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工作模式》讀書筆記-遠距工作團隊,如何既保有個人自由度,又維繫團隊協作?

逗點-avatar-img
發佈於離職,創業去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最近在思考團隊的工作模式優化,而看了《遠距工作模式》這本書。

雖然以現在2024年底的科技進步水準,回看2020年4月寫的這本書,或多或少,有些觀念已變成現在的「常識」。

但仍然能看到許多實用的作法,是我們在「自然」形成遠距工作模式時(aka沒錢租辦公室),所疏忽考慮的。

以下將從這四個面向整理書中資訊:

• 遠距工作的好處

• 常見拒絕遠距工作的理由破解

• 遠距工作要怎麼合作

• 給遠距工作者的提醒



▋遠距工作的好處:


​對個人:時間自由、地點自由

對公司:人才自由(可以擴大網羅世界各地的人才)、開支節省

(第一章,綜合結果)



▋ 常見拒絕遠距工作的理由破解:


​▍我怎麼知道員工有沒有在認真工作?


作者回應,當你擔心只有自己在一旁員工才會認真工作,那你只是保姆,而不是稱職的管理者。

追根究柢,是不應該聘請你無法信任的員工。(第二章2.)


▍家中充滿誘惑,容易分心?


​誘惑是一種警告,幫助我們覺察目前可能處在工作使命不明確、工作內容太枯燥、做起來不知道意義…,才容易受其他的誘惑所吸引。

對抗誘惑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個有趣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其次,遠距工作不代表只能待在家,你可以出門換到一個遠離誘惑的地方。(第二章3.)


▍那企業文化形塑怎麼辦?


企業文化並不是一起去聚餐、在辦公室暢聊、玩手足球對抗賽…那只是一群人同樂而已。

企業文化真正指涉的是共同價值觀或行動準則,例如:我們如何與客戶溝通、可以接受的品質標準。

當管理變得寬鬆,企業文化確實更顯重要,但它無法透過一群人聚在一起來做到,而是在每次的行動中堅持與展現,就會自然形塑。(第二章8.)


▍可是,我就想立刻知道答案啊!


實體辦公最大的生產力殺手就是「太多的干擾」。

即使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因為太容易找到對方,就容易想打斷別人「問一下」。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認清,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立刻解答」

遠距工作同樣可以透過寫信(比較不急)、即時通訊(小急)、打電話(十萬火急)來處理你與同事的溝通。

戒掉as soon as possible。(第二章9.)



▋ 遠距工作要怎麼合作:


​▍安排重疊的工作時間--最好有四個小時


過去大家常因為對於「外包」的詬病,而對遠距工作有負評,認為遠距造成很多時間浪費在等待回應

依作者公司的經驗,只要確保彼此有重疊的四個小時,就可以避免協同合作的延遲,感覺彼此是一個團體。

這個安排需要在彈性工作時間的原則上,稍稍互相妥協。(第三章1.)


▍一切都公開--互相能看見工作進度與取用檔案


遠距工作中一個惱人的問題,就是我要在九點上工後,花三個小時乾等那個十二點才上班的同事手上的一份資料。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企業要對於工作流程與共享資料有明確的盤點

需要共享的包含:所有的檔案、討論內容、待辦事項,和行事曆!(第三章3.)


▍建構虛擬茶水間​


遠距工作減少了干擾,但人腦還是很難整天八小時維持專注,適量的休息、轉換也是必要的。

建立單一固定的共同聊天室,可以在其中哈啦、貼趣圖、找到也在小偷懶的同事,或是看看前面其他同事聊了什麼,滿足個人的社交需求。(第三章4.)


​▍建立「你最近在忙什麼」聊天串--非正式,但看見彼此正共同前進


在辦公室中,即使不特別說話,只要看見彼此都努力敲打著鍵盤,就好像有共同打拚的氣氛。

遠距工作,就讓這樣的團結感、前進動力變得比較虛無飄渺。

作者的公司,有一個每週開啟的聊天串,讓大家分享上週做了什麼、這週打算做什麼。這與管理者的進度追蹤不同,主要是為了讓彼此看見--我們正共同划這艘船,你不孤單。(第三章5.)


▍定期聚會還是有必要的!


定期相聚,吃過飯、聊過天,對於合作溝通還是很有幫助的。

除了出遊、聚餐,也可以共同參與業界的會議,一起學習新知,也可以增進彼此的夥伴感。(第六章3.)



▋給遠距工作者的提醒:


▍要刻意地提醒自己下班


具備熱忱的人,遠距工作之下,常變成過勞、體力透支。即使你不這麼熱愛工作,在家時不時就看見你的生財工具、工作落下來的便籤,還是會很自然地想起工作的事。

管理者經常只擔心員工生產力不足,卻忽略可能有過勞的負面結果

作者建議,管理者要有自覺地建立「合理期待」的文化,鼓勵員工在下班時思考「我是否已經盡力完成份內工作了?」然後安心地登出。(第四章2.)​


▍小心發福​


長時間的實體辦公雖然也不算有充分的活動量,但仍然比「起床、走到房間書桌前上班、下班走到客廳沙發坐下」高得多。

遠距工作者要更有意識地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第四章4.)​


▍寫作能力很重要​


遠距工作者的多數工作,都透過線上聯繫來達成,因此對於表達論述能力會有一定的要求。(第五章8.)​


▍工作成果變成績效唯一標準--不再採認工時​


在遠距工作中,幾點到辦、幾點離開的指標已不存在,無法簡單用功時、加班來敘薪。評估績效的方式,回歸到最單純的「你做了多少事」。(第三章6.)​


註:因為讀的是電子書,故以章節取代頁數標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逗點的沙龍
68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逗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這篇文章分享了來自創業朋友的提醒,創業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心態與一般人常有的盲點。例如:忽視自我肯定的心態是有保存期限的、錯誤評估投放廣告的效益、想多方學習並準備完備才行動...。透過朋友的對話,揭示了創業者將面臨的挑戰與錯誤期望,提供行動的建議。
Thumbnail
2024/11/04
這篇文章分享了來自創業朋友的提醒,創業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心態與一般人常有的盲點。例如:忽視自我肯定的心態是有保存期限的、錯誤評估投放廣告的效益、想多方學習並準備完備才行動...。透過朋友的對話,揭示了創業者將面臨的挑戰與錯誤期望,提供行動的建議。
Thumbnail
2024/10/25
由一項思維的改變,讓還不錯的公司成為巨頭。為何破產的漫畫出版社,最後能被迪士尼以42億美元收購?漫威當時做對了什麼?(而且,這也是特斯拉、蘋果、亞馬遜…正在做的事!)《多元獲利模式大全》是一本被閱書無數的 呂亮震執行長,譽為「創業者、企業家都該讀的書」。
Thumbnail
2024/10/25
由一項思維的改變,讓還不錯的公司成為巨頭。為何破產的漫畫出版社,最後能被迪士尼以42億美元收購?漫威當時做對了什麼?(而且,這也是特斯拉、蘋果、亞馬遜…正在做的事!)《多元獲利模式大全》是一本被閱書無數的 呂亮震執行長,譽為「創業者、企業家都該讀的書」。
Thumbnail
2024/10/21
這篇週記分享了身為生涯諮詢師和教育工作室共同創辦人的經歷與洞察。在面對困難與失敗的過程中,作者尋找自我彈性與成長的機會。文章探索了各種人生角色中所面對的挑戰與反思,並著重於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與夥伴共同成長,提升自我的意識與能力,讓每一次的挫折成為未來的養分。
Thumbnail
2024/10/21
這篇週記分享了身為生涯諮詢師和教育工作室共同創辦人的經歷與洞察。在面對困難與失敗的過程中,作者尋找自我彈性與成長的機會。文章探索了各種人生角色中所面對的挑戰與反思,並著重於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與夥伴共同成長,提升自我的意識與能力,讓每一次的挫折成為未來的養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場疫情下來逼得公司與員工得遠距上班,調整為混合型態的上班模式是現在進行式與未來趨勢,本集吉白職場提供3個方法,拉近老闆看不見員工❣️心的距離❣️
Thumbnail
一場疫情下來逼得公司與員工得遠距上班,調整為混合型態的上班模式是現在進行式與未來趨勢,本集吉白職場提供3個方法,拉近老闆看不見員工❣️心的距離❣️
Thumbnail
2020 年爆發 Covid-19 ,因蔓延快速,使我們的生活遭受巨大影響。以上班族為例,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為因應疫情政策,多數企業皆執行遠距辦公的營運模式,病毒流行至今雖已逐漸趨緩,但為了能夠更彈性的配合政府未知的政策,未來「混合辦公模式」將成為新常態。 遠距辦公型態對企業主來
Thumbnail
2020 年爆發 Covid-19 ,因蔓延快速,使我們的生活遭受巨大影響。以上班族為例,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為因應疫情政策,多數企業皆執行遠距辦公的營運模式,病毒流行至今雖已逐漸趨緩,但為了能夠更彈性的配合政府未知的政策,未來「混合辦公模式」將成為新常態。 遠距辦公型態對企業主來
Thumbnail
以往公司大門代表著上下班的界限,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被迫執行遠距上班後,打破這個界限。當員工體會到不需每天花時間通勤上班,在家也可以完成工作,甚至更有效率時,但為何老闆門還是要員工回公司上班呢? 老闆們可以怎麼做?明確設立工作目標,請員工定時或不定時匯報,掌握工作進度。
Thumbnail
以往公司大門代表著上下班的界限,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被迫執行遠距上班後,打破這個界限。當員工體會到不需每天花時間通勤上班,在家也可以完成工作,甚至更有效率時,但為何老闆門還是要員工回公司上班呢? 老闆們可以怎麼做?明確設立工作目標,請員工定時或不定時匯報,掌握工作進度。
Thumbnail
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嘗試遠距工作、在家工作或是混合辦公方式持續維持營運,但疫情逐漸消退後的「後疫情時代」,卻發現員工已回不了辦公室。過去我們的生活是圍繞著工作所建構,例如交通、住屋、生活圈都以工作為考量遷移。然而疫情期間,生活反倒成為了重心,各式工具滿足在生活中工作的需求,人們關注工作生生活
Thumbnail
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嘗試遠距工作、在家工作或是混合辦公方式持續維持營運,但疫情逐漸消退後的「後疫情時代」,卻發現員工已回不了辦公室。過去我們的生活是圍繞著工作所建構,例如交通、住屋、生活圈都以工作為考量遷移。然而疫情期間,生活反倒成為了重心,各式工具滿足在生活中工作的需求,人們關注工作生生活
Thumbnail
過去一年,對企業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挑戰,我們共同測試了如何有效管理遠端勞動力。 Covid-19 的限制隨着疫苗等措施,在世界許多地方陸續放寬,管理層現在相繼開始一項全新的實驗:如何將同樣的遠程員工重新帶回辦公室 ?有些員工會問,既然遠端工作已經成為新常態,為何有時還要回到辦公室工作?
Thumbnail
過去一年,對企業來說是一段漫長的挑戰,我們共同測試了如何有效管理遠端勞動力。 Covid-19 的限制隨着疫苗等措施,在世界許多地方陸續放寬,管理層現在相繼開始一項全新的實驗:如何將同樣的遠程員工重新帶回辦公室 ?有些員工會問,既然遠端工作已經成為新常態,為何有時還要回到辦公室工作?
Thumbnail
從 2020 年的試行,到今年 5/13 COMMEET 正式啟動了居家辦公,在這一週以上的過程中我們邊做邊學習,一邊與管理顧問、律師,會計師共同討論修正,一邊將這些原則應用在公司的管理辦法當中。雖然我們都不樂見疫情警戒升級,但是仍要為一時半刻內不會緩解的疫情做好部署,同時讓公司的運營也能夠穩定
Thumbnail
從 2020 年的試行,到今年 5/13 COMMEET 正式啟動了居家辦公,在這一週以上的過程中我們邊做邊學習,一邊與管理顧問、律師,會計師共同討論修正,一邊將這些原則應用在公司的管理辦法當中。雖然我們都不樂見疫情警戒升級,但是仍要為一時半刻內不會緩解的疫情做好部署,同時讓公司的運營也能夠穩定
Thumbnail
遠距工作讓信任問題放大、引起主管與員工關係緊張的情況,國內、外都有,畢竟人性就是人性。但據我近期的觀察,狀況在台灣比較嚴重。
Thumbnail
遠距工作讓信任問題放大、引起主管與員工關係緊張的情況,國內、外都有,畢竟人性就是人性。但據我近期的觀察,狀況在台灣比較嚴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