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代南韓社會的兩面風景——從《陰影下的她》到《花路阿朱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2金馬影展系列專題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社會階級/身分認同/自我實現等多樣視角切入,紛呈當代南韓社會的動態變化,特別值得再思考其中深意。
圖片來源:《陰影下的她》劇照

將問題攤在陽光之下

無獨有偶,《陰影下的她》與《私密背叛》正好都是由女性導演執導。丁朱里導演先前在首部劇情長片《屋簷下的她》揭露了家暴對孩童的傷害,甚至大膽觸碰女同志議題而引發熱議;新片《陰影下的她》除了延續對女性地位的思考,更將眼光聚焦在職場剝削、批判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勞資問題之上。
南韓有關職場剝削和勞資問題的影視作品並不在少數,而《陰影下的她》以女高中生素熙,因學校的產學合作計劃而進入一家大型網路公司擔任語音客服實習工作的故事為背景,除了直指職場環境對女性的欺壓和對勞動者的剝削之外,更控訴只在乎「就業率」指標的學校、政府公部門乃至家人,由內而外一連串體制的失能與崩壞。
圖片來源:《陰影下的她》劇照
鄭智慧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私密背叛》,作為一部「N號房事件」的漣漪作品,其關注的不僅是職場與網路霸凌,更點出「中年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以及她們遭受社會歧視的問題。電影講述一名中年女性靜順在工廠結識了與自己年紀相仿的新進男員工榮秀後墜入愛河,但兩人床笫間的私密影片竟被上傳到聊天室中,靜順進而在職場甚至生活中備受議論。女兒祐真雖氣憤告上警局,但母親卻只想和解回歸日常生活⋯⋯。
從電影許多細節處都能感受到導演對女性深刻的同理,像是片中一段警察與女兒的對話就令人難忘。警察告訴女兒,「一般來說」是「年輕女性」才比較容易發生這種事情,簡單一句話便點出中年女性的難堪處境。而鄭智慧導演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時,就能犀利洞見同樣身為女性的困難,讓人相當驚豔。
丁朱里與鄭智慧兩位女性導演,用她們犀利又溫柔的敘事視角為我們揭開了南韓複雜難解的社會痼疾,試圖將問題攤在陽光之下,供觀眾檢視與反省。就像《陰影下的她》裡,那一縷透過門縫照在女刑警腳上的陽光一樣,相信所有問題就算再陰暗沉重,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圖片來源:《私密背叛》劇照

南韓社會的另一面風景

至於柬埔寨裔法籍導演周戴維的《回到首爾》和新加坡導演何書銘的《花路阿朱媽》,則為我們展示了南韓社會的另一面風景。不似《陰影下的她》與《私密背叛》直接暴露存在南韓社會的各種沉痾弊病,《回到首爾》以一種疏離卻又親近的距離,開啟一場關於身分認同的追尋之旅;《花路阿朱媽》則通過一名愛看韓劇的新加坡大媽走進南韓,在異地重新思考母子關係與自我價值。
兩部作品雖意不在體現南韓社會景況,但卻在個人故事中帶領我們窺見不一樣的南韓。《回到首爾》講述一名從法國回到南韓首爾尋找親生父母的女孩弗萊蒂,在通過收養機構的協助下與父母相認的過程。弗萊蒂在首爾一待就超過七八年的時間,原本陌生的南韓也逐漸成為她熟悉的地方。在主線劇情外,還是能看出許多南韓社會的獨特現象,例如充滿潛規則的飲酒文化,對「正統韓裔臉孔」的想像,南韓人民對於南北韓關係的理解等等,都悄悄浮現於影像之中。
圖片來源:《回到首爾》劇照
入圍這次金馬獎新導演、女主角、男配角、原著劇本四項大獎,新加坡導演何書銘的《花路阿朱媽》則完全提供了一個外來者的視角。從電影開場,這位新加坡大媽美華在公園跳著廣場舞時搭配的K-POP音樂,到她不論是做菜還是掃地,電視永遠都在播映的韓劇,還有她對於去南韓旅行的殷殷期盼,都實在反映了韓流文化於世界取得的巨大成功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片中透過美華的眼睛也讓我們看見了南韓傳統韓屋、韓服的美麗還有宏偉的世宗大王像等等。而在不小心被旅行社的車子落下後,美華邂逅了熱心的保全大叔正洙,美華被正洙帶去吃道地的南韓美食,去江原道遊玩,甚至還碰上在南韓的第一場雪,南韓的各式風景就這樣被穿插進這些閃現的畫面之中。
電影最後再次響起那首充滿活力的K-POP音樂,是由See Ya、Davichi和T-ara所演唱的《女性時代》:「化了妝,剪了頭髮,我要重新成為帥氣的女人。昂首闊步,乾脆利落,我再也不會哭泣⋯⋯」導演用一首《女性時代》巧妙呼應了美華的生命現狀。
圖片來源:《花路阿朱媽》劇照
回顧近幾年的南韓,從梨泰院的人群踩踏悲劇;總統尹錫悅的失言風波;2018年至2020年間爆發的「N號房事件」;還有鐘鉉、具荷拉等韓星自我了結生命等等,近幾年的南韓確實發生不少引起世界關注和討論的大事。於此之前,2014年的「世越號慘案」,因政府消極鬆散的態度,阻礙救援等醜事被接連爆出,「地獄朝鮮」一詞更成為南韓人民對南韓的諷刺稱呼。而這次被選入金馬影展的四部電影就呈現了當代南韓社會的兩面風景:一面持續深入探討南韓社會問題,一面則透過旁觀視角探索不同的南韓景致,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南韓,理解南韓。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咒》假恐怖之名,操弄良善與惡意的兩面;《一家子兒咕咕叫》藉由養鴿人家的故事,帶出生死議題、展演台灣在地文化的實際面貌;《哈勇家》則以淡筆形容濃厚溫暖的情感,點出原住民族群的日常模樣與生活遭遇。三位導演,都是會說故事的人。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咒》假恐怖之名,操弄良善與惡意的兩面;《一家子兒咕咕叫》藉由養鴿人家的故事,帶出生死議題、展演台灣在地文化的實際面貌;《哈勇家》則以淡筆形容濃厚溫暖的情感,點出原住民族群的日常模樣與生活遭遇。三位導演,都是會說故事的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洪興十三妹》是一部描寫女性在父權社會中掙扎與成長的故事。文章從電影的主題、人物形象、劇情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透過對女性氣質和父權社會的衝突、女性角色在黑幫電影中的角色定位等內容的討論,呈現了文章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由1995年出生的南雅琅,父母是經歷過南韓民主化的世代,自己則因為世越號等近年來發生在南韓的重大事件,而感受到多次衝擊;但父母對於政治的不同立場,卻讓她感到迷惘、混亂,同樣是至親、同樣「愛國」卻截然不同的路線,而她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Thumbnail
前陣子的港劇《新聞女王》中的許詩晴,不避諱談及自己利用美貌、身體換取利益,也以此為傲。但很有趣的是她並不是以菟絲花自居,而是以自己懂的利用優勢為榮。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洪興十三妹》是一部描寫女性在父權社會中掙扎與成長的故事。文章從電影的主題、人物形象、劇情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透過對女性氣質和父權社會的衝突、女性角色在黑幫電影中的角色定位等內容的討論,呈現了文章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由1995年出生的南雅琅,父母是經歷過南韓民主化的世代,自己則因為世越號等近年來發生在南韓的重大事件,而感受到多次衝擊;但父母對於政治的不同立場,卻讓她感到迷惘、混亂,同樣是至親、同樣「愛國」卻截然不同的路線,而她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方向?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一部以感情線為主軸,但教育制度的問題卻貫穿且深刻影響每一位角色的韓劇。 南行善—人如其名、內心善良的大嬸女主角,照顧不責任的姊姊之女兒。
Thumbnail
前陣子的港劇《新聞女王》中的許詩晴,不避諱談及自己利用美貌、身體換取利益,也以此為傲。但很有趣的是她並不是以菟絲花自居,而是以自己懂的利用優勢為榮。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