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牛還是社恐?盤點Z世代社交趨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圖片來源:擷取自Soul APP)

Soul在2016年推出,是一款主打匿名語音的社交App,有趣的是它透過「靈魂鑑定」的方式來配興趣相符的用戶,上線至今吸引將近3000萬活躍用戶,其中Z世代就佔了8成。近期旗下的Just So Soul研究院也分享 《2023 社交趨勢關鍵字》,以八組關鍵字做為Z世代的社交洞察!


線下「友誼衰退」,線上「蓬勃發展」


raw-image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從2,214位用戶中統計的八組關鍵詞中看出,Z世代對於社交的習慣轉換,對於現實世界的社交狀態越少越好,也有不少人自嘲習慣「低頭走路,免得和別人打招呼」。身為數位原住民的Z世代,高度仰賴線上社交,常常會形成線上無話不談,線下無話可說的情況。因此中國也流行「線上社牛(社交牛B),線下社恐(社交恐懼)」的說法,來形容多數Z世代族群的交友窘境。另外從Soul發布的《2023年輕人社交態度報告》中顯示,因為兩點一線的日子,接觸的生活圈固定,導致51%的年輕人認為在現實生活不容易認識新朋友。


雖然現實生活看似社交衰退,但是線上交友卻有另一片天。由於社交App發展快速,Z世代對於社交平台的偏見日漸消弭,使用社交App早已被排除在「羞恥行為」中,因此年輕人也更有興趣在社交平台展現自我、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並建構友好的交友環境。據報告顯示52%的Z世代表示曾在社交平台結交親密朋友,可見從現實生活中缺少的社交,也從線上補足缺口。

萬物皆可「搭」,一起湊一咖

raw-image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即便Z世代在生活中常遇到「社交卡頓」的狀態,但在社交平台上也應運而生「找搭子」風氣。透過線上社交模式,更容易在同溫層找到有共同目的或興趣相投的朋友,就算在線上不太熟,但只要想法一拍即合就能結伴,因此也有「學習搭子」一起學英文,「飯搭子」相互約吃飯。統計顯示Z世代對於「搭子文化」抱持正向態度,有68%的人也認為找搭子是踏出舒適圈的第一步,也有53%認為是高效人際交往的方式。


台灣找搭子的風氣還不是很盛行,但新模式也正在發酵。Eatgether App也看準新興社交模式,讓網友結合線上交友並線下聚會,據統計每月促成超過5萬場飯局,線上活躍用戶突破百萬人。王品集團也看準「飯搭子」的機會,結合Eatgether推出O2O的行銷方式,即使不認識,只要肚子餓就可以搭作伙!


追求快樂社群,拒絕emo!

raw-image

▲(圖片來源:擷取自天貓微博)


「emo」一詞從2021年爆紅,是「emotional」的縮寫,普遍用於「傷感」、「不滿意」的負面情緒。emo兩年後,Z世代開始正向積極了起來,流行起了#反emo的風潮,提倡拒絕情緒化,追求開心樂觀的生活態度,Tiktok上也開始流行反emo文學,講述廢到笑的文案,以排解自己emo的情緒,勇於拒絕負面情緒,追求快樂生活!


搭上反emo風潮,天貓也推出「反emo手冊」,描述年輕人常見的emo場景,例如通勤、內卷、獨處等情況,並鼓勵emo仔利用「食療」,順勢行銷黑巧克力產品,也為生活打氣,拒絕愁雲慘霧的情緒,巧妙的透過兩極情緒描述,將負面情緒轉化成正面能量,讓消費者共感並認同反emo的觀點。



社交趨勢改變,但交友本質不變


raw-image

▲(圖片來源:擷取自Soul APP)

Z世代從過去的廣泛交友,到現在只追求2.5個知心好友,偏好重質不重量的交友模式。在現實社會看似社交孤立,但其實需求從未消失,只是從現實生活轉移到線上社群。社交App推陳出新,使得社交型態快速迭代,Z世代並不排斥新可能,更傾向擁抱科技機制篩選,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的同溫層,以尋求一處可以慰藉情緒的樹洞。





1.已讀就回:已讀就回是最高社交禮儀,年輕人更嚮往更及時的回應和精神共鳴

2.真實人設:用心打造人設,有時是為了追求完美,有時是為了更真實。

3.找搭子:萬事皆可找搭子,不是情感降級,而是興趣升級下,深度關係的開端。

4.自我關懷:相較過分在意外界,現在更關注自己的情緒,希望自己更開心。

5.情緒代償:在某一場景下缺失的情緒慰藉,總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

6.反EMO:年輕人不願意被emo情緒困住,我們就是要快樂。

7.發瘋人生:年輕人以無公害的發瘋,尋找情緒出口。

8.友誼衰退:現代社會的流動性和倦怠感,讓社交卡頓成為一種通病,年輕人正在尋找擁抱變化的新方式。


嗨!來到我沙龍的夥伴,今天要做什麼樣造型呢?想要看看社群上最流行的話題、想要知道行銷的小技巧、還是想看看我對新鮮事的看法,裡面包山包海(雜七雜八),不定期更新,敬請期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人們注意力的縮短,短影音已成為品牌傳遞內容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2024年短影音的主要趨勢,包括直式影片的優勢、原生內容的影響力、無聲影片的製作技巧等,並且提供品牌爭取曝光率的有效策略。透過品牌挑戰賽、QA影片、KOL廣告等方式,幫助品牌抓住短影音流量的機會,實現行銷成功。
LUSH 如何透過多種策略成功逆風而飛,包括交出社群創作權、聯名知名 IP 以及沉浸式體驗 App, LUSH選擇關閉社群,與主流網路行銷方法背道而馳的策略,卻讓品牌逆風高飛,養出一票鐵粉!交出社群創作權,更能死忠粉絲成為死忠代言人!沒有社群的最強社群策略!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被稱為「快樂分子」,作為獎勵系統的一部分,當人們感到興奮或愉悅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激勵我們追求目標,讓人更有動力。當多巴胺融入穿搭,不僅能在大腦中帶來快樂,現在還能成為你的時尚秘密武器,今年「多巴胺穿搭」hashtag 開始流行,形成一股快樂穿搭風氣!
期待好久的真人版《Barbie 芭比》電影終於上映,今年夏天到處都掀起了粉紅色旋風。不只粉紅風潮席捲各領域,從時尚服裝、彩妝用品、電玩設備,甚至速食品牌都跨界聯名,在上映之前就把話題度拉滿!就連同期上映的電影《Oppenheimer 奧本海默》的話題大片,強強對決更帶來的「芭本海默」的迷因現象。
短影片無庸置疑是當今社群平台的主流,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漸漸從 Z 世代的獨愛,拓展成為全年齡層都能接受的形式。現在大家已經習慣隨手拍個動動(Boomerang)或限動(Stories),當你趕上短影片潮流,以為自己已經成為年輕人時,其實就連拍照習慣都偷偷透露將出你的年齡。 Z 世代會「抖動」,千禧
2023年AI 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產業中,3年內 AI 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0 億美元,5 年內將預估影響 1,400萬 個職缺!圖像、文字、音樂,原本人們引以為傲的「創意」,現在都被 AI 一一追上。至於人與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情感」,或許在未來也會因為 AI 進步,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隨著人們注意力的縮短,短影音已成為品牌傳遞內容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2024年短影音的主要趨勢,包括直式影片的優勢、原生內容的影響力、無聲影片的製作技巧等,並且提供品牌爭取曝光率的有效策略。透過品牌挑戰賽、QA影片、KOL廣告等方式,幫助品牌抓住短影音流量的機會,實現行銷成功。
LUSH 如何透過多種策略成功逆風而飛,包括交出社群創作權、聯名知名 IP 以及沉浸式體驗 App, LUSH選擇關閉社群,與主流網路行銷方法背道而馳的策略,卻讓品牌逆風高飛,養出一票鐵粉!交出社群創作權,更能死忠粉絲成為死忠代言人!沒有社群的最強社群策略!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被稱為「快樂分子」,作為獎勵系統的一部分,當人們感到興奮或愉悅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激勵我們追求目標,讓人更有動力。當多巴胺融入穿搭,不僅能在大腦中帶來快樂,現在還能成為你的時尚秘密武器,今年「多巴胺穿搭」hashtag 開始流行,形成一股快樂穿搭風氣!
期待好久的真人版《Barbie 芭比》電影終於上映,今年夏天到處都掀起了粉紅色旋風。不只粉紅風潮席捲各領域,從時尚服裝、彩妝用品、電玩設備,甚至速食品牌都跨界聯名,在上映之前就把話題度拉滿!就連同期上映的電影《Oppenheimer 奧本海默》的話題大片,強強對決更帶來的「芭本海默」的迷因現象。
短影片無庸置疑是當今社群平台的主流,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漸漸從 Z 世代的獨愛,拓展成為全年齡層都能接受的形式。現在大家已經習慣隨手拍個動動(Boomerang)或限動(Stories),當你趕上短影片潮流,以為自己已經成為年輕人時,其實就連拍照習慣都偷偷透露將出你的年齡。 Z 世代會「抖動」,千禧
2023年AI 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產業中,3年內 AI 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0 億美元,5 年內將預估影響 1,400萬 個職缺!圖像、文字、音樂,原本人們引以為傲的「創意」,現在都被 AI 一一追上。至於人與機器人最大的差異「情感」,或許在未來也會因為 AI 進步,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即使在一起,也變得沉默無語…… 你覺得自己身處於什麼樣的世代? 有幾次跟朋友參加聚餐,常看到其他桌的客人無論是親子、伴侶、還是朋友聚會時,會看到他們邊吃飯邊各自滑著手機。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在這個現實社會,社交活動似乎無處不在,從社交媒體到各種聚會,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與他人互動。然而,隨著年歲一年年的增加,真的覺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件事,意識到,這些無意義的社交其實只是在消耗我們的精力和時間,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與朋友相處,應該是一種互相成長的過程,當我們與朋友相交時,我們應該能夠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貴人 J】   前一篇提到的「社交」模式,嚴格說起來,已經是我的「找一半」模式了。所以我總以為,原本不認識、而願意出來直接碰面的,應該就是相互有意思了。直到 J 的出現,才讓我明瞭,還是有人不以「找對象」為目的、而就僅僅是「認識」新朋友而已。   但這卻觸動了我另一個想法:原本就有20多年豐富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大家平常會使用交友軟體嗎?是否跟我一樣,曾經面臨過「要不要跟網友約見面」這個難題呢?擔心自己的長相會讓對方失望、擔心對方有企圖,會對自己亂來、擔心實際見面後會跟網路上的有落差......擔心東擔心西的,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得,如何將「見網友」這件事,從「徬徨害怕」變成現在能夠「以平常心面對」
Thumbnail
這篇專欄討論了現代人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作者對於當面聊天的態度。他分享了與朋友蔡兄之間的聊天風格和分享的生活經歷。文章中,作者談到了人生觀、媒體對思維的影響以及生活中多樣化的觀點。同時也提到了生活中的抉擇和尊重。文章內涵豐富,提供了觀點和啟發,適合現代人重視自我發展和生活態度的思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即使在一起,也變得沉默無語…… 你覺得自己身處於什麼樣的世代? 有幾次跟朋友參加聚餐,常看到其他桌的客人無論是親子、伴侶、還是朋友聚會時,會看到他們邊吃飯邊各自滑著手機。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在這個現實社會,社交活動似乎無處不在,從社交媒體到各種聚會,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與他人互動。然而,隨著年歲一年年的增加,真的覺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件事,意識到,這些無意義的社交其實只是在消耗我們的精力和時間,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與朋友相處,應該是一種互相成長的過程,當我們與朋友相交時,我們應該能夠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貴人 J】   前一篇提到的「社交」模式,嚴格說起來,已經是我的「找一半」模式了。所以我總以為,原本不認識、而願意出來直接碰面的,應該就是相互有意思了。直到 J 的出現,才讓我明瞭,還是有人不以「找對象」為目的、而就僅僅是「認識」新朋友而已。   但這卻觸動了我另一個想法:原本就有20多年豐富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大家平常會使用交友軟體嗎?是否跟我一樣,曾經面臨過「要不要跟網友約見面」這個難題呢?擔心自己的長相會讓對方失望、擔心對方有企圖,會對自己亂來、擔心實際見面後會跟網路上的有落差......擔心東擔心西的,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得,如何將「見網友」這件事,從「徬徨害怕」變成現在能夠「以平常心面對」
Thumbnail
這篇專欄討論了現代人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作者對於當面聊天的態度。他分享了與朋友蔡兄之間的聊天風格和分享的生活經歷。文章中,作者談到了人生觀、媒體對思維的影響以及生活中多樣化的觀點。同時也提到了生活中的抉擇和尊重。文章內涵豐富,提供了觀點和啟發,適合現代人重視自我發展和生活態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