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壬辰之戰

 摩創羅漢果-avatar-img
發佈於探索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 YouTube 上觀看「《戰,亂》| 正式預告 | Netflix」https://youtu.be/NCoBUle_S8c?si=gWXFUVSDeQaQy-no

[2024]Netflix電影《戰,亂》評論+劇情+4解析+結局:因階級和戰亂而被撕裂的友誼 | Netflix追劇筆記本https://screenpotatoes.com/2024/10/12/uprising/

出於各種原因,人們稱呼這場戰爭的名字各不相同,有人說這叫作「萬曆朝鮮之役」,因為明朝出兵平定動亂;有人稱它「壬辰倭亂」,畢竟那年是壬辰年(1592),倭人來犯;最後,一個不奉中國正朔的國家,用自己的年號命名,所以是「文祿‧慶長之役」。

不論如何,這發生於壬辰年的戰爭,姑且就稱作「壬辰之戰」吧!

在這蔓延七年的時光中,形形色色的面孔充斥其間,有為國奔走的朝鮮使者,有提兵起師的明朝將領,也有夢想一統中國的日本大名。今天我們將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渡過鴨綠江,為他國作戰的明軍將領。他們扭轉了戰爭的結果,也改變了那個時代的國際關係。

戰爭的開始,一切是那麼的快速而出人意料。雖然早在一年前,明朝、朝鮮官方各自得到情資,顯示日本豐臣秀吉(1537-1598)在統一日本後,即將出兵,目標是統一中國。(「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但是朝堂上的大人物們,每天忙著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繼續醉生夢死,所以事情吵了一年,新聞就過去了。

1592年,歲在壬辰,秀吉先生年初已經擬定了徵兵計畫,約28萬人(包含補給人員、後備軍),打造「火繩槍」,磨利武士刀,準備殺過來了。

同時的明朝、朝鮮完全沒有準備,歌照唱,舞照跳。

同年4月13日下午5點,日軍小西行長(1558-1600)、宗義智(1568-1615)率領的第一軍團登陸釜山。隔日起,日軍除了在釜山遭遇到有規模的抵抗,此後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只花了20天就打下朝鮮首都漢城(今天的首爾),意思是說他們行軍的速度是每天20公里。

最後,除了平壤一帶、全羅道部分地區,全部落入日軍手裡,他們還順手抓了朝鮮王子。

話說有情報的人跑得比較快,戰爭開打不久,王子他爸朝鮮國王李昖(1552-1608,宣祖)跑啊跑的就飛奔平壤。

道理很簡單,既然打不過人家,那就「搬救兵」吧!

朝鮮自開國以來,奉明朝正朔,也就是跟著明朝混,既然被欺負了,按照分層負責制,當然是找總部派人處理。當時總公司董事長就是萬曆皇帝,他雖然很久沒露臉了(不上朝),但挺重視子公司的糾紛,於是一手拍板定案,總公司出人出力(士兵、火器),還支付一切差旅費(軍隊不靠朝鮮補給),請所有好手到子公司幫忙。

經過七年的苦戰,在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日軍全面退出朝鮮,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明朝‧朝鮮」贏了,而主要的戰役都是明朝的將軍打的。他們是來自總公司的職員,也是朝鮮的英雄。

必須提的人太多,所以我們聊聊幾個重要的,例如楊鎬(?-1629),我第一次聽這個名字還以為是朝鮮人。楊先生來自河南,戰爭剛開始時,他被任命為「總管朝鮮分部事務主任」(經略朝鮮)。

根據朝鮮人《宋經略書》的記載,楊鎬非常廉潔,絲毫不取,如果明軍有甚麼騷擾朝鮮百姓的事情,他絕對秉公處理。在他離開朝鮮時,就好像封麥演唱會一樣,所有人堵得大街水洩不通,邊哭邊喊「你不要走」。(及其還也,都城士民、老少、男婦俱號哭於郊外,攀轅不忍捨。──按:粗體為史料原文,下同。)

一支好的軍隊,上有好長官督察軍紀,運籌帷幄,協調糧草;下要有投入戰爭的良將,帶領勇者,決勝沙場。有位值得一提的,叫做李如松(1549-1598)。

李如松,遼東鐵嶺衛人,他們家基本上從小練的是拳法、兵法、劍法,偶爾上戰場看老爸示範一下,一個標準的武人世家。這就好比強者我朋友從小喝高粱對水,長大真的威力驚人。李如松一家都是著名的將軍,鎮守北疆,防禦明朝的大患「蒙古」。

李如松拿到「徵集令」後,也是跑啊跑啊的,帶著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遼東兵,飛奔朝鮮。李先生不愧是名將,我想找他不好的紀錄還真難找,根據朝鮮文獻《龍灣聞見錄》的說法,他也是一位軍紀嚴明的長官(行李蕭然,其所經過,秋毫不犯),而且善於打仗!到底多厲害?當他於1592年抵達朝鮮時,當時平壤已經丟掉了,朝鮮國王都想到遼東住,你說情況有多慘。

李如松收復平壤的時間很快,大概是兩小時(辰時接戰,巳初陷城),他除了倚靠戰術外,更依賴明朝作為當時的火器大國,帶來最先進的火炮技術。(例如佛狼器、虎蹲砲、滅虜砲)因此,朝鮮方面有太多史料提及明朝靠火器打敗日軍,簡單一句話,拳頭大的人就是贏家。(大砲勝小砲,多砲勝少砲)

如此說來,明朝不惜血本,為朝鮮打跑了敵人,用當時常用的一句話來說:「使其無國而有國」,明朝曾經出於正義,使一個國家從無到有。按照著名歷史學家李光濤的計算,明朝出兵16萬人次,花費了1700萬兩百銀,代價不低。時至今日,這樣一件比徵文比賽有意義的故事,格外令筆者注意。就好比萬曆皇帝的生命故事不應該只是「肥胖」、「不上朝」,明朝的歷史也不僅僅只需用「腐敗」、「黑暗」、「專制」來解釋。

後人對歷史的學習,不是直接聆聽萬曆皇帝分享自己的故事,也不是請教李如松的所見所聞。我們經由一代一代的傳續,慢慢了解,也慢慢繼承「過去」。明朝在朝鮮的故事看來正面,但對於討厭明朝的人來說,或許是個不舒服的橋段。

李光濤曾經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明朝文獻對於壬辰倭亂的著墨很少,清朝修的《明史》對於1592年踏上朝鮮戰場的明朝將軍,有的稍微提一下,更多的是消失了。

消失的程度,有時超乎你想像。清朝官方公布的「一本就通明朝史」──《明紀綱目》,完全沒有交代這場戰爭,就像是被遺忘一樣。戰爭不被人們記憶,也就不存在,或者說:不重要了。

(《明史綱目管窺》詳細解釋理由:「譏當時之無人也。是役興,糜爛人民數十萬,軍餉不計其數,國用大匱,以至開礦、增稅、加賦,民不聊生,變亂蜂起,皆由此也。故《綱目》即削朝鮮請援,又不書救朝鮮,……,所以(譏)刺其(明朝)不能自治而搖其本也。」)

儘管如此,有人仍記得他們。朝鮮國王李昖先生在戰爭結束後,建立了「武烈祠」、「宣武祠」,祭祀楊鎬、李如松等重要將領。他親自寫了「再造藩邦」的匾額,高掛其上。

這樣作的理由很簡單,根據《朝鮮王朝實錄》的記載,戰後李昖幾次明白說道:

「我們能打贏都是靠明朝幫忙,有的將領只會撿尾刀,有的其實打得很普通,還好而已。」

(今此平賊之事,專由天兵,我國將士不過或隨天兵之後,或幸得零賊之頭而已,未嘗馘一賊首,陷一賊陣。其中如李(舜臣)、元(均)二將海上之鏖,權慄幸州之捷,差強表表)

朝鮮官員覺得他太客氣了,他還特別申明:「我說話最老實了,不喜歡不要聽啊!」(非天兵之力,倭賊豈退乎?恢復疆土,皆天兵之功,我國人無所為,此予據實而言也。)

清朝既然不喜歡這段歷史,拋棄了書寫他的權力,那朝鮮、日本在戰後的數百年,各自從不同的角度詮釋這段歷史,實在是很合理的發展。現在有人質疑「明軍」到底扮演甚麼樣的角色:主力?輔助?不存在?也有日本史料判斷明軍慘敗,日本退兵給你面子而已。

(日本史料《征韓偉略》認為:「自壬辰以來七年間,明喪師數十萬,縻餉數百萬,明與朝鮮迄無勝算,至秀吉薨始得免焉。」)

不管結果你喜不喜歡,當你讀完這篇文章,李如松又活了一次,重新進入我們的腦袋裡。

聽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有成名15分鐘的機會」,在你閱讀的這15分鐘裡,屬於那些遠赴朝鮮,用生命換來和平的勇士們,就又被記住了一次。

本文由「壬辰之戰」製作公司贊助。

參考研究

李光濤,《朝鮮壬辰倭禍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李光濤,《朝鮮壬辰倭禍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

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朝鮮王朝尊周思明問題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崔官,《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朝鮮戰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8。

1592,壬辰之戰:一場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大戰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1592%E5%B9%B4%EF%BC%8C%E4%B8%80%E5%A0%B4%E4%B8%AD%E6%97%A5%E9%9F%93%E4%B8%89%E5%9C%8B%E4%B9%8B%E9%96%93%E7%9A%84%E5%A4%A7%E6%88%B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創羅漢果的沙龍
18會員
338內容數
氧氣。陽光。。
2024/12/02
大家好,我是聖路易斯高爾夫課程的瑪麗亞·帕拉佐洛(Maria palazzolo),前幾天我和一名學生一起工作,她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做的習慣,即肩膀向左打開,或者我們現在所說的腳線打開很多人都會這樣做,當我們讓他們擺正時,感覺非常非常奇怪,幾乎在視覺上偏離了他們的視角,所以我會給你一個小提示,確保你的
Thumbnail
2024/12/02
大家好,我是聖路易斯高爾夫課程的瑪麗亞·帕拉佐洛(Maria palazzolo),前幾天我和一名學生一起工作,她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做的習慣,即肩膀向左打開,或者我們現在所說的腳線打開很多人都會這樣做,當我們讓他們擺正時,感覺非常非常奇怪,幾乎在視覺上偏離了他們的視角,所以我會給你一個小提示,確保你的
Thumbnail
2024/11/29
在 YouTube 上觀看「如何利用世界上最新的Approach擊球取得成功」https://youtu.be/_DS3Krmv0x0?si=I7GIVjsSp1AZfXCk 在 YouTube 上觀看「高爾夫提示:將下桿分成兩部分以增加球的飛行距離」https://youtu.be/HdzxY
Thumbnail
2024/11/29
在 YouTube 上觀看「如何利用世界上最新的Approach擊球取得成功」https://youtu.be/_DS3Krmv0x0?si=I7GIVjsSp1AZfXCk 在 YouTube 上觀看「高爾夫提示:將下桿分成兩部分以增加球的飛行距離」https://youtu.be/HdzxY
Thumbnail
2024/11/29
。對未來地緣政治發展可能性的排序和概率評估可以根據當前的趨勢與關鍵變數進行合理推測。以下是從高到低的概率排序(基於客觀情勢分析): --- 1. 全球對抗的長期化與分裂化 概率:50% 原因:當前美中對抗加劇,全球供應鏈和科技領域已出現分裂跡象。國際合作意願低,地區衝突(如台灣、南海、烏克蘭
Thumbnail
2024/11/29
。對未來地緣政治發展可能性的排序和概率評估可以根據當前的趨勢與關鍵變數進行合理推測。以下是從高到低的概率排序(基於客觀情勢分析): --- 1. 全球對抗的長期化與分裂化 概率:50% 原因:當前美中對抗加劇,全球供應鏈和科技領域已出現分裂跡象。國際合作意願低,地區衝突(如台灣、南海、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懷疑張禧嬪的先人就是李長賢和劉吉彩。張禧嬪的先人是譯官和商人,富裕但身分低階。男一李長賢就是這種身分的人。
Thumbnail
我懷疑張禧嬪的先人就是李長賢和劉吉彩。張禧嬪的先人是譯官和商人,富裕但身分低階。男一李長賢就是這種身分的人。
Thumbnail
荀彘與楊仆在實際表現上,他們就沒認為這是去攻打一個地方政權,而是抱著去晚了就沒了的心態前去搶功。 海軍還是要比陸軍快,楊仆率領著七千先頭部隊趕到後,壓根就沒等後續部隊趕來,就急急渴渴的帶著這七千人滅國去了。 楊仆的先頭部隊撲向了朝鮮的王都王險城(聽這缺德名字),開始衛右渠不知漢軍數量,閉門緊守,後來
Thumbnail
荀彘與楊仆在實際表現上,他們就沒認為這是去攻打一個地方政權,而是抱著去晚了就沒了的心態前去搶功。 海軍還是要比陸軍快,楊仆率領著七千先頭部隊趕到後,壓根就沒等後續部隊趕來,就急急渴渴的帶著這七千人滅國去了。 楊仆的先頭部隊撲向了朝鮮的王都王險城(聽這缺德名字),開始衛右渠不知漢軍數量,閉門緊守,後來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南國山河南帝居Nam quốc sơn hà Nam đế cư 截然定分在天書Tiệt nhiên định phận tại thiên thư 如何逆虜來侵犯Như hà nghịch lỗ lai xâm phạm 汝等行看取敗虛Nhữ đẳng hành khan thủ bại hư
Thumbnail
南國山河南帝居Nam quốc sơn hà Nam đế cư 截然定分在天書Tiệt nhiên định phận tại thiên thư 如何逆虜來侵犯Như hà nghịch lỗ lai xâm phạm 汝等行看取敗虛Nhữ đẳng hành khan thủ bại hư
Thumbnail
此次南下,元昊已深入宋境近100公里,這是他遠離本土深入宋境最深的一次,戰線太長,兵力過於分散,支撐不住更深入的攻勢。加之另一路夏軍失敗的消息傳來,只得罷兵。於是元昊在渭州周邊大肆焚毀民宅,搶掠人畜後撤退。
Thumbnail
此次南下,元昊已深入宋境近100公里,這是他遠離本土深入宋境最深的一次,戰線太長,兵力過於分散,支撐不住更深入的攻勢。加之另一路夏軍失敗的消息傳來,只得罷兵。於是元昊在渭州周邊大肆焚毀民宅,搶掠人畜後撤退。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 (一) 明末政治  在敘述南明這段歷史前,書中先簡介了明朝敗亡的原因,是君臣共同造成的結果。 崇禎皇帝除了在軍事上瞎指揮,堅持兩個拳頭打人,使大明腹背受敵外。在政治上,他上台伊始就大規模清洗朝臣,打造了「欽定閹黨逆案」,造成朝政混亂[1]。 這是君的原因。而在臣
Thumbnail
《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 (一) 明末政治  在敘述南明這段歷史前,書中先簡介了明朝敗亡的原因,是君臣共同造成的結果。 崇禎皇帝除了在軍事上瞎指揮,堅持兩個拳頭打人,使大明腹背受敵外。在政治上,他上台伊始就大規模清洗朝臣,打造了「欽定閹黨逆案」,造成朝政混亂[1]。 這是君的原因。而在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