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文章已經是一個多月前更新的了。
之前幾篇的重點有:
今天來講母音和重音。
例如 "fill" 和 "feel" 這兩個字,一個是短母音 i /ɪ/,一個是長母音 e /i/ (看音標就知道兩個音很像吧?);另一組長短母音容易混淆的是長母音 a /eɪ/ 和短母音 e /ɛ/,如 "bait" 和 "bet"。
這一點台灣學校裡應該很少會教到,臺灣雙語的蕭博士 8800 音訓練裡就包含這項原則。例如 "back" 和 "bag",母音都是同一個音素 /æ/,但 back 讀起來要比 bag 短,因為 -ck 發 /k/ 是無聲子音。
舉例來說,只要你的短 a /æ/、長 a /eɪ/、短 e /ɛ/ 各自一致,不會相互混淆,短 a /æ/ 咧嘴幅度小一點也沒有關係,聽久了就理解你在發哪個音;但如果你的這 3 個音沒辦法保持一致、會相互混用,別人就一定聽不懂,無法溝通。
* 附圖說明要達到『國際可理解程度』,目的是改善受母語干擾的口音,而達到標準之後,可以繼續精進,選擇進一步消除母語干擾、模仿英語母語者口音,或採用任一種口音。
句子中重音的位置反映了說話者想要強調的重點,因此會影響句子的理解。例如,“I've rented an APARTMENT.”、“I've RENTed an apartment.”和 “I'VE rented an apartment.” 所強調的重點就有所不同。
單字重音位置絕對會影響理解,必須發音正確。例如,如果將 "balloon" 的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發成 "BAlloon",或者將 "follow" 的重音放在第二個音節,發成 “folLOW",又或者將 "creation" 的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發成 "CREation",聽者可能無法理解。
子音基本上不太會有例外,認識 26 個字母和字母音,最多再學 sh, th, ch 等二合字母,都可以唸得差不多。
但母音和重音這兩項,如果沒有英語程度很好的家長或家教隨時可以詢問,就必須查字典確認。句子重音就又更難了。
(其實我真的不太理解很多人不查字典,是卡在哪裡?連我都常常需要查字典。最近陪小孩讀繪本,查了 grimace 和 pizzazz。)
下一篇再來整理哪些發音是對表達清楚沒有加分,但可以幫助理解英語母語口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