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6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前言
在「邏輯投資」最近六年轉變投資風格的過程當中,自己的投資組合與操作方式經歷了2020年疫情爆發、2022年全球通膨危機帶來的股市回撤、2024年川普「解放日」引發的全球股市大跌,但都成功存活下來,整體來看也僥倖獲得跑贏大盤的成績。
在這個過程當中,「邏輯投資」有一個感悟,就是我會開始建議投資人透過嘗試與摸索,儘可能去建立一套「兼具分散性、集中度、輪動性的投資組合」。
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確實我們在「投資策略思考|價投好難〈4〉:「好股囤積症」?在投資道路上,其實你不必什麼好東西都要擁有!」一文曾經提醒讀者投資組合不應過度分散,而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多次提到:
分散投資是對無知的保護。對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來說,這幾乎沒有意義。
Diversification is a protection against ignorance. It makes very little sense for those who know what they're doing.
我們相信,如果集中投資能提升投資者對企業深入思考的程度,以及在購買前對其經濟特性有更高的信心,那麼這種策略或許不僅不會增加風險,反而會降低風險。
We believe that a policy of portfolio concentration may well decrease risk if it raises, as it should, both the intensity with which an investor thinks about a business and the comfort level he must feel with it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before buying into it.
下面這段話,巴菲特對「集中投資」的概念解釋得更清楚:
我對分散投資有兩種看法。如果您不是專業投資者;如果您的目標不是以管理資金為生,我相信極度分散投資。我相信98%或99%——也許超過99%的人應該廣泛分散投資並且不進行交易。這會引導他們選擇成本非常低的指數基金。他們所做的只是擁有美國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決定擁有美國的一部分是值得的。我完全不反對——這是他們應該採取的方法。
但如果您是專業投資者,如果您打算選擇股票,那麼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您足夠優秀,您應該集中投資。分散投資是對無知的保護。我的意思是,如果您想確保相對於市場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您就擁有一切。這沒有什麼錯。對於那些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分析企業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完全合理的方法。
但如果您知道如何分析企業並評估企業,擁有50隻股票或40隻股票或30隻股票,可能是瘋狂的。因為很可能沒有那麼多個人能夠理解的優秀企業。而擁有一些超級優秀的企業,然後將資金投入到您吸引力名單上的第30或第35位,而不是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第一位,這在查理和我看來是瘋狂的。這是慣常做法,如果您只需要達到平均水平,這可能會保住您的工作。但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承認,您並不真正了解您所擁有的企業。
「邏輯投資」完全認同巴菲特的觀點,作為產業與企業研究,以及市場價值與價格落差的求道者,「邏輯投資」認為既然已經選擇採取「主動投資」的策略,並對公司進行深入研究,自然應該要適度集中持股,儘可能地在自己有把握的投資標的上增加曝險(投資部位),提升贏得高報酬的機會,而非學習被動投資者(投資指數型ETF的投資人)去買各式各樣的股票(與其這麼做,不如直接買ETF就好),在同樣的分散基礎上,徒增不必要的交易與研究時間成本。
換言之,作為主動投資者,你的投資組合應該「適度集中」,然而本文則是要反過來探討「適度分散」與「投資組合輪動性」對投資者的幫助,並給出作者對於建立投資組合的經驗與建議。
這樣說吧!如果我們將投資指數型ETF(如VT、VOO、0050等)視為股票投資者的長期合理報酬,那麼本文所追求的,就是能否比投資大盤的人多承擔一些風險,而且這個風險(波動)是我們有能力去承受的,並且最終這能為我們帶來比大盤更多一點的回報,同時還提供主動選股投資的樂趣、知識與成就感。
關於「集中投資」的觀念,建議讀者可以閱讀「下重注的選股智慧:顛覆分散投資配置,巴菲特、蒙格等8位卓越投資者的超凡布局心法」這本書,相信會有更深的體悟。

為何需要「適度分散」?
為何我會建議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分散」、「輪動」的概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