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假第一天,為老媽媽煮了豆漿麵線,高纖無糖豆漿兌一點水,放入腰果、木耳、海帶芽、雞蛋,滾了就關火,入一些豆乳醬汁,另外一鍋煮好手工麵線,撈起入豆漿鍋,老太太本人表示滿意。第二天,準備了紅糟蛋炒飯,滿滿一盒飯能吃兩餐,第二餐再補一些青菜、煎顆蛋或豆腐就可以了。
女兒看到我為老媽媽備餐,稱讚我孝順,我回問女兒以後會照顧我嗎?女兒撒嬌說,當然會呀!其實我是心虛的,我能做的很有限,煮飯、帶看醫生、打理日常所需,雖陪著聊天但時間也不太多,我能做的差不多就是這些,並沒有事事順從老人家心願。譬如信她的宗教、去她的佛堂,對老太太喜歡說的鄉野奇談或網路預言,是不太有耐心聽的,甚至會反過來要她不要太相信網路傳說。
又比如她一直強調子女要孝順父母,將來才會好命云云,我會說,父母生養子女、疼愛子女,子女感恩在心自會孝養與回饋,若父母棄養子女,子女不願多做,也不能全怪子女,上樑不正豈能怪下樑歪?再或者老太太愛說「女德」如何如何,我總能找出身邊案例告訴她沒有女德只有人格,跟性別無關,也好在她脾氣好,沒有跟我翻臉。
六月份把老媽媽移到我們子女租屋附近居住,當時承諾會幫她買到合適的養老房。在我們的努力與因緣契合下,順利買到也搬進老媽媽環境熟悉的養老房,長輩自然開心也安心。鬆了口氣之餘,也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我們當子女的很棒,完成這麼困難的任務,無論是與不是,自我肯定絕對是必須的。
社區裡長者不少,常常會呼朋引伴到大廳聊天,一通Line的召喚,母親也就到樓下加入群組,有時還會告訴我那些友伴說了什麼趣事或新聞。人都需要同溫層,同樣年代的長者群聚,說笑或訴苦都能得到呼應,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看著母親聽著母親,我想著,我們雖不是世俗標準中的最佳典範,但我們都盡了自己的力量去照顧彼此,關切彼此,縱然觀念不同,也不影響情感,在我心裡,已是親子關係的良好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