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挑戰

時間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或許是因為我關切的重點和人不一樣,所以才顯得與眾不同吧!

我很早就知曉事物的本質比外在要重要,就像我曾經撿到的玫瑰石,外表看起來黝黑、拿起來更沈重,可是五彩斑斕的色彩卻是隱藏黑色表面之下,或是粉紅、或是紫青,種種表裡不一的狀況令人難以想像。

可是這種追求本質的態度常常和周遭產生不合,所以到最後我只好追求自己的境界,時間一長就顯出差別了。

基本上時間的流逝和個人的心緒有關,簡單地說就是有些人時間過得比較快,有些人過得比較慢,而社會文化為了方便管理,最後給每個階段年齡的人都定上一個標準,讓你自覺需要去符合這樣的框架。

很多人都不自覺尋求時間過得比較快的方法,我卻逆其道而行,尋求另一種過得比較慢的方式,也算是另外一種慢活吧!

生活要過得慢,就要停止追逐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將心靜下來,並且眼目所及、耳朵所聽都是一些能將心靜下來的環境,不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奪目炫彩,或是一些喧囂吵雜的難聽噪音。

所以很多人會讓自己徜徉在大自然裡,讓自己步調變慢,用整個身心感受這宇宙大地,只是我覺得納悶的是--千里迢迢驅車開到旅遊景點,在人擠人的狀況底下真的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嗎?還是把它當成是一個行程繼續費盡心思和體力?

心若沒有靜下來,一生很快就過了,心若靜下來,時間也會跟著慢下來,這時候你就可以觀察到生活中忽略的美感和細節,那怕是一朵在牆角孤芳自賞的小黃花。

在時間的洪流之下,你可以選擇做一個緩步微吟的詩人、一個感受美景的畫家、一個開卷有益的讀者或是一個什麼事都不做的閒人,只是用心體會這宇宙洪荒、造化無極的原始心意。

這就是一種挑戰,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重新省視生活,不再人云亦云,一味跟著潮流媒體走,就是活出自己獨有的自在、培養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對於人生、藝術或社會觀察。

我說的其實就是我自己,我從來不會用新舊來判斷一件事物的價值,就像我喜歡聽懷舊歌曲,並不會因它們年代久遠而忽視它們的優美和獨特,朋友中少了達官顯貴,多的是市井小民,市井小民生活閱歷多,說話比較有味道,至於達官顯貴身份地位高,我們是高攀不起,也不想高攀。

生活就是簡單純粹,或許在職場我為了五斗米得逢場作戲,下了班我就把面具脫掉做回我自己,這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本質是生活,而不是工作,工作只是生活的工具罷了!

讓時間變慢讓我們可以經歷得更多,它的挑戰就是你得靜下來讓時空的速率減緩,我們的生活真的太快了,快到連自己生活的目的都快忘記了!成天跟著一大堆社會、習俗、文化、傳統或媒體吩咐我們的「指令」在生活,好像聽話的機器人一般。

其實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享受生活、體會生活,但是需要用到自我獨特的眼光來看待,看待這個大千世界屬於時間的幻象,並且挑戰自己在這樣真實的虛幻中揮灑出亮麗的生活色彩。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昨天去大學校園走路的時候遇到了以前打球的球友。 我們年紀相當,現在打的都是養生籃球,只是他還在球場,我則是偶而插花。 我算是收歛了鋒芒,不過還是有一個年青小伙子老是衝著我來,不是在我面前投籃,不然就是對我貼身防守,結果當然我們那一隊第一場被對方完封-----。
本來以我的年紀應該寫「人生下半場」,無奈這篇文章以前在已經寫過,加上在一些聚會當中聽到「人生下半場」的種種,所以決定逆風而行,講講「人生上半場」。 講「人生上半場」不是叫你愈活愈回去,榮華富貴看不破,最後只好進了監牢,而是讓你隨著閱歷的加深,逐漸看透人生的本質、學到了智慧、得到了自在----。
這篇文章探討時間在每個人生活中的不同經驗,基於心理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分析時間的相對性與如何互動影響。透過容格的同時性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如何因心性與環境而變化,並探討人類未來可能的內省與環保趨勢。文章同時反思時間的影響以及人對時間的掌握,激發讀者對生活和時間的深層思考。
我寫作喜歡找一些共同的東西來融會貫通,譬如說「個體化」和「體制化」的問題。 表面上是在寫別人的問題,其實也在對自己的處境深刻地思考。 對於主流權威,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我常自以為是邪門歪道,我不太喜歡他們說故事的方式,想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講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所以小學時我是個調皮的學生,透過這個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昨天去大學校園走路的時候遇到了以前打球的球友。 我們年紀相當,現在打的都是養生籃球,只是他還在球場,我則是偶而插花。 我算是收歛了鋒芒,不過還是有一個年青小伙子老是衝著我來,不是在我面前投籃,不然就是對我貼身防守,結果當然我們那一隊第一場被對方完封-----。
本來以我的年紀應該寫「人生下半場」,無奈這篇文章以前在已經寫過,加上在一些聚會當中聽到「人生下半場」的種種,所以決定逆風而行,講講「人生上半場」。 講「人生上半場」不是叫你愈活愈回去,榮華富貴看不破,最後只好進了監牢,而是讓你隨著閱歷的加深,逐漸看透人生的本質、學到了智慧、得到了自在----。
這篇文章探討時間在每個人生活中的不同經驗,基於心理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分析時間的相對性與如何互動影響。透過容格的同時性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如何因心性與環境而變化,並探討人類未來可能的內省與環保趨勢。文章同時反思時間的影響以及人對時間的掌握,激發讀者對生活和時間的深層思考。
我寫作喜歡找一些共同的東西來融會貫通,譬如說「個體化」和「體制化」的問題。 表面上是在寫別人的問題,其實也在對自己的處境深刻地思考。 對於主流權威,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我常自以為是邪門歪道,我不太喜歡他們說故事的方式,想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講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所以小學時我是個調皮的學生,透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