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或許是因為我關切的重點和人不一樣,所以才顯得與眾不同吧!

我很早就知曉事物的本質比外在要重要,就像我曾經撿到的玫瑰石,外表看起來黝黑、拿起來更沈重,可是五彩斑斕的色彩卻是隱藏黑色表面之下,或是粉紅、或是紫青,種種表裡不一的狀況令人難以想像。

可是這種追求本質的態度常常和周遭產生不合,所以到最後我只好追求自己的境界,時間一長就顯出差別了。

基本上時間的流逝和個人的心緒有關,簡單地說就是有些人時間過得比較快,有些人過得比較慢,而社會文化為了方便管理,最後給每個階段年齡的人都定上一個標準,讓你自覺需要去符合這樣的框架。

很多人都不自覺尋求時間過得比較快的方法,我卻逆其道而行,尋求另一種過得比較慢的方式,也算是另外一種慢活吧!

生活要過得慢,就要停止追逐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將心靜下來,並且眼目所及、耳朵所聽都是一些能將心靜下來的環境,不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奪目炫彩,或是一些喧囂吵雜的難聽噪音。

所以很多人會讓自己徜徉在大自然裡,讓自己步調變慢,用整個身心感受這宇宙大地,只是我覺得納悶的是--千里迢迢驅車開到旅遊景點,在人擠人的狀況底下真的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嗎?還是把它當成是一個行程繼續費盡心思和體力?

心若沒有靜下來,一生很快就過了,心若靜下來,時間也會跟著慢下來,這時候你就可以觀察到生活中忽略的美感和細節,那怕是一朵在牆角孤芳自賞的小黃花。

在時間的洪流之下,你可以選擇做一個緩步微吟的詩人、一個感受美景的畫家、一個開卷有益的讀者或是一個什麼事都不做的閒人,只是用心體會這宇宙洪荒、造化無極的原始心意。

這就是一種挑戰,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重新省視生活,不再人云亦云,一味跟著潮流媒體走,就是活出自己獨有的自在、培養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對於人生、藝術或社會觀察。

我說的其實就是我自己,我從來不會用新舊來判斷一件事物的價值,就像我喜歡聽懷舊歌曲,並不會因它們年代久遠而忽視它們的優美和獨特,朋友中少了達官顯貴,多的是市井小民,市井小民生活閱歷多,說話比較有味道,至於達官顯貴身份地位高,我們是高攀不起,也不想高攀。

生活就是簡單純粹,或許在職場我為了五斗米得逢場作戲,下了班我就把面具脫掉做回我自己,這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本質是生活,而不是工作,工作只是生活的工具罷了!

讓時間變慢讓我們可以經歷得更多,它的挑戰就是你得靜下來讓時空的速率減緩,我們的生活真的太快了,快到連自己生活的目的都快忘記了!成天跟著一大堆社會、習俗、文化、傳統或媒體吩咐我們的「指令」在生活,好像聽話的機器人一般。

其實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享受生活、體會生活,但是需要用到自我獨特的眼光來看待,看待這個大千世界屬於時間的幻象,並且挑戰自己在這樣真實的虛幻中揮灑出亮麗的生活色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5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利用獨處來釋放自己,調整生活的節奏,重新思考目前的生活,並重新架構時間和空間。透過這篇文章,您可以瞭解到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並重新活出新生活。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利用獨處來釋放自己,調整生活的節奏,重新思考目前的生活,並重新架構時間和空間。透過這篇文章,您可以瞭解到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並重新活出新生活。
Thumbnail
我們經常被催促著要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每件事。然而,這種忙碌的生活節奏真的適合每個人嗎?對我來說,慢活才是找到內心平靜和持續成長的關鍵。 重新定義成功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追求成功,要出人頭地。然而,當我開始放慢腳步,仔細思考什麼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重要時,我發現成功並不僅僅是職業上的成就或財務上
Thumbnail
我們經常被催促著要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每件事。然而,這種忙碌的生活節奏真的適合每個人嗎?對我來說,慢活才是找到內心平靜和持續成長的關鍵。 重新定義成功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追求成功,要出人頭地。然而,當我開始放慢腳步,仔細思考什麼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重要時,我發現成功並不僅僅是職業上的成就或財務上
Thumbnail
收活為什麼要慢?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世界建立更深的聯繫。 By ChatGPT
Thumbnail
收活為什麼要慢?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世界建立更深的聯繫。 By ChatGPT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當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刻。為了提升當下生活的品質,我們可以注意周遭發生的事物,珍惜人際關係,並保留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當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刻。為了提升當下生活的品質,我們可以注意周遭發生的事物,珍惜人際關係,並保留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社會裡,我們常常被工作、生活的壓力搞得焦頭爛額。想要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開始關注兩個超實用的理念:慢活(Slow Living)和斷捨離(Decluttering)。這兩個方法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質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高壓的工作環境已成為常態。然而,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視,慢活(Slow Living)這一生活哲學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慢活並非單純的懶散或低效,而是一種更有意識、更關注質量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慢活的核心理念,並探討它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高壓的工作環境已成為常態。然而,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視,慢活(Slow Living)這一生活哲學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慢活並非單純的懶散或低效,而是一種更有意識、更關注質量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慢活的核心理念,並探討它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