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急症中的高致死性疾病。快速辨識和及時處置是EMT的核心任務,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預後。
1.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制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常見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狀動脈痙攣。
2. 臨床表現:如何快速辨識?
- 典型症狀:胸痛
- 壓迫感或緊縮感的胸痛,常位於胸骨後,可能放射至左肩、下顎或上腹部。
- 疼痛通常持續超過20分鐘,且不因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完全緩解。
- 伴隨症狀
- 呼吸急促、冷汗、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
- 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僅表現為不典型症狀,如疲倦、上腹不適或呼吸困難。
- 生命徵象異常
- 心電圖特徵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 在12導聯心電圖中,出現特定導聯的ST段抬高,提示完全阻塞的冠狀動脈。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 無ST段抬高,但可能有T波倒置或ST段壓低,需結合病史和血液檢查(如心肌酶)進一步診斷。
3. EMT的處置要點
- 快速辨識與評估
- 詢問病史:使用OPQRST分析胸痛特徵,結合SAMPLE病史確認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
- 檢查生命徵象:監測血壓、脈搏、呼吸速率與血氧飽和度。
- 立即氧氣供應
- 如果SPO2低於94%,立即提供高濃度氧氣(面罩6~10 L/min)。
- 注意:無低氧時避免過度給氧,以防引起氧化應激。
- 給予急救藥物
- 阿司匹林:口服300毫克,幫助抑制血小板聚集。
-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幫助緩解胸痛與改善心肌供血,但需警惕低血壓。
- 嗎啡(如有需要):用於控制劇烈胸痛,但需謹慎使用,避免加重低血壓或呼吸抑制。
- 心電圖檢測與解讀
- 進行12導聯心電圖檢查,確定是否為STEMI。對ST段抬高的患者需快速通知醫院,啟動心導管室準備。
- 建立靜脈通路
- 建立靜脈注射或骨內注射(IO)通路,準備給予後續藥物或液體治療。
- 迅速後送
- 將患者送至具備心導管室的醫院,目標是90分鐘內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
4. 特殊情境的處置考量
- 不穩定的患者
- 如果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收縮壓<90 mmHg)或心跳過慢(<50次/分鐘),需謹慎給予硝酸甘油並立即通知醫院。
- 心臟驟停的處置
- 若患者在運送過程中突然發生心跳停止,立即進行高質量心肺復甦(CPR)並使用AED去顫。
- 高危患者的監測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存在多重併發症者需特別小心,隨時監測血壓、心率和血氧。
5. 案例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現場處置
案例:辦公室突發胸痛的患者
一名56歲男性在辦公室突感胸痛,伴隨冷汗和呼吸困難,撥打119後EMT到達現場。
現場處置:
- 病史詢問與初步檢查:
- 主訴胸痛,放射至左肩與下顎,疼痛評分為8分(1~10)。
- 血壓100/60 mmHg,脈搏110次/分鐘,SPO2為92%。
- 快速干預:
- 提供氧氣(面罩8 L/min)。
- 給予阿司匹林300毫克口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 心電圖檢查:
- 12導聯心電圖顯示II、III、aVF導聯的ST段抬高,確診為STEMI。
- 後送與醫院通報:
- 通知最近的心導管室醫院,報告患者狀況和STEMI診斷。
- 在運送途中持續監測生命徵象與心電圖,患者到院後直接進行緊急心導管介入術(PCI)。
結果:
患者在黃金90分鐘內接受治療,成功開通堵塞的右冠狀動脈,最終恢復良好。
6. 結語
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是分秒必爭的生命接力。EMT需熟練掌握典型與不典型症狀的辨識,結合心電圖與臨床指導進行快速干預。同時,與醫院緊密協作以縮短救治時間,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