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改編的著名電影「侏儸紀公園」中,生動而逼真並跳脫以往「袋鼠站姿」的恐龍形象,毫無疑問的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在電影中有這樣一種恐龍,比人還嬌小的身形卻有著誇張的皮膜、噴吐毒液的可怕能力,那就是雙冠龍。
不過,電影中的雙冠龍,與現實中的雙冠龍形象可說是大相逕庭,甚至說電影版的雙冠龍是現實版的「二創」也不為過,畢竟,侏儸紀公園裡的恐龍,有著用現代生物基因去修補牠們殘缺基因片段的設定,外型、能力上也會與牠們的古代祖先有所差別。
現實中的雙冠龍,其實沒有任何化石證據顯示牠們具有噴吐毒液的能力,而頸部也沒有軟骨之類的特徵用以支撐皮膜,因此雙冠龍很可能也不具有皮膜,唯一的展示構造可能就是頭頂上那對平行排列的頭冠。
既沒有那麼誇張的裝飾物,也沒有癱瘓獵物的毒液,那麼雙冠龍這種原始的獸腳類恐龍是怎麼在牠的年代生存下來的呢?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雙冠龍很可能是當時體型最大的肉食恐龍,儘管體型比起後來的異特龍、暴龍纖細不少,但依然可以長到7公尺、半噸左右的大小,在蜥腳類恐龍還沒有巨型化的當時,雙冠龍可以憑藉巨大卻靈活的身體,穩穩的佔據北美洲頂級掠食者的寶座。
曾經在還沒發現雙冠龍下顎化石的年代,由於纖細的身形、以及上顎末端向下彎曲等特徵,人們普遍認為雙冠龍咬合力不足,應該以魚類和食腐做為主食,不過實際上雙冠龍的下顎具有大量肌肉附著的痕跡,修長但粗壯的頸部骨骼也代表能夠承受衝擊力,因此雙冠龍更可能是以捕食其它恐龍做為主食,但也能捕捉水生動物的多方面獵手。
此外,在中國也有一種恐龍曾經被歸入雙冠龍屬,那就是三疊中國龍(Sinosaurus triassicus),不過由於頭冠的側向角度不同、牙齒數量的差異,以及更進一步的骨骼研究顯示中國龍比雙冠龍更加衍化,因此儘管兩者外貌相似,但各為一屬不同的恐龍。
雙冠龍做為獸腳類大型化的先驅,展現出與電影中經過基因改造、潛伏於雨夜的刺客完全不同的形象,牠們是早侏儸紀北美大地的王者,擁有巨大而不失靈活的身軀,而一個堂堂正正的國王,又豈須暗器呢?
作者:手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