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腦晶片計畫登陸加拿大:Neuralink臨床試驗啟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近日宣布,其已獲得加拿大衛生部的批准,將在當地開展首個人體臨床試驗。這項試驗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因四肢癱瘓而失去自主行動能力的患者,通過植入腦晶片實現思維控制數位設備,標誌著Neuralink在美國以外進行人體試驗的重要里程碑。

試驗細節與技術突破

試驗內容

Neuralink的試驗項目名為「N1腦晶片臨床試驗」,其目的是通過植入晶片解讀大腦神經活動,讓癱瘓患者能以意念控制電腦或智能手機等設備。試驗將以多倫多西區醫院(Toronto Western Hospital)為主要研究地點,並招募符合資格的自願參與者,包括因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而癱瘓的患者。

研究階段

這項臨床試驗計劃持續約6年,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 主要研究階段(18個月): 涵蓋9次家庭與診所訪問。
  2. BCI研究會議: 參與者需每週參加兩次會議,進行技術測試與數據收集。
  3. 長期跟蹤(5年): 追蹤植入物的持續功能性與安全性。

Neuralink的N1腦晶片與R1手術機器人將在試驗中進行全面評估,研究重點包括其安全性和恢復癱瘓患者功能的能力。

參與條件與風險評估

試驗目前已開放招募,主要針對22歲以上,因脊髓損傷或ALS癱瘓至少一年且無顯著功能改善的患者。參與者需在充分了解風險的情況下自願簽署同意書。

潛在風險

  1. 健康風險: 包括手術過程中的感染或神經損傷,晶片可能因硬體故障影響運作。
  2. 倫理與隱私風險: 腦晶片能讀取大腦活動,可能導致數據隱私問題,甚至引發思維被駭的安全威脅。

雖然存在風險,但Neuralink對其技術的未來抱持樂觀,認為有潛力改變醫療領域的格局。

技術與倫理的全球挑戰

這項試驗是Neuralink首次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展開研究。除了加拿大,Neuralink亦在美國完成首次人體植入試驗,並有意擴展至英國等國家。這表明該公司正積極探索其技術的全球應用。

然而,與技術進步相伴的,是關於安全性與倫理性的全球性討論。專家呼籲,在試驗擴展的同時需謹慎考量受試者的權益與隱私保障,以確保科技發展不犧牲人類福祉。

未來展望

隨著Neuralink在加拿大啟動「CAN-PRIME」計畫,這項技術有望為癱瘓患者帶來生活品質的顯著提升。若試驗成功,Neuralink的腦晶片技術不僅能幫助恢復肢體功能,還可能開啟人類大腦與科技設備深度結合的全新篇章。但在此過程中,如何平衡科技突破與倫理挑戰,將是各方密切關注的焦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界新鮮事
13會員
705內容數
世界新鮮事
世界新鮮事的其他內容
2025/01/24
OpenAI推出AI代理工具「Operator」,能自動執行日常任務如預約餐廳、訂購雜貨等,結合GPT-4o技術,提升生活效率,未來將擴展至企業應用。
2025/01/24
OpenAI推出AI代理工具「Operator」,能自動執行日常任務如預約餐廳、訂購雜貨等,結合GPT-4o技術,提升生活效率,未來將擴展至企業應用。
2025/01/24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俄羅斯徵收146%關稅,以迫使結束烏克蘭戰爭。專家分析此舉對全球經濟與政治的影響,並探討俄羅斯的回應與戰爭未來走向。
2025/01/24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俄羅斯徵收146%關稅,以迫使結束烏克蘭戰爭。專家分析此舉對全球經濟與政治的影響,並探討俄羅斯的回應與戰爭未來走向。
2025/01/24
幣安旗下Binance Labs更名為YZi Labs,轉型為家族辦公室,管理100億美元資產,投資重點擴展至AI與生物技術,並由Ella Zhang領導,推動Web3與新興技術創新。
2025/01/24
幣安旗下Binance Labs更名為YZi Labs,轉型為家族辦公室,管理100億美元資產,投資重點擴展至AI與生物技術,並由Ella Zhang領導,推動Web3與新興技術創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幾個月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則、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已成功為一名病患的大腦植入晶片,重磅消息瞬間襲捲全球,引起諸多討論,人腦意念透過晶片的傳達,像多年前《阿凡達》電影般的情節,如今似乎在醫療上的運用即將付諸實現了。
Thumbnail
幾個月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則、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已成功為一名病患的大腦植入晶片,重磅消息瞬間襲捲全球,引起諸多討論,人腦意念透過晶片的傳達,像多年前《阿凡達》電影般的情節,如今似乎在醫療上的運用即將付諸實現了。
Thumbnail
Neuralink的創辦人Elon Musk近日於社交平台X上宣布,公司已經在首位人類受試者身上成功安裝公司所研發的電極。他亦表示,目前病人恢復狀況良好,此腦機介面也可以穩定的收取大腦神經元所釋放的電訊號。
Thumbnail
Neuralink的創辦人Elon Musk近日於社交平台X上宣布,公司已經在首位人類受試者身上成功安裝公司所研發的電極。他亦表示,目前病人恢復狀況良好,此腦機介面也可以穩定的收取大腦神經元所釋放的電訊號。
Thumbnail
📰新聞:4 則 - 馬斯克:Neuralink 徵志願者大腦植入微型晶片 - 中鋼產出台灣首批符合宣告的碳中和鋼材 通過認證順利交付 - 台英簽署ETP 首波談判3議題 - 全家甜點脆皮泡芙日賣5萬顆!曾慘賠千萬、工廠差點收攤,苦熬20年翻身關鍵是? - 為員工與供應商謀福利,利潤還漲 8 倍?
Thumbnail
📰新聞:4 則 - 馬斯克:Neuralink 徵志願者大腦植入微型晶片 - 中鋼產出台灣首批符合宣告的碳中和鋼材 通過認證順利交付 - 台英簽署ETP 首波談判3議題 - 全家甜點脆皮泡芙日賣5萬顆!曾慘賠千萬、工廠差點收攤,苦熬20年翻身關鍵是? - 為員工與供應商謀福利,利潤還漲 8 倍?
Thumbnail
Elon Musk 最近表示,他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 正在招募年齡在40歲以下且四肢癱瘓的志願者,參與大腦植入晶片的臨床實驗。 志願者需要同意讓醫生切除一塊頭顱骨,以便將電極和極細電線連接到大腦。然後,一塊約如25美分硬幣大小的電腦晶片將被安置在頭蓋骨切除部位上。這塊晶片將在
Thumbnail
Elon Musk 最近表示,他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 正在招募年齡在40歲以下且四肢癱瘓的志願者,參與大腦植入晶片的臨床實驗。 志願者需要同意讓醫生切除一塊頭顱骨,以便將電極和極細電線連接到大腦。然後,一塊約如25美分硬幣大小的電腦晶片將被安置在頭蓋骨切除部位上。這塊晶片將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股市鴿 Neuralink Neuralink是一家專注於研發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的公司,它的目標是讓人類能夠與人工智慧共生,並治療各種腦部疾病和殘疾。 Neuralink市值逼近50億美元 Neuralink的市值已經逼近50億美元,較兩年前的20億美元大幅增長。這是因為該公司在今年5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股市鴿 Neuralink Neuralink是一家專注於研發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的公司,它的目標是讓人類能夠與人工智慧共生,並治療各種腦部疾病和殘疾。 Neuralink市值逼近50億美元 Neuralink的市值已經逼近50億美元,較兩年前的20億美元大幅增長。這是因為該公司在今年5月
Thumbnail
(本篇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為什麼我該關心Synchron公司?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目前Synchron公司的產品成為美國首個獲得主管單位核准商品化的腦機介面產品。
Thumbnail
(本篇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為什麼我該關心Synchron公司? Synchron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腦機介面,讓癱瘓病人可以透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目前Synchron公司的產品成為美國首個獲得主管單位核准商品化的腦機介面產品。
Thumbnail
本文從大眾角度簡短的介紹Neuralink2022的發表會,介紹大腦晶片開發與使用。本文將回答,這間公司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此議題? Neuralink產品是什麼? Neuralink產品將有何應用? 這個產品是否有任何風險? 我們該如何看待Neuralink推出的大腦晶片產品?等問題。
Thumbnail
本文從大眾角度簡短的介紹Neuralink2022的發表會,介紹大腦晶片開發與使用。本文將回答,這間公司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此議題? Neuralink產品是什麼? Neuralink產品將有何應用? 這個產品是否有任何風險? 我們該如何看待Neuralink推出的大腦晶片產品?等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