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了嗎?什麼是臨終症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當親人接近生命的尾聲,作為家屬,了解臨終階段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如何進行照護,對幫助患者安然度過這一過程至關重要。這段時間不僅需要醫療支持,家屬的關懷與陪伴也是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重要支柱。


理解臨終症狀

臨終的症狀通常是身體逐漸衰退的表現。了解這些症狀能幫助家屬更好地應對,並理解這些變化是自然過程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依照時間的順序,我們會遇到這些狀況:


疲憊與虛弱

這是我們第一個會看到的情況,臨終患者的體力會顯著減退,他們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或半昏睡狀態,可以下床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開始全日都躺在床上。這是一個身體自然保存能量的過程,我們應該要尊重患者的休息需求,避免強迫患者進行活動。


食慾下降與脫水

隨著活動度越來越少、患者的食慾和口渴感會逐漸消失,這是正常的,家屬不應強迫患者進食或喝水。這段時間的進食並不能延長生命,反而可能增加不適感。然而我們依然可以時時用濕紗布輕擦嘴唇,保持患者口腔濕潤,可以減少不適。

「要不要放鼻胃管?」一文中有提到許多關於是否要放置鼻胃管的分析,協助許多家屬做下重要的決定。


意識模糊與昏迷

當患者開始停止進食,通常會伴隨著意識狀態改變,可能變得混亂、失去對時間和地點的感知,甚至進入昏迷狀態。這是大腦逐漸關閉的過程,我們在這時應保持冷靜,繼續用柔和的語氣與患者說話,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即使患者看似無法回應,但感受到我們在聲音及肢體接觸,都可以讓他感到安心。


呼吸變化

臨終患者的呼吸可能變得不規則,會開始出現呼吸暫停、然後再深吸幾口氣的不規則呼吸循環,暫停的時間會從幾秒鐘逐漸拉長到十幾秒、二三十秒,一直到某次就再也沒有呼吸了,這就是臨終最晚期的表現。
患者還可能出現喉嚨積液的「死亡喉音」(Death Rattle),聽起來跟痰類似,但又抽不到痰。這些聲音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痛苦,但家屬可能會感到不安,調整患者的姿勢成稍側躺,通常可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如何照護臨終患者

家屬在患者臨終時能提供的最佳照護,除了協助處理身體症狀,還包括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提供舒適的環境

創造一個安靜、溫馨的環境,讓患者感到安全與舒適。柔和的光線、適合的溫度、輕柔的音樂或患者喜愛的聲音都能幫助營造出一個平和的氛圍。


控制疼痛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應與醫療團隊合作,提供有效的止痛藥物。緩解患者的身體不適是安寧照護的重要目標之一。避免讓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隨時關注患者的身體反應。


確保情感支持

患者臨終時常常需要情感和靈性的支持。家屬可以陪伴患者,握著他們的手,輕聲交談,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即使患者無法回應,這樣的陪伴仍然能夠帶來心理上的安慰。


尊重患者的需求與意願

每個人對臨終的感受不同。某些患者可能想要更多的安靜和獨處,而另一些人則希望有更多陪伴。家屬應尊重患者的選擇,並根據他們的需求進行適當的照護。


照顧自己的情感需求

面對親人即將離世,家屬可能會感到焦慮、無助、悲傷甚至內疚。這些情緒是自然的。家屬應該照顧好自己的情感需求,尋求朋友、家人或專業輔導的支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臨終的親人。


何時尋求專業幫助

在患者臨終時,家屬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專業的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寶貴的幫助,他們會評估患者的症狀,提供身體和心理上的支持,並指導家屬如何在這段艱難的時期提供最好的照護。

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通常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心理師和靈性輔導師,能夠全面支持患者及家屬。當患者的疼痛加劇或情緒問題難以處理時,專業的醫療團隊能迅速介入,確保患者舒適、無痛苦地度過最後的時光。


總結

患者臨終前的症狀和變化是生命自然過程的一部分。家屬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理解症狀、提供舒適的環境、情感支持和尊重患者的意願來幫助患者平靜地面對死亡。
當家屬感到不知所措時,專業的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隨時可以提供幫助,確保患者得到最佳的照護與關懷。同時,家屬也應注意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接受這個過程中的情感變化,並尋求必要的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ood Old Times 好老時報
1會員
31內容數
我們的網站專注於提供高齡照護、社區居家醫療與安寧照護服務,致力於為長者及其家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個人化的照護方案,從日常健康管理到終末期的安寧照護,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享受晚年。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我們的網站,與我們一起守護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2025/01/02
給走向安寧的您、及您的家人
2025/01/02
給走向安寧的您、及您的家人
2024/12/23
在照顧末期患者的過程中,發燒是一個常見的狀況。對於家屬來說,看到病人發燒往往會感到緊張和焦慮。本文將為您說明末期患者發燒時的居家照護重點,希望能幫助照顧者更有信心地面對這樣的情況。
2024/12/23
在照顧末期患者的過程中,發燒是一個常見的狀況。對於家屬來說,看到病人發燒往往會感到緊張和焦慮。本文將為您說明末期患者發燒時的居家照護重點,希望能幫助照顧者更有信心地面對這樣的情況。
2024/12/19
當患者進入生命的末期,「吃不下」往往讓家屬心急如焚。許多人會擔心:「不吃東西怎麼行?會不會撐不下去?」其實,末期患者的食慾減退是自然現象,不會因為吃得多就變好。相反,過度追求進食,可能讓患者感到更多不適,甚至加重家屬與患者之間的壓力。
2024/12/19
當患者進入生命的末期,「吃不下」往往讓家屬心急如焚。許多人會擔心:「不吃東西怎麼行?會不會撐不下去?」其實,末期患者的食慾減退是自然現象,不會因為吃得多就變好。相反,過度追求進食,可能讓患者感到更多不適,甚至加重家屬與患者之間的壓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親人接近生命的尾聲,作為家屬,了解臨終階段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如何進行照護,對幫助患者安然度過這一過程至關重要。這段時間不僅需要醫療支持,家屬的關懷與陪伴也是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重要支柱。 理解臨終症狀 臨終的症狀通常是身體逐漸衰退的表現。了解這些症狀能幫助家屬更好地應對,並理解這些變化是
Thumbnail
當親人接近生命的尾聲,作為家屬,了解臨終階段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如何進行照護,對幫助患者安然度過這一過程至關重要。這段時間不僅需要醫療支持,家屬的關懷與陪伴也是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重要支柱。 理解臨終症狀 臨終的症狀通常是身體逐漸衰退的表現。了解這些症狀能幫助家屬更好地應對,並理解這些變化是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一位親戚過世了 早上就過去醫院看他拔管前的最後一面 心情很沉重 但這也是人生的課題 原來死亡是這麼的靠近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一位親戚過世了 早上就過去醫院看他拔管前的最後一面 心情很沉重 但這也是人生的課題 原來死亡是這麼的靠近
Thumbnail
生命 是靈魂彼此間 用情感 堆疊出的厚度 人們會用「準備」這個動詞 來接「面對死亡」這個受詞(動名詞) 是無能為力的安慰詞 既然生命無常 把握平常 好好對待⋯⋯
Thumbnail
生命 是靈魂彼此間 用情感 堆疊出的厚度 人們會用「準備」這個動詞 來接「面對死亡」這個受詞(動名詞) 是無能為力的安慰詞 既然生命無常 把握平常 好好對待⋯⋯
Thumbnail
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該如何活得更好; 卻很少人提早思索,怎麼樣可以不要死得那麼糟。 如果你認為絕不能讓自己或家人的最後一哩路這麼狼狽,這本《瀕死的慰藉》很適合作為起步改變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該如何活得更好; 卻很少人提早思索,怎麼樣可以不要死得那麼糟。 如果你認為絕不能讓自己或家人的最後一哩路這麼狼狽,這本《瀕死的慰藉》很適合作為起步改變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我們要接受最後一里路不只是父母離開那一刻,還包括他們走了之後,我們自身也需要被安放的哀傷與悼念,以及相關的儀式、法律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完成。
Thumbnail
我們要接受最後一里路不只是父母離開那一刻,還包括他們走了之後,我們自身也需要被安放的哀傷與悼念,以及相關的儀式、法律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完成。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Thumbnail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