為臺北車站,談及的歷史事件並未聚焦於「車站」「軌道運輸」或是「臺北」。

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大概是唯一的亮點。

----------

出品人:王昭雄
製作人:俞秀青
執行製作:賴思羽
指導老師:于善敏、王維銘、李志倫、李凱文、李鈺玲、俞秀青、陳柯武、陳長勇、陳御弼、陳盈達、陳寧彩、楊澤之、楊馨媛(依姓氏筆畫順序)
導演/主創:蔡雅姿
導演助理:侯聖萱
舞台監督:許誼庭
舞監助理:紀雯筑
表演者:羅婕文、余芝逸、吳孟祐、蔡智允、王逸宏、黃睿語、顏嘉瀚、劉燕鵬、曾羚毓、賴嬿卉、韓百頁、陳小菁
動作設計:陳品禾
舞臺設計:林荷芳
舞臺組員:高鈺喬、楊雅如、黃珈宜、藍子捷
舞臺助理:吳詠頤、林彤芯、周采蓁
技術統籌:黃譯民
影像設計:余安安
影像組員:洪培芯
影像助理:鄭哲維
音樂設計:蔡政哲
音響組員:李映霖、張方瑜
音響助理:蔡雅筑、張祐睿
燈光設計:李仁恩
燈光組員:劉宜婷、尤靖茵
服裝設計:黃暄
服化組員:陳芷榆、鄭楷芊
服化助理:袁采瑄、賴志榮
平面設計:謝沛容
文宣設計:蘇峻楷
行政統籌:陳亮羽
票務行銷:蔡巧妹
行銷宣傳:許宜靜
票務宣傳:陳妍圓
行政組員:賴思羽、鍾曉晴、蔡巧柔、謝沛容、蘇羽柔、蔡佳馨
行政助理:白逸楓、王憶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8會員
216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2024/04/05
推薦度:★★★☆因為「教義與自我的衝突」、「對家園存亡的無能為力」這兩部分的衝突與絕望沒有那麼強烈,使得「死亡」的意象也不夠強烈。
Thumbnail
2024/04/05
推薦度:★★★☆因為「教義與自我的衝突」、「對家園存亡的無能為力」這兩部分的衝突與絕望沒有那麼強烈,使得「死亡」的意象也不夠強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2023年文博會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展區免費進場參觀! 時間從9月22日到10月1日! 展期不長! 因此請大家趕緊把握時間! 這裡就是以前的台鐵台北機廠! 這次最大亮點就是有藍皮柴油客車的試乘活動! 可以選擇鐵博東搭到鐵博西! 或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2023年文博會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展區免費進場參觀! 時間從9月22日到10月1日! 展期不長! 因此請大家趕緊把握時間! 這裡就是以前的台鐵台北機廠! 這次最大亮點就是有藍皮柴油客車的試乘活動! 可以選擇鐵博東搭到鐵博西! 或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在台灣鐵道故事館,差點出不來。在裡頭走動時,喚起了許多搭乘火車的舊時記憶,還有一些我看似熟悉,卻又不甚清楚的舊時玩意,這些都在台灣鐵道故事館……
Thumbnail
在台灣鐵道故事館,差點出不來。在裡頭走動時,喚起了許多搭乘火車的舊時記憶,還有一些我看似熟悉,卻又不甚清楚的舊時玩意,這些都在台灣鐵道故事館……
Thumbnail
前言 幾天前,又一位台北土生土長的老朋友被困在北車迷宮裡,花了好大力氣到處問人才密室逃脫,事後在臉書上大吐苦水。 相信有這樣的經歷的台灣人不在少數,更別提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了。在北車迷宮裡拿著地圖或手機詢問著路人的外國人面孔簡直是家常便飯。人類學徒以前坐高鐵往返台北/台中的那幾年都不知道看了幾十回了。
Thumbnail
前言 幾天前,又一位台北土生土長的老朋友被困在北車迷宮裡,花了好大力氣到處問人才密室逃脫,事後在臉書上大吐苦水。 相信有這樣的經歷的台灣人不在少數,更別提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了。在北車迷宮裡拿著地圖或手機詢問著路人的外國人面孔簡直是家常便飯。人類學徒以前坐高鐵往返台北/台中的那幾年都不知道看了幾十回了。
Thumbnail
第一次小站旅行的拍照記錄,沒拍到什麼站體。 體驗這種在小鎮裡散步閒逛的感覺,就像平時阿伯在社區公園散步,只是換到一個自己生活圈以外的地方,增添一點新意。
Thumbnail
第一次小站旅行的拍照記錄,沒拍到什麼站體。 體驗這種在小鎮裡散步閒逛的感覺,就像平時阿伯在社區公園散步,只是換到一個自己生活圈以外的地方,增添一點新意。
Thumbnail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可以看到各種火車模型、模擬火車訂票、車廂廣播,還有定時展覽動態火車運行,看小火車奔跑在軌道上好可愛。
Thumbnail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可以看到各種火車模型、模擬火車訂票、車廂廣播,還有定時展覽動態火車運行,看小火車奔跑在軌道上好可愛。
Thumbnail
我不是鐵道迷,吸引我的是車站和他所處的地方、環境,還有屬於他的故事。 我想流傳車站和屬於車站的故事,這一篇是解釋這一切是從何而起,收集車站故事的WHY and HOW。
Thumbnail
我不是鐵道迷,吸引我的是車站和他所處的地方、環境,還有屬於他的故事。 我想流傳車站和屬於車站的故事,這一篇是解釋這一切是從何而起,收集車站故事的WHY and HOW。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