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雛菊》——超現實、挑戰觀者秩序忍受度的反極權女性主義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的時候。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讓畫面不斷跳躍,時不時穿插的各種物體的刺激(花朵、木屑、鎖頭)與反覆變化的顏色(黑白、全彩、紅色、藍色、黃色)一再刺激著觀者。這是一部不好理解,有多方面詮釋的電影。歸結之後,我會以女性主義、存在與虛無、食物及戰爭與極權這三個面向介紹——

顛覆刻板印象的女性主義電影

《野雛菊》全然聚焦在兩位女主角的生活,服裝、化妝、美食、花朵、日光浴等這些描寫男人的陽剛電影中被視為配角、背景的元素,在本片都是重頭戲。

片中兩人身穿美麗長裙,反覆地出現在服裝間調整衣服妝容;多次與老男人的聚會裡,不忘把握良機大啖美食;造訪花園的場景反覆出現,一張張充滿花朵的圖像也反覆出現;許多閃逝而過的日光浴畫面,搭配著多種鮮明顏色抽換。

色調不斷轉變的日光浴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色調不斷轉變的日光浴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愛情抑或是男性,在片中處於被女性把玩的地位。兩位女子數次和不同老男人上餐館 Dating 享用佳餚,讓對方以為自己在談戀愛,實則讓對方掏出大把鈔票供自己享受美食,最後毫不留情地在火車出發之際離開對方,從來沒有真的不捨過誰;對金髮少女念念不忘的男性來電,訴說愛意時,女人們將電話擴音,在房間裡聊著自己的事情,剪著海報,將棒狀似陰莖的香腸、黃瓜、香蕉,及水煮蛋一個個剪斷、送入口中;牆上、天花板上,寫滿著那些過往約會過的男性名字,他們的名字幾乎可以集滿字母的開頭了;兩人一邊泡澡,一邊將男人的剪影放入混雜著各類食物的泡澡水裡。

餐廳約會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餐廳約會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剪去、切割食物的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剪去、切割食物的場景 © Věra Chytilová

「這是我不懂的點,為什麼他們要說『我愛你』?你懂嗎?為什麼他們不講,比方說,『蛋』?」

女人們不需要男人的愛,男人的愛被玩弄於他們的指掌間,是無聊時的消遣,是享受奢華美食時的付帳對象。在 1960 年代,她顛覆著女性必須仰賴男性生存的規則。

存在與虛無之探討

女主角們的對話內容以簡潔的句子組成,在看似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言談之間,其實數度討論的關於「存在」、「意義」的課題。

電影開頭,兩人的談話是——

黑髮少女:「世界的一切都越來越糟。」
金髮少女:「如果一切都越來越糟⋯⋯」
黑髮少女:「我們也變得一樣糟!」

搭配開頭穿插的爆炸、高樓倒塌場景,世界的確越來越壞,那我們也可以一起變壞。如果這個世界淪陷了,那我們也一起淪陷。

「這有差嗎?」(Vadí?)
「沒差。」(Nevadí!)

這段確認萬事萬物意義的對話反覆出現,且多是以笑鬧的口吻討論這個字面上看似嚴肅的議題。它出現的場景包含開場的討論,以及後來爭吵中用剪刀「分割」了彼此的頭與身,一句話、一個行為、一件物品,其差異對於兩人來說,並無所謂。捷克文中,一個動詞能表達其時態、人稱,也可單獨作為句子,否定形式加上「ne」即可。音節簡單又富有韻律感,也成為貫穿全片的其一元素。

"Vadí?" "Nevadí!" © Věra Chytilová

"Vadí?" "Nevadí!" © Věra Chytilová

在兩人泡澡的場景中,黑髮少女問金髮少女:「你怎麼知道你存在?」「因為有你」「當然,不然就很難證明了。你沒有在這裡登記,沒有工作,完全沒有你存在的證明。」點出了兩人對於自身存在焦慮的議題。

兩人在農場,與後來的大街上,完全不受身旁男性注目時,金髮少女對於自己在他們眼中於無形感到及其慌張,延伸討論身旁存在的一切為何存在(為何這裡有水?這裡有河?為何感受到寒冷?)

兩人在和上盪著小船,相互問著存在的問題 © Věra Chytilová

兩人在和上盪著小船,相互問著存在的問題 © Věra Chytilová

回程看見自己從農場偷來享用過後留下的農作殘渣,終於確認了自身的存在,兩人張大雙手步行在大街上,反覆說著「我們存在、我們存在⋯⋯」

兩人行在大街上,反覆說著「我們存在、我們存在⋯⋯」© Věra Chytilová

兩人行在大街上,反覆說著「我們存在、我們存在⋯⋯」© Věra Chytilová

最後闖入饗宴現場大吃大喝的橋段裡,電影畫面全彩,搭配著滂礡音樂,最後在餐桌上「走秀」時也節奏輕快。被趕出現場、落入水中之後,兩人大聲呼救,「因為我們變壞了」「我們不想要那麼壞」。

壞與不壞,存在與否,是兩人最重要的課題。在兩人對於一切道德規則毫不在意、狂放地探索生活過程,他們也亟欲想緊抓著自身存在的線索,尤其是金髮少女。最後鑄下大錯之時,「不願為惡」這件事才又浮上心頭。

食物、戰爭與極權

與全片歡愉的笑鬧聲對比強烈的是電影開頭的爆炸場景,以及結尾兩人頭頂上的水晶吊燈砸下後,出現的核爆畫面。這部電影誕生於 1960 年代,正值冷戰時期,國家又受極權的共產黨統治,導演用隱晦的手法展現了這部電影的抵抗意識。

兩人收拾完畢,平躺在餐桌,水晶燈掉落前 © Věra Chytilová

兩人收拾完畢,平躺在餐桌,水晶燈掉落前 © Věra Chytilová

電影在上映之後,隨即遭到當局以「浪費食物」為由禁播。

全片自由不羈的種種行為,有太多可以讓審查當局感到不安的因素,但那些笑鬧卻沒有實踩著哪條紅線,最後僅能用這條讓人覺得荒誕的理由禁播。

回到當年的時代背景,共產時期平民的生活並不富裕,打著人人平等的名號,實質上能夠吃香喝辣的仍然是掌握權力核心的少數人。電影中,兩位女孩勾引有權勢的男人,或者不請自來地闖入不為他們準備的盛宴,藉此享受無上美食,看似不勞而獲,讓人感到厭惡。然而細想,在當時不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享受既得利益的權貴,又真的值得他們擁有的豪奢生活嗎?

全片結尾的文字寫著「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those who get upset only over a stomped-upon bed of lettuce」,直譯為「這部電影是獻給那些只為被踩過的萵苣床而心煩意亂的人」,有人解讀為她説看似瘋狂的人,其實是反映著世界的瘋狂;有人認為她想要諷刺著魚肉百姓的當權者。而我則認為,她想對那些把握生活每個當下,不畏權勢活出自我,保有對生活感受敏銳度的人致敬。

Referen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珊 Shan的沙龍
12會員
18內容數
#歐陸電影 #捷克新浪潮
珊 S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2
《失翼靈雀》刻畫捷克共產黨執政時期,勞工階級掌權、往日資產階級遭強迫勞動。電影由伊利曼佐 (Jiří Menzel) 改編赫拉巴爾 (Bohumil Hrabal) 的作品,從各個背景與個性鮮明的小人物互動當中,看見新階級秩序下的荒謬,與底層人物的勇敢、相互依靠的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2/08/12
《失翼靈雀》刻畫捷克共產黨執政時期,勞工階級掌權、往日資產階級遭強迫勞動。電影由伊利曼佐 (Jiří Menzel) 改編赫拉巴爾 (Bohumil Hrabal) 的作品,從各個背景與個性鮮明的小人物互動當中,看見新階級秩序下的荒謬,與底層人物的勇敢、相互依靠的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2/07/08
《魔手》(Ruka; The Hand)是部片長不到二十分鐘的動畫短片,映照著四十多年來共產黨在捷克斯洛伐克統治之下,藝術家面對極權政府所承受的打壓。其描寫之深刻,更是千千萬萬個極權社會的縮影,超脫國家、社會限制。
Thumbnail
2022/07/08
《魔手》(Ruka; The Hand)是部片長不到二十分鐘的動畫短片,映照著四十多年來共產黨在捷克斯洛伐克統治之下,藝術家面對極權政府所承受的打壓。其描寫之深刻,更是千千萬萬個極權社會的縮影,超脫國家、社會限制。
Thumbnail
2022/07/01
《夜之鑽》描寫兩名猶太男孩自前往集中營的列車逃亡的故事,全片對白極少,以回憶、幻想、現實交錯的單色調鏡頭,帶領觀者進入男孩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2/07/01
《夜之鑽》描寫兩名猶太男孩自前往集中營的列車逃亡的故事,全片對白極少,以回憶、幻想、現實交錯的單色調鏡頭,帶領觀者進入男孩們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1960年代,正值捷克斯洛伐克的電影新浪潮,彼時新電影百花齊放。薇拉·齊蒂洛瓦大膽地在本片使用各式剪輯手法,創作出這部悖德的實驗電影。只見兩個瑪麗四處為惡,輕視那些肖想他們青春肉體的男性,糟蹋食物......直到一切難以挽救。
Thumbnail
1960年代,正值捷克斯洛伐克的電影新浪潮,彼時新電影百花齊放。薇拉·齊蒂洛瓦大膽地在本片使用各式剪輯手法,創作出這部悖德的實驗電影。只見兩個瑪麗四處為惡,輕視那些肖想他們青春肉體的男性,糟蹋食物......直到一切難以挽救。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野雛菊》的預告片段是兩位花樣年華的女子,片名看似美麗優雅。 實際上,電影本身存在著許多挑戰人們秩序、道德容忍度的橋段,巧妙地將各種美醜對比放在一起,有華麗也有野蠻,有充滿哲理也有無稽荒謬⋯⋯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韓國電影 - 魔女首部曲:誕生 不專業的個人觀後感和劇情爆雷。
Thumbnail
韓國電影 - 魔女首部曲:誕生 不專業的個人觀後感和劇情爆雷。
Thumbnail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兩個誤入殘酷世界的女大學生】 自己在閱讀小說,不管是多獵奇或挑戰人性的故事安排,大多都可以順利消化。但當我知道這故事是「真人真事」或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整個人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一個名為「人性黑暗」
Thumbnail
우리가 우리를 우리라고 부를 때 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兩個誤入殘酷世界的女大學生】 自己在閱讀小說,不管是多獵奇或挑戰人性的故事安排,大多都可以順利消化。但當我知道這故事是「真人真事」或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整個人就會非常不舒服,會有一個名為「人性黑暗」
Thumbnail
像是被逼著嚥下糖果般香甜的毒藥,電影愈像童話,愈敢放膽,愈是直視,代表的愈是悚然的社會現實。
Thumbnail
像是被逼著嚥下糖果般香甜的毒藥,電影愈像童話,愈敢放膽,愈是直視,代表的愈是悚然的社會現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Thumbnail
男主角集合所有理想伴侶特質:世故而睏、略為卑鄙、無上進心、畏首畏尾但情 / 死意堅決。把厭煩穿在腳上走遍世界於是永不擔心踏破無覓還越滾越厚,在愛情的凜然奧義面前卻凋落了臉皮。形容情人如沼澤造成舒緩筆直的深陷;經過荒廢的墓園自言自語:「比起死在這裡,我比較想生活在這裡。」
Thumbnail
男主角集合所有理想伴侶特質:世故而睏、略為卑鄙、無上進心、畏首畏尾但情 / 死意堅決。把厭煩穿在腳上走遍世界於是永不擔心踏破無覓還越滾越厚,在愛情的凜然奧義面前卻凋落了臉皮。形容情人如沼澤造成舒緩筆直的深陷;經過荒廢的墓園自言自語:「比起死在這裡,我比較想生活在這裡。」
Thumbnail
相較《吉娃娃羅曼死》、《再見了,唇》、《熱情花招:當女孩遇上男孩》,掙扎其實不多。《殺不了的他與死不了的她》文本立體在自然以及純真,有些不見的情緒卻能因觀者生活經驗而產生內化,進一步釀造加倍且廣闊的酸甜滋味,彷彿自身其中。
Thumbnail
相較《吉娃娃羅曼死》、《再見了,唇》、《熱情花招:當女孩遇上男孩》,掙扎其實不多。《殺不了的他與死不了的她》文本立體在自然以及純真,有些不見的情緒卻能因觀者生活經驗而產生內化,進一步釀造加倍且廣闊的酸甜滋味,彷彿自身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