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火星到底有沒有留存生命遺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火星(感謝ESA & 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RSSD/INTA/UPM/DASP/IDA提供)

火星(感謝ESA & 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RSSD/INTA/UPM/DASP/IDA提供)


太陽系中的適居帶(habitable zone)(圖一)範圍不僅包含地球,也涵蓋了火星。但由於火星的內核已經冷卻,無法產生熱對流,因此磁場消失,無法像地球一樣有效防禦太陽風的侵襲。使火星的大氣容易被太陽風剝離至太空中,導致大氣極為稀薄,進而使火星表面的環境變得寒冷而乾燥。儘管如此,火星上仍殘存部分水資源,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大氣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根據火星表面類似水流沖刷形成的條痕,推測約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擁有海洋(當時火星尚有磁場)(圖二)。這一推論讓人激起了火星是否曾經存在過生命的問題。

(圖一)適居帶(感謝NASA提供)

(圖一)適居帶(感謝NASA提供)


(圖二)火星曾經有海洋?(單位:十億年)(感謝NASA提供)

(圖二)火星曾經有海洋?(單位:十億年)(感謝NASA提供)


然而,追溯火星是否孕育過原生生命,探討的文獻並不是很多。在搜尋文獻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篇談論地球生命是否曾到過火星的綜述文章。起初讀摘要時,我個人對這種可能性感到懷疑,但在閱讀全文後發現,這樣的機率既然不是零,便有它有趣之處。

地球上的生命歷經數十億年的演化,細菌自新太古代(28至25億年前)到今日持續存在,有許多物種演化出能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能力。天體生物學家曾將特定物種的細菌養殖在模擬火星的環境中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態,條件有稀薄的大氣壓、低濕度、低溫、高輻射等。其中包含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各種甲烷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 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 Methanothermobacter wolfeii, 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各種藍綠菌(Tolypothrix byssoideaGloeocapsopsis pleurocapsoidesSymploca sp.)都能在模擬的火星環境中生存下來。如果它們埋藏在岩石或土壤中,也可以相對減少許多輻射的傷害。此外也不乏真核生物的真菌與地衣(真菌與藻類或藍綠菌的共生體)生存下來。

也曾有研究者將地衣放置於NASA的國際太空站(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中培養18個月,仍保有正常的生物代謝。會做這幾項實驗其一是瞭解並猜測現在火星環境到底有沒有可能存在微生物的生命形式,其二是地球的微生物是否能在火星上生存。

為什麼火星可能存在地球生命?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知道空氣中存在許多細菌、細菌內孢子、真菌孢子。有項研究曾採樣地球大氣77公里高處的中氣層(mesosphere)觀察是否依然存在微生物與相關物質,發現還可採集到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微球菌(Micrococcus)等細菌,以及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蠅卷黴(Circinella muscae)、產黃青黴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真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4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生物學-綜合(付費)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6會員
334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仔細聞,每一種風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Thumbnail
仔細聞,每一種風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只有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們生活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 在一個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好朋友。 他們分別是,小紅:一種能產生乳酸的細菌,它們喜歡吃糖,會把糖轉化成乳酸。 小黃:一種能產生酶的細菌,它們會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 小綠:一種能產生抗生素的細菌,它們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只有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們生活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 在一個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好朋友。 他們分別是,小紅:一種能產生乳酸的細菌,它們喜歡吃糖,會把糖轉化成乳酸。 小黃:一種能產生酶的細菌,它們會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 小綠:一種能產生抗生素的細菌,它們
Thumbnail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Thumbnail
地球最早的生命體應該是微小的球狀體包含著生命物質,而在力學上,有許多行為應該與泡泡很像。不過,隨著細胞內外環境的改變,細胞和細胞膜的機制也會跟者不斷改變。狀態便得更穩定,開始展現出許多與泡泡不一樣的行為。
Thumbnail
1-1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 你一定聽過細胞,但卻想不起來裡面在講什麼,對吧?沒關係! 在講細胞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什麼是「生命現象」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小或是形狀都不相同,就像狗跟貓,牠們長得不一樣,但是牠們都被叫做生物(這裡的生物泛指動物,微生物、病毒等) 那我們要怎麼分辨是否為生物
Thumbnail
1-1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 你一定聽過細胞,但卻想不起來裡面在講什麼,對吧?沒關係! 在講細胞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什麼是「生命現象」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小或是形狀都不相同,就像狗跟貓,牠們長得不一樣,但是牠們都被叫做生物(這裡的生物泛指動物,微生物、病毒等) 那我們要怎麼分辨是否為生物
Thumbnail
勾勒出神祕奇特、深邃豐富的謎樣菌菇世界。繼植物界、動物界後,歡迎來到菌菇博物館,了解神祕又迷人的真菌與蕈菇!真菌堪稱世界上人類誤解最多、了解最少的物種,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大約有220萬到380萬種真菌,但迄今已辨識出的種類只有5%。
Thumbnail
勾勒出神祕奇特、深邃豐富的謎樣菌菇世界。繼植物界、動物界後,歡迎來到菌菇博物館,了解神祕又迷人的真菌與蕈菇!真菌堪稱世界上人類誤解最多、了解最少的物種,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大約有220萬到380萬種真菌,但迄今已辨識出的種類只有5%。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