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半導體矽智財(IP)供應商 Arm 今日舉行年度的 Arm Tech Symposia 2024,Arm 北美業務副總裁曾志光在開場時表示,當代的科技生活不能沒有 Arm,小到智慧手環、智慧戒指,智慧型攝影機,大至使用幾千度電的高速運算,都會用到 Arm 的產品,Arm 的底氣就是「一起重塑未來(Let’s reinvent the future)」。
今年度的Arm Tech Symposia以台北場揭開序幕,並在後續於包括首爾、東京、上海、深圳等共5座城市舉行。
曾志光強調,期望能夠透過Arm Tech Symposia這個平台匯集創意,激發商業與技術的機會,一直被視為科技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運算平台公司,致力將人工智慧推向每個角落,並攜手合作夥伴解放 AI 的潛力,為世界的產品及系統載體設計最佳方案。
Arm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則以《建構人工智慧運算平台的未來》為題發表 Keynote 演講,分享隨著人工智慧無所不在,能源需求和運算複雜度都將推升到全新水準之際,Arm 平台將如何高效結合運算效能、功耗效率、最佳化的軟體整合解決方案,與合作夥伴攜手應對挑戰,掌握全新商機。
在今年度的Arm Tech Synmposia場會上,研華、和碩等系統廠的AI產品亦參與展出相關的AI產品,其餘參與Arm生態系與今年度Symposia的台廠則包括IP廠M31、新唐等公司。
福特曾經想用 Mustang Mach-E 與 F-150 Lightning 對抗特斯拉,但結果不盡理想,福特執行長今日揭露他們的新款電動皮卡車,將會改變現況。
面對中國平價電動車在全球攻城掠地,福特執行長 Jim Farley 表示他們最新的中型皮卡車(pickup truck),將會在墨西哥生產,與比亞迪等中國車廠擁有相近的製造成本,足以在市場上抗衡。
今年二月 Farley 首度透露他們成立了內部祕密團隊「臭鼬實驗室」,在不受企業制度框架限制下,打造一款低成本純電平台,作為次世代電動車的基礎。這個團隊領導人是特斯拉 Model Y 工程師 Alan Clarke,團隊成員則來自特斯拉、Rivian、Lucid 和 Apple Car 專案挖角來的菁英。
和許多車廠模棱兩可的新車宣傳不同,福特對於這款純電中型皮卡的訴求非常清楚,它的成本要跟全世界最便宜的競爭者相同,它的客人是希望車輛可以省錢,甚至賺更多錢的客群,因此需要平價、長續航同時又多用途。
所謂「世界便宜」的競爭者,指的就是比亞迪。今年五月,比亞迪宣佈將在墨西哥廠生產 Shark PHEV 皮卡車,售價約為 5.3 萬美元。
據 Farley 說法,「臭鼬團隊」的成績超乎預期,他們大幅簡化了電動車底盤架構與設計,進而省下可觀的成本。同時,福特已經開始轉移電池生產基地,從 2026 年開始,密西根廠區將開始生產 LFP(磷酸鐵)鋰電池,不僅成本更低,同時也符合美國政府的補貼資格。
問題是,這一款「世界便宜」的純電皮卡車,福特打算在 2027 下半年正式發表,等於是給比亞迪和其他中國車廠將近兩年的時間準備,屆時電動車市場會怎麼發展,福特的皮卡王國會不會面臨威脅,實在難以預料。
除此之外,成本固然是電動車的一大問題,但軟體也是不容忽視的要素。中國平價電動車或許在路感、底盤、操駕等方面仍然落後,可是軟體部分卻極盡可能的超前佈署,這可能會是福特、福斯和豐田等平價路線車廠最難跨越的門檻。
世界各地氣象專家都開始用 AI 預測氣候,實際應用面,科學家發現 AI 有幾大優點,一是速度快,二是成本低,某些氣候事件預測也夠準確,氣候風險愈來愈高的現在,科學家相信 AI 氣象預報能給人類更多時間做準備。
目前使用中 AI 天氣程式有 Nvidia FourCastNet、Google GraphCast、華為 Pangu-Weather 及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深度學習系統。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1 月以來一直使用 AI 預測工具,每天提供四次詳細天氣預報。新創與學術單位也紛紛開發 AI 氣象模型。
台灣 7 月首次使用基於 AI 的天氣模型預測潭美颱風路徑與影響性,氣象專家表示,登陸台灣前八天,就預測到颱風會侵襲台灣。台灣中央氣象局稱,截至 9 月中旬西太平洋所有颱風,AI 三天內預測風暴路徑的準確性,比傳統模型高近 20%。
AI 預測潭美幫助最大還有降雨量,當時氣象專家看到不尋常循環,會延長颱風的影響,使氣象局迅速發布罕見降雨量警報,後來證明預測準確。英國政府與 DeepMind 開發的氣象模型也發現,對 1~2 小時內短期降雨量預測,比其他系統更準確,成果最近發表於《自然》期刊。
科學家也發現,AI 預測氣候最大優點是速度。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AI 模型預測今年米爾頓颱風,整個過程不需用到 GPU,且運算速度不到一分鐘。美國氣象專家表示,過去最佳颱風預測模型要花 1.5 億美元開發,且必須用最高效電腦運算,通常是富國才有的設備。AI 氣象預測的成本優勢,可望幫助較貧窮國家更準確預測氣象。
專家也提醒,AI 模型的有效性仍取決於獲得的資訊,如果輸入 AI 系統的資料太少,天氣災害會更難預測,如極端事件一年不同時間或不同地區反覆發生,或少見的秋颱就沒那麼準確。目前 AI 工具可準確預測降雨,卻無法有更詳細的高品質預測,如強度和風力。但 AI 工具也在進化,Nvidia 今年發表 CorrDiff 生成式 AI 工具,更精準預測颱風登陸位置,並更高解析度的風暴內圖像。
氣候風險不斷升級,需求不斷增加,天氣預報就是 AI 應用的亮點,但科學家表示,即使預測正確,也需要人類有效溝通,傳遞訊息至社區和地方官員,以便民眾做好準備。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只剩下一週,依目前選情來看,共和黨有望重返白宮,同時掌握參眾兩院多數議席,形成「完全執政」。10 月 27 日,川普前往紐約市拜票,再次激起選民熱情,連帶激勵川概股「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TMTG)股價,隔天飆漲超過 21%。
CNBC等外媒報導,川普27日在家鄉紐約市拚場造勢,在市中心的麥迪遜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舉辦大型集會,吸引大批支持者到場支持。「鋼鐵川普粉」馬斯克也特地前來站台催票,在台上發言時喊出,選舉已進入越來越關鍵時刻,呼籲選民一定要團結,把票投給川普。
由於川普再度激起選民熱情,近期賭盤賠率顯示,川普在2024總統大選勝出機率輾壓賀錦麗。根據Oddschecker.com統計各博弈平台賠率,川普當選機率達62%,較賀錦麗的38%高出24個百分點,在PredictIt選舉賭盤也以61%的當選機率,超車賀錦麗的43%,對賀錦麗而言是極大警訊。
10月28日,TMTG股價猛漲21.59%、收47.36美元,自9月底殺到歷史低點11.75美元以來,股價已反彈三倍,波段漲幅達303%。
近日《真菌生態學》期刊(Funal Ecology)新論文,科學家發現一種罕見又聰明的「真菌」,名稱為「氈毛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velutina),但又不是太聰明,因不像電玩《最後生還者》的真菌很快就占領世界。
論文強調研究員如何進行各種實驗,其一是將小木塊排列成幾種形狀,並讓真菌在這些形狀傳播,發現真菌能根據木塊排列形狀下不同決定,顯示有初級智力水準,甚至能與周圍真菌網絡交流。
研究員指出,當真菌放在木塊圓形排列時,能找出木塊位置,然後將資訊傳給真菌網絡其餘部分,因真菌從未移動到圓形中心,但卻意識到中心沒有任何障礙,代表真菌菌絲體可「辨識」木塊排列差異。
這是令人震驚的發現,有望幫助研究員發現各領域其他進展,如研究黏菌(slime mold)等微生物,還可幫助進一步開發大腦類器官,如世界第一個生物處理器(Neuroplatform),正是利用 16 個人類大腦類器官開發,運作速度較現有電腦都快。
字幕」成為現代人的「外掛」,通勤吵雜,摸魚易露餡,學習會分心,聽看並用,才能避免進度條白走冤枉路。但對某些人來說,字幕不只錦上添花,當〈脫稿玩家〉男主角戴上眼鏡,就會看到原本看不到的訊息,不再是被動 NPC。現實也有種智慧眼鏡有「行走的彈幕」,儘管沒那麼科幻,但同樣通往資訊量更大的世界。
科技意義在上帝關上一扇門時,打開另一扇窗。聽障網友開箱影片在TikTok拿下80萬讚,得償夙願,喜極而泣,最純粹情感迸發的力量,打動了所有觀眾。
她拿著一個盒子,邊笑邊流淚,比手語努力說完整句:「我等待這盒子裝的技術很多年了。」
盒子裝的是字幕眼鏡,外形和普通眼鏡沒兩樣,卻讓她「看到」聲音,過去聽不清的語言都變成有科幻感的霓虹綠字幕。
據影片,這位網友收到的眼鏡叫Hearview,專為聽障人士設計,5月發表,是中國科技公司製作,專門出口海外。可娛樂用如看電影影片或遊戲直播。從《六人行》影片看來,字幕雖略延遲但準確,手機App還能區分不同說話者。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0716/Hearview_01.gif
也能面對面談話使用,方便聽障人士點餐、購物、和人聊天、開車導航。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0718/Hearview_02.jpg
HearView原理並不複雜:和手機App配對,透過智慧手機麥克風捕捉聲音,AI演算法即時語音轉文字,再投至眼鏡。如果聽障人士需回覆他人,可用App輸入訊息,文字轉成語音。歷史字幕也會存在App裡。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0839/Hearview_03.jpg
HearView自稱語音轉文字準確度達95%,最遠能轉錄10公尺外聲音。
說到這裡,一個問題呼之欲出:菜市場等吵鬧環境收音會變差嗎?雖然HearView說手機App有降噪功能,但筆者翻遍各體驗影片,並沒有找到嘈雜環境實測,所以很難知道效果如何。
官網只提到一些參數資訊,續航7小時,重52克,適合全天佩戴,還有振動和視覺警告,提醒用戶注意危險。輕便耐用,聽起來讓人很想剁手,但實在太貴了──1,799美元(約台幣58,000元)。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1006/Hearview_04.jpg
(Source:Hearview)
且Hearview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因只支援英語和西班牙語,將來會新增德語和法語,但不能翻譯。文字只有亮綠色,雖然確保各種螢幕和照明條件都可讀,但使用者沒有選擇就是美中不足;雖字幕早就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理應更方便直覺陪在最需要的人左右。
即時字幕眼鏡並非新鮮事,兩年前甚至算熱潮,出現了不少有趣專案,但有各自的問題。
英國AR新創XRAI,開發了相容多款AR眼鏡的語音轉文字應用XRAI Glass。但《Wired》記者戴上一款和XRAI Glass相容的AR眼鏡後發現,語音轉文字很好,但總有些障礙。首先是使用體驗,如果戴人工電子耳或助聽器,再戴眼鏡可能不舒服,雖然這款AR眼鏡已經很輕,但和普通眼鏡相比依然較重;且語音轉文字在背景噪音大和多人講話時效果不好,實用性大打折扣。
價格也是問題,300多美元AR眼鏡讓錢包隱隱作痛,XRAI Glass還要每月花幾十美元訂閱套裝方案,就像很多語音轉文字軟體,只能說不意外。
中國也有類似Hearview的產品──亮亮視野的聽語者字幕眼鏡,分為助聽版和翻譯版,可以理解普通話、方言和外語,並且支援跨語種翻譯。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2125/LLVision_01.jpg
它的使用方式和Hearview相近,下載可譯App,眼鏡和手機進行藍牙配對,用Wi-Fi或熱點連接網路,手機端即時語音轉文本,眼鏡端顯示文本。
不過有用戶在App Store回饋,聽語者對方言的支援還是不夠多。這是一個非常必要、卻也艱難的優化方向,聽力不好、習慣說方言的老年人,恰恰最需要這類產品。也有YouTuber評測發現,聽語者的語音辨識率高,速度也快,但口音很重的話,辨識率會變低。
如果不拘泥於眼鏡的形態,耶魯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學生設計的一個產品原型很有意思,就叫做Transcribe Glass。它不是一副眼鏡,而是一個平視顯示器,可以卡在眼鏡的鏡框上,開箱即用,將設備連接到iOS和Android的配套App,讓用戶選擇自己喜歡的語音轉文字軟體。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3908/Transcribe-Glass.jpg
(Source:Transcribe Glass)
字幕會透過低功耗藍牙傳輸到裝置,並即時呈現在用戶的現實視野中。難得的是定價也格外友好,95美元,但連測試版都還在候補,直到現在也查不到上市資訊。
除了專注語音轉文字的產品,面向所有人的多功能AR智慧眼鏡,往往也包含了字幕功能。
中國價位在2,000、3,000人民幣的一體式無線智慧眼鏡,基本上都支援語音轉文字和多種語言的即時翻譯,但轉譯效率可能不如專為聽障人士打造的AR眼鏡,持續開著語音轉文字時,續航也是一個問題。
當筆者諮詢某個大智慧眼鏡品牌,得到的答案是「不建議聽障人士使用」。
▲ 10月22日,筆者諮詢某智慧眼鏡品牌客服。
其實,這種產品最適合大廠出手,尤其是Google,在語音辨識、機器翻譯和AR方面都有深厚的技術累積,即時語音轉文字和翻譯的能力都遙遙領先。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4456/google-smart-glasses.gif
Google在2022年I/O推出了一款可以即時翻譯的AR眼鏡,支援24種語言,甚至支援美國手語,字幕就在對話者旁邊,不過也只是原型演示,沒有下文了。
科技向善是字幕眼鏡的大前提,種種的「吹毛求疵」,其實是抱著殷切的心情,希望產品不滿現狀,不斷進化,再做一次,再改進一次,變得更好一點。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4.66億人有聽力損失,其中超過900萬人為重度耳聾。
即使使用了人工耳蝸或助聽器,聽障人士理解別人在說什麼,仍然需要集中注意力,同時,一些發音相近的詞語,光靠唇語難以區分,在理想條件下,英語中只有約40%的語音訊息,能透過說話者的唇部動作捕捉。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聽力障礙的世界,需要文字做為補充。很早之前,就有人為此努力了。
古巴裔美國默片演員愛默生·羅梅羅,同時也是一位聽障人士,在1947年開創了有聲電影的字幕。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5124/movies-subtitles.jpg
默片時代,觀眾可以透過電影畫面和插入的文字來了解故事情節,但當有聲電影興起,許多像他一樣的聽障觀眾反而失去了看電影的機會,因為他們無法聽到台詞,電影又缺乏字幕。於是,羅梅羅決定自己手工製作字幕:當時的電影透過底片播放,他將底片切片,並在畫面之間插入有字幕的影像。
後續的字幕技術,可以看做是羅梅羅精神的延續,同時,也有了更多方便聽障人士看電影的設計,例如,一些美國電影院提供預製字幕的眼鏡。
2012年,Sony推出了一款提供給部分影院的CC字幕眼鏡,與普通字幕不同,CC字幕不僅包含對話內容,還包括非語言訊息,如背景音樂、音效、環境聲音。這款眼鏡在每側配備小型投影儀,綠色的字幕看起來就像是飄浮在大銀幕前。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15923/Sony-Entertainment-Access-Glasses.jpg
觀眾無論坐在戲院哪個位置,都可以清楚看到字幕。使用者還可以調整字幕亮度、顯示距離以及角度,切換六種語言。
這款眼鏡甚至支援3D,用戶就不必多帶副眼鏡觀看3D電影。這很重要,避免了一種鼻樑很忙的情況:同時戴著普通眼鏡、3D眼鏡、CC字幕眼鏡看電影。
這一幕有些諷刺,卻像一個隱喻──以尋常的視角了解這個世界,有些人總需要付出更多。
還不夠完美的、但未來可期的即時字幕眼鏡,至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美好的可能。
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說:「一旦你克服了1英吋高的字幕障礙,你將會看到更多精彩的電影。」
當電影裡常見的字幕出現在生活裡,它可以讓需要的人看到更多的訊息,並擁有不退出對話的權利。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8120205/google-smart-glasses_02.jpg
Google的翻譯AR眼鏡宣傳片有一句話很打動人:我直視著你的眼睛,你看起來也在直視我的眼睛。
幾乎沒有存在感,便是科技的最好狀態。
在保證高效、準確的前提下,溝通還可以回歸自然,不占雙手、不需要低頭看手機、也不用一直盯著嘴唇,而是面對面眼神接觸,一如千萬年前就有的模樣。
外媒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 (ANL) 研究員開發新光學儲存技術,有望突破傳統光碟密度限制,達超高密度儲存。
CD 和 DVD 等傳統光碟儲存介面逐漸被雲端取代,但科學家還是找到讓光碟儲存恢復生機的方法:大幅提升儲存密度。原理是將稀土元素原子嵌入固體材料,利用與附近量子缺陷光子轉移儲存數據。論文發表於《物理評論研究》期刊。
傳統光碟主要挑戰就是光衍射極限,每資料單位不能小於讀寫雷射光束波長,使光學儲存密度有上限,這次研究員提出繞過限制的方法,使用波長多路複用,將稀土發射體(如氧化鎂晶體)嵌入材料,每發射體以略不同波長,使相同空間儲存更多數據。
研究員首先建模模擬,並設計含稀土原子的理論固體材料,吸收和重新發射光子,附近量子缺陷可捕獲並存儲光子。重要發現是當缺陷吸收附近原子窄波長能量,自旋狀態會翻轉,幾乎不可能恢復,使缺陷可長期儲存數據。
雖然只是初步成果,商業化還有關鍵問題需解決,如需驗證激發體持久性,也未算出確定容量,僅知有「超高密度」潛力。儘管挑戰仍多,團隊對新技術的前景充滿信心,視之為儲存技術的重大進步。
台積電近日捲入華為「昇騰」(Ascend)910B 晶片由其生產的風波,根據外媒最新報導,華為是透過白手套算能科技(Sophgo)向台積電下單,儘管算能科技立刻在其官網喊冤,但據業內人士指出,這種透過白手套下單,將晶片運回中國,再進行切割與先進封裝的方式,儼然已成為美國制裁下的新漏洞。
根據不具名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華為 910B 這顆晶片過往搭配的 HBM 為 HBM2E,這次因為一個不同的版本,被發現內含台積電 7nm 的 HPC 晶片。據悉,華為再透過白手套公司取得台積電製造的晶片後,運回中國進行 IC 切割,運用異質整合的先進封裝方式製造成 AI 晶片。
而這次的白手套公司正是被路透揭露的算能科技。算能科技在外媒爆料後立刻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訊息強調,並未與華為有生意上直接與間接往來,並且並未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然而,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從天眼查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廈門算能科技工商主體法定代表人是趙紅愛,持股比例在 30% 左右,而經過多層的剖析,比特大陸共同創辦人詹克團仍擁有算能科技 20% 以上的股權。
此外,算能科技母公司比特大陸也被爆,早年就跟華為有合作關係,甚至在算能科技剛成立時,還找來華為前員工擔任法定代表人與執行董事,跟華為的關係可說是相當密切。
事實上,華為透過白手套在各大晶圓代工廠下單先進製程的消息也早已在業界傳開。讓華為如此費盡心力也要打造出的晶片,當然還是 AI 晶片。雖然目前華為昇騰系列在算力上還不能與 NVIDIA 比拚,但據了解,由於透過異質整合的先進封裝方式,不僅在下單晶圓製造端時更有彈性,也更容易讓華為透過白手套從中進行晶圓製造外包的相關工作,繞過美方管制進而達成 AI 晶片算力大幅提升的目標。
世界健身-KY 今日宣布斥資 900 萬美元(約台幣 2.88 億元),收購美國 World Gym International(WGI),獲得 World Gym 品牌的全球經營權,並享有其 271 個國際據點的加盟權利金收入。董事長暨總經理柯約翰(John Caraccio)表示,自此 World Gym 將成為台灣品牌。
柯約翰表示,World Gym International 目前在澳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家擁有加盟夥伴,並正在其他市場洽談新的加盟協議,未來兩年 World Gym 的目標是每年新增 30~50 家據點,並計畫通過擴展加盟網絡,增長速度提升至每年 100 家。
柯約翰指出,這次收購 World Gym International 所需的 900 萬美元完全由世界健身自有資金提供,無需舉債或籌集新資金,並保留其專業的美國團隊,負責美洲、歐洲、中東及非洲的特許經營服務與發展,而行政、行銷、IT 開發、零售供應、會計及亞太地區的發展將由台灣統籌管理。
柯約翰分享,這次收購將即刻帶來收入與淨利潤的提升,因為 World Gym International 的特許經營費的年度預估收入約為 350~400 萬美元,營業利潤率約為 50%,收購的估值約為收益的 7 倍,彷彿再現 7-Eleven 日本在 1991 年成功收購 7-Eleven 美國的經典案例。
柯約翰強調,這次非常自豪能將這個標誌性的全球健身品牌的所有權帶到台灣,並熱切期望透過自營和特許經營據點的增長,擴大其全球影響力,這次收購是世界健身邁向成為健身產業全球領導者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World Gym 自 1976 年在洛杉磯著名的「肌肉海灘」開設第一家店面起,現已擴展至六大洲,擁有 271 個加盟據點,並與如 Arnold Schwarzenegger(阿諾史瓦辛格)和 Lou Ferrigno(原版浩克)的世界知名健美運動員密切相關,成為健身產業中的傳奇品牌。
World Gym 成台灣品牌!世界健身砸 2.88 億元收購美國母公司
蘋果(Apple)近年積極開發健康相關產品,除了在 Apple Watch 上加入更多健康監測功能外,有報導指 Apple 曾開發血糖監測 App,讓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容易掌握身體狀況。
據報導指,Apple 曾開發和測試一款幫助糖尿病前期患者管理病情的應用程式。據匿名 Apple 消息人士透露,Apple 要求測試員透過血液測試來確認其糖尿病前期狀態,隨後使用「市面上各種可用裝置」監測血糖,並記錄與飲食相關的變化。
雖然糖尿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糖尿病前期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干預來減低惡化風險。這款應用程式可讓用家了解不同選擇如何影響血糖水平,例如,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能導致血糖飆升,但如果搭配蛋白質則可以緩和問題。
報導指出,Apple 正研究可以利用血糖數據開發哪些產品。雖然據稱 Apple 已暫停了這款應用程式而專注於其他健康功能,但 Apple 可能會在未來的健康科技產品中運用這些研究成果。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型態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次數更加頻繁且難以預測。近年來,氣象領域也導入人工智慧(AI)來進行天氣預測,至於哪種方法最能精準預判變化無常的天氣?事實上,AI天氣預測模型與傳統天氣預測方法各有其優缺點,接下來分析並作比較其差別。
傳統的天氣預測主要依賴數值天氣預報(NWP),基於物理學原理,利用流體動力學、熱力學等大氣科學定律來模擬大氣和海洋變化。這些模型需要將觀測到的溫度、濕度、風速等大氣狀況做為初始條件,然後透過解決複雜的數學方程來預測天氣;資料來自全球或區域的氣象觀測網路,如氣象衛星和雷達站,經由超級電腦處理後可預測未來數天至數週的天氣情況。
NWP的優勢在於對大氣物理過程的深入理解,能模擬天氣系統的長期動態變化。然而,該模型在局部地區和短期預測上表現有限,難以準確預測如局部強降雨等現象,且運行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和時間。
與傳統依賴物理規則和數值模擬的NWP模型不同,AI天氣預測模型主要依賴大量數據,透過學習過去的天氣模式來預測未來變化。AI能夠快速處理和分析歷史天氣數據,並生成未來的預測趨勢。例如,Google的GraphCast模型使用於分析數據,將過去的預測與現代模型重新運算,提供更完整的歷史天氣圖景。AI模型具備持續學習和自我調整的能力,能逐漸提升預測的準確,尤其在局部天氣預測中表現出色。相比傳統NWP系統,AI模型在預測山區、都市等複雜地形的局部氣象狀況時展現出更高的精準度和效率。
AI天氣預測模型在許多方面展現出優勢,尤其是在資料處理、效率以及成本上,傳統的數值預測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來解決物理方程式,且運算模擬處理時間較長。而AI模型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和分析大量資料並生成預測結果,在處理即時預測時更具優勢。這對於資源有限的區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具可行性的災害預防參考方案。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24101336/2024-10-24_101313.jpg
▲ GraphCast 可提前 10 天提供最先進的預測。
儘管AI模型在預測速度和細緻程度上展現潛力,但它仍然面臨一些限制。例如:AI模型對於資料來源品質要求相對嚴苛,預測效果將取決於其訓練數據的品質和數量。若當地區缺乏足夠的歷史氣象數據時,AI模型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隨著近年來氣候變遷更加劇烈,導致天氣模式改變,AI模型可能難以應對較為罕見的極端天氣事件。
AI模型和傳統物理模型各有優勢和挑戰,兩者在天氣預測中並非互斥,反而可互補使用。AI模型在局部、快速預測和低成本運行方面展現潛力,尤其適用於資源有限的地區。傳統NWP模型則因其對物理現象的深入模擬和可解釋性,在氣象學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未來,結合AI技術與傳統模型將有助於提升預測的準確性與有效性。不論採用何種方法,天氣預測的核心目標是預防及保護生命財產,並減少極端天氣對人類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