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完全血運重建術的必要性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冠狀動脈完全血運重建術的必要性探討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 (ACS) 患者

🔴 許多研究顯示,在 ST 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STEMI) 患者中,完全血運重建術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塞,以及重複血運重建的風險。 🔵 然而,完全血運重建術 並未顯著降低死亡率。 🟢 其主要效益來自於 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治療策略建議:

  • 對於 無休克 的 ACS 患者,完全血運重建術為 一級建議 (Class I)
  • 對於 休克 的 ACS 患者,不建議 在同一次手術中進行完全血運重建術 (三級建議 (Class III))。

特殊病灶考量:

  • 對於某些病灶,例如 慢性完全阻塞 (CTO),可考慮不進行完全血運重建術。
  • 若患者 無症狀射血分數 (EF) 保留,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支持 CTO 開通的益處。
  • 對於供應 無活性心肌缺血區域較小 的血管,可考慮不進行完全血運重建術。

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

🔵 非隨機試驗的數據顯示,完全血運重建術可能改善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預後,其結果與 ACS 患者的隨機試驗結果相似。 🟢 完全血運重建術,特別是 解剖學上的完全血運重建,可以 提高生活品質,特別是對於 經常發生心絞痛 的患者。 🟢 與保守治療策略相比,完全血運重建術可以 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並 減少心絞痛的發生

治療策略建議:

  • 目前尚無針對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的特定指南建議。
  • 但根據現有數據,2024 年的最佳血運重建策略應以完全血運重建為目標
  • 如果無法透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達成完全血運重建,則應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CABG)。

結論

  • 對於 ACS 患者,完全血運重建術的必要性 取決於患者的臨床狀況和病灶特徵
  • 對於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完全血運重建術 可能改善預後和生活品質,但需要更多隨機試驗來證實。
  • 心臟團隊 應共同評估患者的狀況,並制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3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最致命的急性胸痛之一,死亡率每小時增加 1%,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病人可能在數小時內死亡。根據研究,48 小時內未治療的死亡率高達 50%,因此快速診斷與分級治療至關重要。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主動脈剝離的機制與高風險族群 ✅ 如何
Thumbnail
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最致命的急性胸痛之一,死亡率每小時增加 1%,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病人可能在數小時內死亡。根據研究,48 小時內未治療的死亡率高達 50%,因此快速診斷與分級治療至關重要。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主動脈剝離的機制與高風險族群 ✅ 如何
Thumbnail
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急症中的高致死性疾病。快速辨識和及時處置是EMT的核心任務,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預後。 1.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制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常見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
Thumbnail
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急症中的高致死性疾病。快速辨識和及時處置是EMT的核心任務,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預後。 1.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制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常見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
Thumbnail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以前許多心臟疾病需要外科團隊進行處理,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導管技術也逐步跟上,造福了不少患者。今天就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為前提,簡單聊聊導管技術為什麼能減少病人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吧!
Thumbnail
  以前許多心臟疾病需要外科團隊進行處理,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導管技術也逐步跟上,造福了不少患者。今天就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為前提,簡單聊聊導管技術為什麼能減少病人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吧!
Thumbnail
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
Thumbnail
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
Thumbnail
劉言彬醫師指出,植入式心臟電子儀器(CIED)遠距監測系統能夠整合各種數據、資料,包括檢驗報告、生理參數與訊號等,利用媒體科技系統,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爭取治療時效。
Thumbnail
劉言彬醫師指出,植入式心臟電子儀器(CIED)遠距監測系統能夠整合各種數據、資料,包括檢驗報告、生理參數與訊號等,利用媒體科技系統,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爭取治療時效。
Thumbnail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器官,已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以及養分,當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時,將會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壞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
Thumbnail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器官,已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以及養分,當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時,將會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壞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
Thumbnail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Thumbnail
由於COVID 19 病毒大流行 我們都將醫學注意力集中在治療受影響的COVID 19 患者和保護他人免受COVID 19感染上但是 我們如何照顧非COVID 19 相關重病患者? 最近愈来愈多文章告知我們,在疫情流行的國家,醫院急診的急性冠心病的病例變少了、中風住院下降了、取而代之 是心臟驟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