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素食者」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南韓最近一波「黑白大廚」再度在娛樂事業的版圖中又開啟了新的疆域,不的不佩服他們的創意與企劃又成功掀起了全球的狂潮,先不論這狂潮會不會帶動南韓整體觀光旅遊和美食王國的地位,連全世界文壇中至高無上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被南韓作家「韓江」一舉拿下,這個全世界作家頃生命之力角逐的一生榮耀,首次頒發給亞洲的女作家,這實在無法讓人小覻,這幾年透過影視作品的呈現,確實有明顯感受到南韓一股由外而內的翻轉正在積極醞釀中。


自從2019年韓國作家趙南柱「82年次的金智英」同名小說改拍成電影,當時就造成很大的回響,更在拍攝此片的同時造成南韓輿論的撻伐,有些聲音認為這是一部女性無病呻吟的電影,認為是劇中女主角日子過太好才會想東想西搞到精神出問題,劇中演員更在拍攝期間承受極大的社會壓力,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抵擋這部片的呈現。


這是引起我對南韓社會女性的現況開始關注的開端,比對台灣的現況身為女性的我可從中得到些共感的情境,但對劇中的一些情節與議題似乎同時感受到南韓女性的現況更為壓抑,她們承受的環境與氛圍也相對更為沈重,台灣這一路走來雖然也是篳路藍縷跌跌撞撞,但「女性自覺」之路也因有更多內在力量的覺醒與集結漸漸看到明亮的曙光。


「素食者」是作者「韓江」在2004年的作品,2007年集結成冊出版並在2016榮獲英語文學界大獎「布克獎」的肯定,她過去在受訪時表示「1980年發生的光州事件改變了我的人生」,也開始對人類產生根源性疑問的契機,這樣的念頭藏在他心中也是開始透過長篇小說「素食者」開始探究問題的解答。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女子「拒絕吃肉」開始,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前兩個部分是以「男性的視角」來描述故事,首先透過這位女子的「丈夫」敘述整個事件對他個人的影響以及感受,他的妻子「不再吃肉」的決定對他生活影響很大,除了早餐的餐桌上不會再出現肉類食物之外,妻子不喜歡穿內衣的行為也讓他無法理解頗為困擾,他自述當初就是喜歡妻子的平凡才和她結婚,因為平凡的妻子讓他得以在婚姻中安然過日子,無感於妻子一直重複提到的夢境,「妻子在我無法進入,無從得知,也不想了解的夢境中漸漸消瘦。」


日子依然照樣運行,但這位丈夫面對拒絕吃肉的妻子不再平凡頗為苦惱,束手無策之下轉而向岳父岳母求救,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妻子的原生家庭更聯手勸說並強行餵她吃肉,導致妻子以更堅決的怒吼和激烈的手段表達拒絕之後,便以精神出問題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


因為「不想吃肉」的行為所引發的一連串強加在他妻子身上的荒謬,始終無法引發他真心了解妻子的內心世界,反而因此加速離開。


從這位男性的描述中得知他對婚姻赤裸的想法,即便妻子仍然正常打理家務,這位男子還是無法接受妻子不想吃肉的決定!他懷念以往平淡如水日復一日的生活,讓他可以不用擔心妻子看待他的眼光,也可以不再為博取芳心而努力,因而平靜維持五年的婚姻。


他始終無法理解妻子「拒絕吃肉」是對「平淡生活」與他的「自私漠視」發出的反制行動,妻子的夢境正是一個受禁錮靈魂深沈的吶喊及後續一步步更加劇的反動。


第二個段落轉換成另一位男性(姐夫)的視角接續事件的後續發展,身為藝術家的他眼中的這名素食者女子~英惠,雖和自己的妻子身上流著相同的血,但卻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小姨子在他的目光中散發出充滿了樹木未經修剪的「野生力」,藉由她身上的「胎記」為慾念的起點展開的藝術創作,以彩繪花朵植物為外衣成為了越界的激情加速器,探索連結到最終慾望結合,兩個靈魂間真實的相遇與顫動。


「夢?啊,臉…..對了,你說過夢裡的臉。」「什麼臉?誰的臉?」「…..每次都不一樣。有時是熟悉的臉,有時是陌生的臉,也有佈滿血絲的臉….有時還會夢到腐敗潰爛的臉。」「我以為不吃肉,那些臉就不會再出現,但是並沒有。」這是第一次有人關心討論著讓「英惠」如此害怕的夢境, 雖然此刻他們感到靈魂的昇華與救贖,但沒想到天亮之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個炸裂的瘋狂世界。


第三個階段回到「英惠」的姊姊「仁惠」的「女性視角」來觀看事件發生的後續,同為手足的兩人在相同的原生家庭成長,卻長成截然不同的個性和命運,對倆姐妹而言她們是相依的命運共同體,但社會化較為成功的姊姊(仁惠)相對承擔命運的阻抗的耐受性就高了些,她也無法理解妹妹(英惠)為何不按照命運寫好的劇本來走,徒增她承擔妹妹的照護責任的難度,最後竟成了事件中最受傷且不堪的人,她內心憎恨著妹妹放縱自己的精神跨越疆界,她無法原諒妹妹的不負責任。


但日子還是要過,她還是繼續照護著妹妹在精神醫療院所的開銷,這位姊姊也反思著一路和妹妹長大的過程中,妹妹似乎一直都是孤獨的存在,他們雖然都歷經着原生家庭父親長期以來的家暴,但生為長女的他因為要代替母親分擔家務所以父親對她會收斂些,然而,溫順且固執的妹妹英惠卻不懂看父親的臉色行事,默默承受這一切,如今她明白那時身為長女的她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因為早熟,而是出於卑怯,那僅僅是一種求生存的方式罷了。


「從小她就擁有着白手起家的人所具備的堅韌性格和與生俱來的誠實品行,這讓她懂得必須獨自承受生命裡發生的一切。身為女兒,姊姊,妻子,母親和經營店鋪的生意人,甚至作為在地鐵裡與陌生人擦肩而過的行人,她都會竭盡所能地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藉由這種務實的個性,她才得以在時間的洪流中克服一切困難。」這是作者對這位姊姊的描述,其實也間接描繪出現代社會對女性「全方位」的期待與枷鎖。


隨著時間的流逝,妹妹在精神病院的狀況愈發失控已由「不吃肉」演化為「不進食」,將自己視為「植物般」的生存方式,讓整個醫療院所束手無策,姊姊也在這段期間心力交瘁,看著已不成人形的妹妹也彷彿看見此刻的自己,在她既罪惡又心疼的回溯著妹妹的過往在哪一個環節開始不對勁,自己有沒有試著阻止一切發生的可能?在對自己的先生和妹妹聯手創造的事件中,她從滿懷恨意中漸漸看出以往沒有看見的面向與含義,在自己也開始出現了一連串無解的夢境和身體變化,甚至有了放棄生命的念頭時,她才終於能體會妹妹所承受的痛苦,並升起對妹妹的理解與共感。


終於在最後一次醫療院所強制對妹妹灌食的瞬間,姊姊從身體裡衝出一股力量,她發出歇斯底里的哭喊聲:「住手!快停下來!你們快住手!」「求求你們住手,住手吧…..」這穿透時空的吶喊如果早一些來到,或許妹妹英惠的人生會開展出另一個樣貌。她終於懂了妹妹曾經對他說的那句:「姐….世上所有的樹都跟手足一樣。」


這個揪心的段落我反覆讀了兩次,才真正讀懂並感受到這對姐妹埋在內心很苦楚的糾結,含淚讚嘆作者「韓江」魔幻寫實的深厚功力,透過情境的堆疊虛實的轉換,挖掘出泥土底下盤根錯節的陰影背後最初衷但被埋藏的愛!


當仁惠回想妹妹那一連串她當時無法理解的痛苦夢境,在彌留的時刻她貼在英惠的耳邊,一字ㄧ句說道:「在夢裡,我們以為那就是全部,但你知道的,醒來之後才發現那並不是全部…..所以,有一天,當我們醒來的時候….」


我想故事最終這段文字是作者「韓江」對著還在父權主義架構中被壓制的韓國社會女性發出最誠摯的呼喚,在悲傷的故事結局中也重新點燃希望的火光。


透過以「植物」貫穿為意象隱喻的悲傷故事,「不吃肉」也暗示著抵抗現今社會集體弱肉強食的過度消費行為,英惠說穿了也並非「素食主意者」,只是純粹選擇吃素來躲避惡夢的出現如此而已,但此舉違背自私丈夫的期待,也不符合一般大眾的期待,後續集體社會加諸在她身上的標籤與道德勸說,其實與「暴力」是沒兩樣的。


人的「主體性」應該不分「性別」與「角色」「身份」與「地位」而有所差異,讓單純的「我」做忠於「自己」的選擇是人的基本權利,當「父權社會」以各種親情或道德約束來綁架「女性自我意志」的行為,就要靠更多的「集體自覺」來「發聲悍衛」才能生出翻轉的力量,這點很慶幸台灣已經走入了充滿荊棘的一段路也漸漸看到些許曙光,也相信南韓社會在不久的將來會慢慢集結出翻轉改變的力量。


這是一本看了就會停不下來的書,故事的鋪陳讓人想一直看到最後,也在過程中感受到主角所遭受到的是我們無法想像但也似曾相似的處境,透過視角的轉移來看整個事件中的集體荒謬。


「平靜的粗暴」是書末文學評論家為這個故事點出的盲點,也讓人反思是否我們也曾經參與了其中的角色而不自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晴-avatar-img
2024/11/23
謝謝艾利精彩的導讀。跳脫他人的期待而活,就像對抗整個集體意識那般困難。但我也相信集體自覺終將到來...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3
心晴 整個故事情節還有一些要自己體會喔,韓江的文字充滿了獨特意境會有很不同的閱讀體驗😊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11/22
自從聽說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作家韓江後,也上網看了關於她的代表作《素食者》的介紹,但無論是書商的簡介,還是新聞的短評,不知為什麼,我看得一頭霧水耶,我真是太沒慧根了。 所幸看了艾莉的小日子寫的這一篇,分析了寫作的架構,也解釋了素食的原因,讓我略懂作家想表達什麼。謝謝艾莉的小日子。❤️ 以我個人的淺見,在東亞國家裡,台灣社會對女性的態度算是比較開明友善的,希望這條路上我們能夠穩健地行遠。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2
陽台觀察者 我也有同感,台灣女性的主題意識經過近幾十年的進化與發展,已經算是相對成熟,台灣的整體社會氛圍也是有同步提升往自由開放的路邁進。 感謝陽台先生對文章的鼓勵😊
Claydee-avatar-img
2024/11/23
謝謝艾莉小姐,寫得很詳細而且仔細,讓我喚起回憶!(書剛出的時候很快看一次,現在幾乎全忘光了😂)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3
Claydee 現在再讀一次應該會有更深的感悟喔~謝謝鼓勵😊
Jeanne     -avatar-img
2025/02/27
謝謝艾莉的推薦,已預約圖書館書籍,好期待~如果喜歡韓國文學的話,我也推薦柏青哥和謊言這兩本書,講述移民家族和世越號的故事😊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Jeanne 謝謝Jeanne的推薦,我也放入書單中,期待日後一起交換心得喔😊🧡
小步隨安-avatar-img
2025/01/13
看了艾莉精闢的介紹,我的書單又多了一本了....😁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7
小步隨安 很值得一看喔😊
avatar-img
艾莉小姐的沙龍
90會員
119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壯烈的旅行,生活就是沿途的風景。 帶著心出發,創造未知的旅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 女人一生 嫁的不是丈夫,是家庭。累得不是身體,是心理。 忍的不是脾氣,是婚姻。要的不是同情,是同理。 愛的不是自己,是能依靠的你。 當第23對染色體不一樣時,男女就不再平等。 但是做為夫妻,我們卻可以對等。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 女人一生 嫁的不是丈夫,是家庭。累得不是身體,是心理。 忍的不是脾氣,是婚姻。要的不是同情,是同理。 愛的不是自己,是能依靠的你。 當第23對染色體不一樣時,男女就不再平等。 但是做為夫妻,我們卻可以對等。
Thumbnail
偶然開始了《浪漫醫生金師傅2》,裡面有一個情節特別觸動我:有一位來自東南亞的太太遭受韓國丈夫家暴,被主角李聖經發現,在醫院掀起一輪風波。詳細我就不劇透了,反而想帶大家認識當中反映的韓國農村社會現象。
Thumbnail
偶然開始了《浪漫醫生金師傅2》,裡面有一個情節特別觸動我:有一位來自東南亞的太太遭受韓國丈夫家暴,被主角李聖經發現,在醫院掀起一輪風波。詳細我就不劇透了,反而想帶大家認識當中反映的韓國農村社會現象。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