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最致命的急性胸痛之一,死亡率每小時增加 1%,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病人可能在數小時內死亡。根據研究,48 小時內未治療的死亡率高達 50%,因此快速診斷與分級治療至關重要。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主動脈剝離的機制與高風險族群
✅ 如何透過疼痛特徵快速懷疑主動脈剝離?
✅ 影像學診斷策略(CTA vs. TEE vs. POCUS)
✅ 緊急治療原則與手術適應症
主動脈剝離 是指 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流進入中層,導致主動脈壁分離,進而影響血流供應或造成主動脈破裂,危及生命。
🔴 A 型主動脈剝離極為致命,需立即手術,否則死亡率極高!
✔ 高血壓病史(最主要危險因子)
✔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 或 Ehlers-Danlos Syndrome(膠原病)
✔ 主動脈瓣二葉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
✔ 懷孕後期(血流動力學改變)
✔ 可卡因或安非他命使用史(導致高血壓與血管損傷)
📌 「高血壓 + 撕裂性胸痛」一定要考慮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的疼痛特徵不同於其他胸痛病因,應特別留意以下症狀:
📌 「突發 + 撕裂痛 + 放射至背部 + 血壓不對稱」= 高度懷疑主動脈剝離!
📌 ⚠️ 需特別注意無痛性主動脈剝離,常見於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
當懷疑主動脈剝離時,影像學診斷是確診的關鍵。
📌 首選:CTA(最快速、最精確),若病人不穩則用 POCUS 或 TEE
1️⃣ 立即建立兩條大口徑 IV,補液穩定血壓
2️⃣ 降壓治療(目標 SBP 100-120 mmHg,HR < 60)
✅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極為致命的急性胸痛,必須迅速診斷!
✅ 疼痛特徵:「突發 + 撕裂痛 + 放射至背部」應高度懷疑
✅ CTA 是診斷首選,若病人不穩可用 POCUS / TEE 快速評估
✅ Stanford A 型需緊急開刀,B 型可先藥物控制血壓
「高血壓 + 胸背撕裂痛 = 立即考慮主動脈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