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張禧嬪的先人就是李長賢和劉吉彩。張禧嬪的先人是譯官和商人,富裕但身分低階。男一李長賢就是這種身分的人。李長賢的姓氏是買來的,原姓張,他的父親因為在仁祖撥亂反正事件中站對邊,社會地位從奴婢翻身成為書院的教席先生,思想上更是唯儒是法、是道,或者說舉儒家道德當雞毛令箭。
長賢的姐姐愛上的人,是撥亂反正前的兩班子弟,之後變成的一個官奴。被長賢的父親發現後,就將這個官奴打死,又暗示姐姐必須自我了斷。官奴被打死的真正原因,並非完全因為身分懸殊的戀情,而是這個官奴是該家族最後的唯一命脈,而長賢的父親需要為自己好不容易翻身的利益斬草除根。為了政爭下的新階級標籤,不留政敵之後,成了確保新身分的唯一手段。
翻開朝鮮半島歷史,大致可分成兩大段,高麗時期的王氏王朝和朝鮮時期的李氏王朝。而李氏朝鮮和中華明朝有著不可分割的情誼,一直到明朝滅亡前仍然使用崇禎的年號這點不難看出。
高麗王朝末期,1388年(高麗禑王十四年),高麗王朝派遣李成桂( 李氏朝鮮開朝元祖 )征討明朝控制下的遼東,但李成桂在鴨綠江的威化島發動叛變,回軍倒打並攻陷都城開京,廢黜了高麗禑王,另立昌王。此後,李成桂獨攬高麗王朝大權,為後來建立朝鮮王朝奠定了基礎。(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當時,有人到宗明朝散布謠言,說昌王並非高麗王族,而且昌王和李成桂正準備進犯明朝。然而當時的明朝皇帝朱元璋並沒有多加干涉,反而因為威化島回軍事件,將最初設在鴨綠江以的鐵嶺衛,遷移至瀋陽。1392年,李成桂實現易姓革命,高麗滅亡。(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朝捕獲以胡德為首的五名朝鮮海盜,他們自稱是朝鮮官府派來劫掠、刺探消息的。明朝命令朝鮮捉拿胡德同黨,並要求派一個兒子親自押解相關人等去明朝。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太宗)接下挑戰,答應率領使團親自去應天府謁見明太祖。一開始,明太祖不相信李成桂真的會派親生兒子過來,但是在確認的確如此後,再三召見李芳遠然後依禮送還,周圍人都稱呼他是「朝鮮世子」。(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回程中李芳遠經過北平,與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見面,得到相當禮遇,兩人相談甚歡;傳說中,李芳遠說朱棣不會再只當藩王太久、朱棣也說李芳遠有天人之相(後來兩人果然都透過政變,分別成為朝鮮國王、明朝皇帝,雙雙應驗)。這場李芳遠出使成功讓明太祖對朝鮮改觀,也為後來兩國關係改善做了鋪墊。(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這麼一大段的歷史回顧,可以很快理解劇中時代背景~史稱「丙子胡亂」的苦主~朝鮮仁祖的親明(朝 )立場,對攻打明朝也順便打朝鮮的侵略者皇太極,在當時則蔑稱他為「野人」。
當李長賢對南延俊說,總之,你愛朝鮮的心就如同我的嘲諷一樣,是真心的。這是在提醒身為儒生而後在朝為官的南延俊 ~ 人應該擁有活著的權利、相愛的權利;人不是物品,不應該被分類,不應該被貼上標籤。李長賢和劉吉彩的戀情,為階級流通殺出一條血路的同時,終究只能像死了般一樣的活著,隱姓埋名並且躲著政儒過生活。
亂世戀情備受煎熬。心心念念全是戀人,九死一生因為戀人,就連失去記憶或者選擇性失憶時,戀人曾經的希冀卻不曾忘記,雖然都已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