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的社交倦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更緊密的世界」,但是社群媒體雖然讓人們聯繫與溝通成本降低,卻也打造出一個追逐名氣、追逐金錢、追逐虛榮數字、追逐話語權力的世界,黃哲斌說得好,時時刻刻跟世界連線的結果,我們已活在「一個偶爾讓人興奮感動,但多數時刻磨耗人心的世界」,因此,社群媒體疲勞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症候群。

 一個原本滿懷理想的承諾,實現後卻造就一個我們不樂見的結果—愈熱鬧卻愈孤獨,愈親近卻愈誤解,愈嘈雜愈無知的社群時代。

你我是否每天耗費很多時間,無意識地打開某個APP,機械性的滑動,按讚、未看先滑,不斷地滑,然後關上,再打開另外一個,然後重覆一樣動作。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看到什麼,反正就是一直滑,然後一天就又過了。

沒有無線上網的時代,我們必須刻意上網,可是一旦離線,就回到現實世界。但是智慧手機毀滅了離線這個狀態,我們醒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無遠弗屆的網路裡。

我們所有的一切,喜好與意見,工作與休閒、朋友、親戚、同事,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全部都放進名為「演算法」的蔬果調理機,打成一團湖泥。

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這是我們要的世界嗎?

raw-image

孩子的數位學習素養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另外,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花在這裡就沒辦法再花在其他地方,等於排擠了不同能力的學習機會。在數位時代以前,孩子從學校放學後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同學一起玩耍,在遊戲中跟人互動也藉此理解在真實世界跟人溝通的方式。

    在家裡現在大家經常交流的對象是螢幕,與父母兄弟姊妹間的對話也愈來愈少,而且數位時代以前,家裡唯一的螢幕就是擺在客廳正中央的電視機,全家人還可以邊看邊聊天,父母也可以挑選與控管收看的節目,但是在這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有一個以上的螢幕,不只沒辦法知道孩子在看什麼,彼此也很難在一起討論所看的內容。

    每個人,包括大人與孩子,花在螢幕上的時間都愈來愈長,因為電子裝置的魅力對誰來說都是很難抵擋的,如果沒有刻意經營,這些設備的吸引力遠勝過現實世界中的朋友家人以及生活裡的大小事。

    程式設計利用大腦的酬賞機制,會讓我們不斷地點擊,無止境地玩下去。線上遊戲會讓我們成癮,症狀與對大腦造成的傷害跟毒癮酒癮或賭博很像,對現實生活不再關心,彷彿天底下沒有比打電玩還重要還值得的事,不只對學習會有嚴重影響,連生活與人際關係都會搞得一團糟。

    也有研究者發現一種新的現象,稱為「社群媒體憂鬱症」,不管大人或孩子,看到朋友吃香喝辣,裝扮又酷又炫的炫耀性貼文,一方面會在同儕認同壓力下花大量時間追隨這沒意義的時尚另一方面互相比較的長期壓力之下,也會陷入憂鬱與沮喪。

線上學習已經是一種趨勢,是任何家庭或個人無法避免的,除了要注意孩子一不小心就從課程中外掛不同視窗雲遊到其他虛擬空間之外,即使專注在線上閱讀與學習,近年有許多研究,認為跟傳統紙本的閱讀效果有很大的落差。

網路科技與設計出的獎賞模式,不利我們深入的思考,因為網路訊息鼓勵我們很快地瀏覽,倉促片段且不斷分心的閱讀,若沒有刻意且不斷地提醒與勉強自己,網路的閱讀往往我們只能想得很膚淺,很直接地反應,沒辦法深入的思考,這在學習一個困難且全新領域的課程時,網路其實是一個很不利的閱讀工具。

孩子的數位素養,除了學習與成癮之外,還有隱私及網路霸凌……等等,都是家長必須協助的新的教養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啊!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欲罷不能的經驗?😆 有什麼你有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愛不釋手的程度?😄 有沒有什麼時間可以讓你黏著不放的可能?😮 也許有,可能你的比較特別,也許你的跟我一樣?也許我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 就是那令人著迷、無法放手的手機! 時代的轉變風馳電
Thumbnail
天啊!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欲罷不能的經驗?😆 有什麼你有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愛不釋手的程度?😄 有沒有什麼時間可以讓你黏著不放的可能?😮 也許有,可能你的比較特別,也許你的跟我一樣?也許我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 就是那令人著迷、無法放手的手機! 時代的轉變風馳電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不論是成人或者青少年,在當今資訊爆炸講求效率的時代,無可避免的高度依賴社群媒體,從與親友保持聯繫、打發時間、跟上潮流到閱讀新聞時事等。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確實打造了一個方便不受地域阻礙的空間。
Thumbnail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Thumbnail
「發現自己常常容易被手機通知聲打斷手邊工作,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來滑,就算沒有訊息,也會想要打開看一下……」 「自己在FB、Instagram上發文,如果沒有人按讚,會感到難過失落,或是Line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一直盯著手機看,直到對方回覆才安心……」
Thumbnail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