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complain吧?!|澳洲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文/蔓無目的

前兩天有一則新聞是澳洲人到中國領事館前,抗議並燒毀中國國旗及習近平的照片,主因是年初有位中國人應不滿簽證被拒,因而轉向將怒氣報復在嬰兒身上,牠將燙口的咖啡潑向一位嬰兒,犯案後逃回中國,而中國政府卻無動於衷。


看了這則新聞後,只覺得亞洲臉孔的人們被這位'中國人害慘了,因為多數西方人無法辨認並有刻板印象,並多歸類為中國人...


種族歧視?

在澳洲遇到不合理的對待,我通常會認為遇到爛人而已,因為多數人是很善良的人們,而爛人通常對任何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跟種族無關。

前幾天在Threads見到一位台灣女生發文表示,她購物時的感受很難否認被種族歧視,而我也遇過同樣的情形。

在跟M提到新聞中的中國人可能害慘亞洲臉孔時,也提到月中去購物時,遇到的店員的不友善,不知是否討厭亞洲人。

他立刻要我找出收據,上面會有店員的編號,要我寫「抱怨信」給公司,並交代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形,一定要當場表達或是到服務中心找經理complain。

當下的我覺得不舒服,但尚未釐清是什麼,只覺得他應該討厭亞洲人吧,如果叫我當場表達也不知該如何說出來,事後跟M抱怨才稍微理解為何不舒服:

  1. 結帳時對我前後的白人表現出異常的熱情。
  2. 對我連基本的問候都沒有。(不尋常)
  3. 對我用禮物卡的結帳方式感到不耐。
  4. 將收據遞給我時掉了沒撿給我,也沒說抱歉。(這點讓我破防)
  5. 完成後板著臉趕著服務下一位,沒說任何話似乎在表達「快滾」。(這在澳洲不常見)


害怕衝突的我,要我當下去抱怨有點為難,事後M要我寫抱怨信,我想想又算了,人家也是辛苦工作賺錢,放過他吧!!(是在聖母什麼?!)


就是要抱怨


今天上英文課時,主題是寫作,也就是上周我將寫作草稿上傳到教學系統,會有老師批改,這周在將內容改好後再上傳一次。

我很喜歡這樣的模式,因為上課時老師會帶著我並告知為何是錯的,一步步學習,改好再上傳。

有趣的是這次批改的老師惹毛了上課的老師,上課過程中她不時爆粗口,並表示批改老師母語不是英文,太詭異了。

第一此覺得自己程度不錯,老師覺得我的內容沒問題,卻被找碴,快結束時她忍不住說:「我要寫抱怨信給學校,覺得這位批改老師完全不行,這樣讓老師們很難做事,害我今天上得壓力好大。」



上完課後突然體悟,在澳洲complain好像也不是那麼負面,終於可以理解為何了。

底層邏輯是「改正」,不要讓這個錯誤一直存在。
  • 如果我沒寫抱怨信給店家,這位店員遇到亞洲人都用這樣的態度,並不是一件好事。
  • 如果老師沒寫抱怨信給學校,依舊會有其他老師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會讓破壞聲譽。


但complain的中文抱怨,聽起來好像就是在找碴,或者受文化背景影響,每次都用息事寧人的態度面對似乎不是正解。

理性且溫和的抱怨,我想是我學到的方式,不用害怕衝突,不須息事寧人,不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在不讓這個錯誤一直存在的角度看待,就不是一件負面的事件了。


好的,謝謝這位老師,我得鼓起勇氣來好好寫一篇抱怨信了!!


作文批改縮寫

作文批改縮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蔓's 異國手札
33.8K會員
479內容數
藉紀錄分享異國生活點滴,以覺察與整理躁動不安的靈魂,是日常隨筆也是生活碎念,期待能用不同視角看待這美麗的世界。📍NSW, Australia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已經從愛爾蘭回台灣,回台灣當然會跟為數不多得朋友聚一聚😅,其中跟一個大概有10年不見的高中同學見面,聊到各自的傷心事...
Thumbnail
最近已經從愛爾蘭回台灣,回台灣當然會跟為數不多得朋友聚一聚😅,其中跟一個大概有10年不見的高中同學見面,聊到各自的傷心事...
Thumbnail
韓國媽媽在圖書館被臺灣人罵、印尼人在台鐵上被臺灣人趕離自己的位子, 臺灣人引以為傲的人情味呢?還是只能對白人和日本人展現人情味?
Thumbnail
韓國媽媽在圖書館被臺灣人罵、印尼人在台鐵上被臺灣人趕離自己的位子, 臺灣人引以為傲的人情味呢?還是只能對白人和日本人展現人情味?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星期一。 一個在本地長大的港台華人後裔同事把辦公室門關了,單獨對我說,不久前他在機場入境內廳工作時被一個心情不佳的白人無故咆哮,他打量四週無人,大聲回罵以壓制住對方。他還說,自己已經做好打架的準備,最好那人推他,到時有錄影監視成存堂供證。
Thumbnail
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星期一。 一個在本地長大的港台華人後裔同事把辦公室門關了,單獨對我說,不久前他在機場入境內廳工作時被一個心情不佳的白人無故咆哮,他打量四週無人,大聲回罵以壓制住對方。他還說,自己已經做好打架的準備,最好那人推他,到時有錄影監視成存堂供證。
Thumbnail
昨天為了ㄧ碗湯和我的伴侶鬧不快。事情很簡單,他不小心在我辛苦做的湯裏加太多鹽,導致整鍋倒掉。 我本來不怎放在心裏,但當他只說了句”My bad.” 我就馬上惱怒。我和他說你和這社會一樣,認為亞州移民的女性合順低賤不需要你的一句對不起或謝謝。
Thumbnail
昨天為了ㄧ碗湯和我的伴侶鬧不快。事情很簡單,他不小心在我辛苦做的湯裏加太多鹽,導致整鍋倒掉。 我本來不怎放在心裏,但當他只說了句”My bad.” 我就馬上惱怒。我和他說你和這社會一樣,認為亞州移民的女性合順低賤不需要你的一句對不起或謝謝。
Thumbnail
這標題不是在貶低自己人,只是單純分享在澳洲打工度假時,發現一些關於澳洲當地新聞媒體對背包客的一些觀感,或是背包客自己的行為,就跟台灣人看外勞,或是台灣媒體看外勞的觀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澳洲打工回來後,對於外勞的處境,非常能感同身受。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在澳洲體會到、回台灣能感同身受的外勞處境。
Thumbnail
這標題不是在貶低自己人,只是單純分享在澳洲打工度假時,發現一些關於澳洲當地新聞媒體對背包客的一些觀感,或是背包客自己的行為,就跟台灣人看外勞,或是台灣媒體看外勞的觀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澳洲打工回來後,對於外勞的處境,非常能感同身受。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在澳洲體會到、回台灣能感同身受的外勞處境。
Thumbnail
來把大半年的怒火猛燒一把 一波一波的,有某段時期就是會看不慣西方世界,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有時真的就是沒來由的怒氣一把抓,生活就是這樣痛並快樂著,在哪都一樣。 到現在還是很怕家庭聚餐聽不懂澳洲先生家人在講什麼,做什麼適當不適當,琢磨著如何與同學相處,和教授提問,不斷回放課堂影片做筆記。 第三年了,我
Thumbnail
來把大半年的怒火猛燒一把 一波一波的,有某段時期就是會看不慣西方世界,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有時真的就是沒來由的怒氣一把抓,生活就是這樣痛並快樂著,在哪都一樣。 到現在還是很怕家庭聚餐聽不懂澳洲先生家人在講什麼,做什麼適當不適當,琢磨著如何與同學相處,和教授提問,不斷回放課堂影片做筆記。 第三年了,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