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共感度:★★★★
導演:魏斈穎 / Wei Shiue-ying,柯佳彣 / Ko Chia-wen,張昊元 / Chang Hao-yuan
製片國:Denmark / 丹麥,France / 法國,臺灣 / Taiwan
類型:互動VR,動畫,紀錄片
年分:2023
片長:8min

(圖片來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7891)
《貝殼島》並未詳載陳欽生受難的經過及前因後果,更多時候是意象式的描寫陳欽生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與心境變化。
互動VR《貝殼島》是一部紀錄片,透過實景側拍及動畫,記述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害者陳欽生受難前半生的心情與經歷。
陳欽生是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人,以馬來西亞籍華僑學生的身分,隻身來到臺灣就讀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卻在1971年遭調查局誘騙至臺北,毫無因由地施虐審問及羈押數年,期間配合於多個罪名不同的自白書上簽名畫押,卻又一再遭退件,最終版本為「參與馬來西亞共產黨組織」並依當年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求處死刑。

母親對於少年陳欽生想前往貝殼島深造十分不安。(圖片來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7891)
畢竟陳欽生係馬來西亞人非臺灣人,經多方營救,最終處12年有期徒刑。妙的是,1983年陳欽生出獄後,臺灣政府竟未將他遣返馬來西亞,而是任由護照過期又沒有臺灣身分證的陳欽生成為無家街友,並且不時派員騷擾。在陳欽生多次死諌之下,1986年才核發陳欽生臺灣身分證,陳欽生也才在1988年得以回馬來西亞探望親人。
《貝殼島》並未詳載陳欽生受難的經過及前因後果,更多時候是意象式的描寫陳欽生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與心境變化--少年時因內心深處的夢想一意孤行前往遠在天邊的貝殼之島,卻在貝殼之島夢碎受難,母親辛苦奔走,營救探監,出獄後最想做的事,便是回家探望母親。
如今陳欽生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擔任志工,在當年關押他數年景美看守所保留及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園區中為參觀民眾導覽並推廣人權教育。

陳欽生操持皮影戲偶,透過皮影戲訴說自己的故事。(圖片來源:https://kfa.kcg.gov.tw/tw/the-island-of-shells)
《貝殼島》始於側拍紀錄片,陳欽生在園區內為參觀民眾操演皮影戲,訴說自己的生平遭遇,隨後畫面轉而全由皮影戲偶、景片構成的動畫,透過皮影戲訴說陳欽生的故事。
畢竟是口述自身歷史,記憶可能因年代久遠而模糊,可能因為壓力或身心狀態而錯漏,可能因為時間經過重新定義與銓釋。就像皮影戲偶永遠側著臉,只見一道眉、一隻眼、一隻耳。陳欽生已領有臺灣身分證、在臺生活數十年,如今陳欽生用以訴說自身故事的皮影戲偶,是臺灣形制的戲偶,而非馬來西亞形制的戲偶。
政治犯變導覽志工,看守所變博物館,而陳欽生還在等待一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