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少開幾個『腦袋瀏覽器分頁』,提升工作記憶的四大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工作記憶是什麼?


我們每一天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無論是簡單的決定如走路或購物還是複雜的挑戰如撰寫報告或進行一場重要會議,這些行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撐的系統,那就是「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工作記憶可以理解為我們「當下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夠感知、儲存並處理的資訊。這部分的記憶就像是我們大腦中的即時筆記本,隨時幫助我們做出各種判斷。


工作記憶讓我們儲存當前的短暫經驗,並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應的知識,根據當前的目標來處理和使用這些資訊。當我們走在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停下來,工作記憶會幫助我們做出反應:可能繞過他、停下來觀察他在做什麼,或者避免撞上他。這種快速的應變能力正是工作記憶的重要作用之一,幫助我們隨時對周圍的變化做出反應。




工作記憶的功能與限制


工作記憶的能力因人而異,通常人們能記住四到七個項目(最新研究報告是說只能同時記住/執行四個任務),具體數量因個體差異而不同。根據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這個容量可能會受專注力、任務複雜度等多種因素影響,並隨著情境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因此,當我們走進房間突然忘記原本的目的時,這其實是工作記憶的容量限制在作祟。


工作記憶的功能包括儲存當前短暫的經驗、將這些經驗與長期記憶連結並加以處理,以達到當前的目標。然而它的功能有其限制—容量有限,持續時間也有限。一般來說,工作記憶能保持信息約十到十五秒,這段時間可能會因信息的複雜性和個體的記憶策略而有所不同。除非我們主動重複或深入加工這些內容,否則很難將其更好地保存到長期記憶中。因此當我們專心做某件事時,偶爾被其他事情打斷而忘記原來的目的,這正是工作記憶限制的結果。


當我們走進廚房卻忘了自己為什麼進去時,這種情況正是工作記憶的容量限制在起作用。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回憶起來,就是「回到原本的房間」,重新找回當時的情境,這有助於喚起原來的記憶。這種情境轉換的技巧正是在善用工作記憶的特性,通過觸發相關的背景信息來找回「遺失」的記憶。




工作記憶與日常生活的影響


工作記憶對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深遠的影響,從參加會議、進行簡報、與朋友聊天到逛超市購物,這些活動都需要工作記憶的支持。它幫助我們跟蹤對話的脈絡、記住重要的信息,並適時做出合理的反應。


在會議中,我們需要聽取他人的意見,並即時思考他們的觀點是否合理,如何與自己的想法結合,是否需要提出問題或反駁,所有這些思維活動都依賴於工作記憶的運作。如果工作記憶的容量不夠大,我們可能在對話過程中遺漏一些重要的細節,或是難以在多個思維線之間切換,導致我們感到困惑。


工作記憶對於問題解決與批判性思考也非常重要。當我們面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工作記憶幫助我們處理當前的信息,並結合已有知識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這種過程需要我們能夠同時處理多種資訊,並對其進行分析與組合。而工作記憶的限制往往使我們難以應對過於複雜的問題,此時就需要一些增強記憶效能的策略。




如何強化工作記憶?


雖然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策略來提升其效能,使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我們可以從「即時處理與重複」、「精細化思考」、「使用影像」以及「結構化與支持」等策略入手。


  1. 即時處理與重複

    當我們獲得新訊息時,最好能立刻對其進行思考,問自己:「這個觀點對我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地方需要進一步了解?」這些即時的反思能幫助我們把訊息更好地記入大腦。此外,重複也是加深記憶的好方法,可以通過與人討論、寫筆記或回顧來達到效果。即時且頻繁地處理訊息有助於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這樣我們更能將信息深植在腦中,並在需要時快速提取出來。
  2. 精細化思考

    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結合起來,可以讓新信息更具意義。當我們學到新的歷史事件時,可以試著與現代的社會情況進行對比,看看有什麼相似或不同之處。這樣的精細化思考能讓我們的大腦更容易處理和記憶新資訊,使這些資訊變得更加具體與鮮明。精細化的思考也能使我們在應用知識時變得更靈活,不只是簡單地記住事實,而是能把它們融入到我們的經驗中。
  3. 使用影像

    大腦對影像的反應比對文字快得多,因此運用影像輔助記憶是增強工作記憶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可以嘗試將學到的東西視覺化,畫一個簡單的圖示,或者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畫面。在準備演講時,可以把要點想像成不同的場景,這樣一來演講時我們只要在腦中「瀏覽」這些場景,就能順利記起所有重點。
  4. 結構化與支持

    組織化信息有助於提升工作記憶的效率。我們可以將學習的內容分門別類,找出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為了有效地進行組織化,可以使用心智圖或流程圖等工具來將資訊視覺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與記憶。使用記錄應用程式(如Evernote或Notion)來進行分類整理,也是組織化信息的好方法。

    這些工具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找到信息之間的聯繫,從而有效提升記憶和學習的效率。這樣能幫助大腦更快理解與記憶,因為大腦天生就喜歡找到模式並建立連結。尋求外部支持也是有幫助的,例如使用心智圖、流程圖來幫助理解,或者向同事和朋友請教,這些方式能有效減輕我們的記憶負擔,並更好地把信息儲存起來。



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405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學習與生產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7會員
39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4/29
是否常感覺明明投入大把時間,卻總像瞎忙一場,成就感低落?現代生活步調飛快,科技看似帶來便利,卻也常讓人陷入「越努力越沒效率」的怪圈。這裡會一起看看,為何我們會掉入這種生產力陷阱,並試著找出解方,學習如何找回專注、聰明工作,甚至探索「無所事事」的價值,最終目標是活出更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4/26
生活步調飛快,追求成就的壓力常讓人不敢停歇,甚至連好好休息都可能感到罪惡?這種普遍的內耗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解套?是時候深入看看休息的真正價值了。一起來探索,如何告別無效努力造成的倦怠循環,學習擁抱策略性的暫停,找到一種更聰明、也更善待自己的高效能平衡之道,活出更游刃有餘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4/26
生活步調飛快,追求成就的壓力常讓人不敢停歇,甚至連好好休息都可能感到罪惡?這種普遍的內耗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解套?是時候深入看看休息的真正價值了。一起來探索,如何告別無效努力造成的倦怠循環,學習擁抱策略性的暫停,找到一種更聰明、也更善待自己的高效能平衡之道,活出更游刃有餘的狀態。
Thumbnail
2025/04/25
驅動著行動力的多巴胺,既是助力也可能是個陷阱。習慣了靠咖啡、音樂或各種外在刺激來提升狀態,感覺很有效率,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事物本身那份純粹的喜愛。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機制,學習如何找回並守護那份不需外求、真正持久的內在熱情。
Thumbnail
2025/04/25
驅動著行動力的多巴胺,既是助力也可能是個陷阱。習慣了靠咖啡、音樂或各種外在刺激來提升狀態,感覺很有效率,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事物本身那份純粹的喜愛。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機制,學習如何找回並守護那份不需外求、真正持久的內在熱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工作記憶是我們大腦的即時筆記本,幫助我們處理日常的各種信息,從簡單的決定到複雜的問題解決。工作記憶的功能有其限制,包括容量和持續時間,這些限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效能。然而,我們可以通過即時處理、精細化思考、使用影像及結構化等策略來增強記憶效能,讓我們在多工與高壓環境中保持高效率。
Thumbnail
工作記憶是我們大腦的即時筆記本,幫助我們處理日常的各種信息,從簡單的決定到複雜的問題解決。工作記憶的功能有其限制,包括容量和持續時間,這些限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效能。然而,我們可以通過即時處理、精細化思考、使用影像及結構化等策略來增強記憶效能,讓我們在多工與高壓環境中保持高效率。
Thumbnail
為了讓生活簡單,讓工作和學習更有效率,讓日常可以留白、有餘裕,頭腦能夠保持清醒,內心澄明,我實踐這樣的方式……
Thumbnail
為了讓生活簡單,讓工作和學習更有效率,讓日常可以留白、有餘裕,頭腦能夠保持清醒,內心澄明,我實踐這樣的方式……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一天兩小時,完成最重要的事。 1.辨識 日常事務 我們平常生活中會習慣開啟自動模式,例如:通勤、吃飯、洗澡,雖然可以減少大腦能量的消耗,但經常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回首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辨識關鍵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是要學會辨識重要的事情,並且規劃每天2個小時專注、有自主意識的行動。 創
Thumbnail
一天兩小時,完成最重要的事。 1.辨識 日常事務 我們平常生活中會習慣開啟自動模式,例如:通勤、吃飯、洗澡,雖然可以減少大腦能量的消耗,但經常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回首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辨識關鍵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是要學會辨識重要的事情,並且規劃每天2個小時專注、有自主意識的行動。 創
Thumbnail
面對資訊爆炸,你如何提升知識工作效能?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世界,知識工作尤其具有挑戰性。我們常常淹沒在大量的資訊之中,難以分辨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無效的。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所有的資訊。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識工作效能?這裡,我們提供了三個策略:掌握時間,系統閱讀,
Thumbnail
面對資訊爆炸,你如何提升知識工作效能?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世界,知識工作尤其具有挑戰性。我們常常淹沒在大量的資訊之中,難以分辨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無效的。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所有的資訊。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識工作效能?這裡,我們提供了三個策略:掌握時間,系統閱讀,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你知道同樣的一組任務,先做後做其實效率會差很多嗎?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我們有不同的精神狀態,工作效果也會大所不同。要是時間沒有配合任務的性質,我們就會事倍功半。順應自己身體的自然,做起任務才能順順的,容易進入心流,更能事半功倍。 下面3個妙招,是我這10年來從事高強度知識工作,累積出來的心法: 妙招
Thumbnail
你知道同樣的一組任務,先做後做其實效率會差很多嗎?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我們有不同的精神狀態,工作效果也會大所不同。要是時間沒有配合任務的性質,我們就會事倍功半。順應自己身體的自然,做起任務才能順順的,容易進入心流,更能事半功倍。 下面3個妙招,是我這10年來從事高強度知識工作,累積出來的心法: 妙招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 閱讀筆記【24小時全為己用】第三章 繼續03 6種可提升行動力,高效運用時間的方法: 1. 利用科學原理,瞬間提升行動力 大腦特性在玩遊戲時,會想要追求破關,把事務性工作,用計時器、當作在玩限時挑戰遊戲,大腦會充滿幹勁。 設定計時器時,要記得兩個準則: 2. 寫出「好想實現」的待辦清單
Thumbnail
📷 閱讀筆記【24小時全為己用】第三章 繼續03 6種可提升行動力,高效運用時間的方法: 1. 利用科學原理,瞬間提升行動力 大腦特性在玩遊戲時,會想要追求破關,把事務性工作,用計時器、當作在玩限時挑戰遊戲,大腦會充滿幹勁。 設定計時器時,要記得兩個準則: 2. 寫出「好想實現」的待辦清單
Thumbnail
首先你要知道一天之中大腦的注意力是會用光的,你要把它用在有關人生重要目標的工作上,而不是瑣碎的人生事務。希望下周你因為注意力更集中,能夠快速完成你的工作,然後有更多得時間去玩、去喝咖啡。  1.準備一本記錄分散注意力的筆記本 有時我們分心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做事時,遇到或想到了一些有趣或重要的事
Thumbnail
首先你要知道一天之中大腦的注意力是會用光的,你要把它用在有關人生重要目標的工作上,而不是瑣碎的人生事務。希望下周你因為注意力更集中,能夠快速完成你的工作,然後有更多得時間去玩、去喝咖啡。  1.準備一本記錄分散注意力的筆記本 有時我們分心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做事時,遇到或想到了一些有趣或重要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