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進到心導管臨床之前,我最有印象的是日劇《醫龍》第三季,心臟內科的導管技術能大大地減少外科心臟手術以及後續復原時間,造成醫龍團隊(心臟外科)的手術越來越少。
以前許多心臟疾病需要外科團隊進行處理,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導管技術也逐步跟上,造福了不少患者。今天就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為前提,簡單聊聊導管技術為什麼能減少病人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吧!
傳統心臟外科手術,需要將胸腔打開,有些臨床人員會說「開心」手術。開心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不只要將胸部的肌肉組織切開,還需要把肋骨鋸開,才能把心臟露出來。在胸口開一個比拳頭大的洞(20~ 30公分不等,要比你的心臟大才能做手術),光用想的一般人都會有點發抖吧?
導管技術目前臨床常用的兩種導鞘尺寸:6Fr/7Fr(導管尺寸的量度單位是French,6Fr/7Fr大約2.00mm/2.33mm),這勘比原子筆芯大小的傷口,比起傳統外科開心,可以算是「微創」手術了(註:微型創口)。而且進行心導管手術,除非本來就失去意識狀況,是不會進行全身麻醉的,只會在放置導鞘位置(手腕處饒動脈或鼠蹊部股動脈)進行局部麻醉。
要從全身麻醉的狀態回復到意識清醒的狀態,是需要時間的。而局部麻醉,就跟你去看牙醫手術類似,你人都是清醒的,風險相對低。
傷口的照護與復原時間與傷口大小有正相關,傷口越大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復原。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受傷的經驗,小傷口通常清潔乾淨做好消毒後,也不需特別包紮,幾天就結痂了;大面積或深一些的傷口,還需要換藥(避免感染用)、包紮或覆蓋敷料防水,時間也需要久一點才能讓組織復原。
今天介紹冠狀動脈疾病經過心導管手術能大大減少手術及術後復原時間,是基於非緊急狀況,而且手術順利成功,並排除所有特殊狀況為前提。也並非所有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都適合心導管手術,在一些狀況與考量下,外科手術依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優勢,這些都必須跟你的主治醫師進一步討論,選擇最適合你的手術療程。
下一篇,將和你分享導鞘是什麼,以及導管技術的基本概念。
我是一名醫事放射師,經歷兩年核子醫學技術員臨床培養,現任心導管技術員(201709~),不定期與您分享我所知道的放射線知識以及心導管技術經驗。
如有疾病相關問題,請諮詢您信任的醫師或醫療院所,本人文章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