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番外篇:藏在心裡的日式溫柔與有話直說的台式直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生產完的第一個月是我身心最黑暗的時期。

什麼叫做你的身體已經不是你的身體,生產完後我才深刻地體會到。免疫系統的各種失調再加上婦科疾病,我幾乎每個禮拜都在跑診所,只為了能夠早點解決身體的不適。

然而有時候時間才是最好的解藥,跑再多診所也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病痛,畢竟身體經歷了十個月變化還有生產,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就恢復?!

因為我的執念,產後憂鬱也悄悄找上門,某天我看到砧板上的菜刀竟有股想要一刀了結生命的衝動,當時抱著嚎啕大哭的女兒且一臉驚恐的先生嚇得直說:「你想做什麼?」,一句話直接把我拉回現實....每天面對情緒不穩定的我,先生的容忍度也達到極限了。

後來在市公所的保健人員的建議下,我們暫時搬到婆家住,有後援對我們會比較好。婆家人也很願意提供幫助,婆婆和大姑甚至包辦了女兒的夜奶,為了就是讓我們好好休息。托婆家人的福,我的身體逐漸好轉,但也知道是時候該回歸兩人育兒的生活,我和先生討論何時要搬回去,畢竟婆家人也在上班,不好意思打擾太久..最後公婆和討論後就搬了回去,公婆也提議聖誕節那週再回來過節。

換做是在台灣,我父母應該會直接說身體好了就該回去了,也不會讓我們去“察言觀色”。雖然說日本人之間的“讀空氣”有時讓人摸不著頭緒,但這或許是所謂的日式溫柔,在不帶給人壓力下讓他人去察覺自己的心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日小確幸與小崩潰
11會員
28內容數
2017 年開始在日本生活,如今是上班族,也是 1 個孩子的媽媽。這裡有我在日本遇到的小確幸,也有職場與育兒間的小崩潰。願這些文字能陪伴正在異鄉努力生活的你。
2025/04/24
一排排名牌嬰兒車,看似一致和諧,卻隱隱傳遞著一種階層意識。在這個講究集體和規矩的社會中,育兒真的可以自由選擇嗎? 身為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外國媽媽,我開始思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我能否以一種「理所當然的不合群」繼續走自己的育兒路?
2025/04/24
一排排名牌嬰兒車,看似一致和諧,卻隱隱傳遞著一種階層意識。在這個講究集體和規矩的社會中,育兒真的可以自由選擇嗎? 身為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外國媽媽,我開始思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我能否以一種「理所當然的不合群」繼續走自己的育兒路?
2024/10/30
這次來談談我的生產過程吧。
2024/10/30
這次來談談我的生產過程吧。
2024/10/30
我在八月下旬(比預產期晚四天)生下第一個小孩。
2024/10/30
我在八月下旬(比預產期晚四天)生下第一個小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