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動物如何吃東西、處理食材,以及相關行為。
雖然保育員在一天中,會配合動物的種類和個體狀況、飼育環境、展示環境、各種活動而準備食物,不過其中最重要的觀察項目,是「進食方式」及「殘留方式」。
如果動物的表現跟平時有所不同的話,就代表牠很有可能身體出了什麼狀況,仔細觀察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疾病。
觀察的重點包括整體的動作、皮毛的狀態、眼神的光輝、糞便的形狀和氣味,每一項細節都不能馬虎,每隻動物的喜好也都得好好記住才行。
假如會痛的話,應該就不會這樣做了吧!
在玩耍的時候、表現高興的時候,或者是緊張程度變高的時候,都會展現拍胸敲擊行為。
很輕並且比較緩和的「擬拍胸敲擊」,是一歲半左右的金剛猩猩寶寶也會做的喔!
通常是在心情好的時候開始,當大家有食物、在某種程度安靜下來的時候,即使正在吃東西,也會暫時中斷,咕溜溜的轉來轉去,一邊上下點頭,一邊用手掌拍胸給別人看。
寶寶的遊戲限覓食行為交錯 ,有時候拿在手上的食材也會成為牠們玩耍的材料。
雖然黑猩猩也經常會把嘴唇翻起來露出牙齒,但是金剛猩猩的表情相較下就顯得相當的「斯文」,比較像是害羞的笑臉;而牠們在拍胸敲擊時,稍微把嘴巴嘟 起來的樣子,只要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是的,眼神真的是相當銳利。
企鵝原本就得在海中追逐魚群,牠們總是努力對焦視物、盡可能不失敗的捉住看上的魚,可能就是 因為這樣「鎖定獵物」的緊張感,才會讓人感覺牠們的眼神銳利吧。
其實,有很多常常被說「好可愛!」的動物,在仔細觀察後,便會發現牠們的眼神很銳利。
另一方面,瞳孔打開的程度和進光量有很大的關係—企鵝在明亮的場所瞳孔縮小,讓眼睛看起來比較小,而夜行性動物大多數時候都把瞳孔放大到看起來又圓又大,產生「圓滾滾」的視覺效果,因此企鵝在和這類動物對比時,眼神就顯得更為銳利了。
烏龜在陸地上、海洋中、沼澤裡都能夠找到,是除了高緯度或是標高很高的地方外,世界各地都找得到的爬蟲類。
陸龜中,體型最大的是象龜,牠們會吃植物的枝葉,有時也會吃仙人 掌等;象龜有加拉巴哥象龜,以及棲息在塞席爾群島的亞達伯拉象龜這兩種,在日本的動物園裡看見的,幾乎都是亞達伯拉象龜。
牠們在英文裡的寫法是 Giant Tortoise(巨大陸龜),在日本和台灣,則是由於牠們的身體和腳都像大象一樣又大又重,粗糙的皮膚也和大象很像等等,所以便將牠們稱為象龜。
可能會緊張的擺好架式?
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相機,不過當有類似相機、望遠鏡頭的東西突然出現時,動物們應該也是會有「什麼什麼?怎麼了?」般的感覺吧!
動物們可能沒有「正在被拍」的意識,不過要是和相機之間的距離變近,就有可能會對其物理性形狀感到警戒。
不過,只要牠們知道每天大概都是在同樣的時間帶,會有鏡頭在同一個地方排著,而且那個(鏡頭)通常不會動,也不會有什麼東西從裡面飛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把它當成環境的一部分接受了。
雖然很想要這麼想,但………
雖然非常想要這麼想,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很難知道牠們究竟是不是和人類一樣,同樣擁有所謂「寂寞」這種感情。
例如,在總是一起度日、感情 很好的同伴突然不見了以後,動物的食慾會變少,或是不停的到處找來找去,我們假設對那隻動物來說,這是「寂寞」的表現,那麼,同樣的行為,會不會在保育員換人後出現,便是判斷的方法之一,雖然跟動物種類也有關係,不過要是那隻動物一直是被人工哺育、飼養的話,一旦那個把自己養大的人突然不見的時候,動物一定會無法平靜而一直找來找去吧。
如果是類人猿,有時候好像甚至會對很熟悉、親近的保育員產生愛意。
那麼,在這種狀況下,要是原本的保育員不見了的話,衝擊應該很大吧?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並木美砂子/帝京科學大學生命環境學部教授。專長為保育心理學、博物館教育學。在千葉市立動物公園工作約 30 年後,成為大學教師,進行動物園的研究。
~《動物園的放飯時間》
~《どうぶつたちの給食時間》
#動物園的放飯時間 #動物園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e8c0f0efd89780001c4bfee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