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紀初,針對財務報表的財務指標分析正處萌芽期,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對於一家企業的「財務體質」進行診療。
何謂財務體質?其實說穿了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讓一位醫生透過不同的量尺去判斷它可能哪個部位出了問題,藉此來觀察說是否健康,並了解作為老闆的我如果投資在它身上未來會不會有產能,對社會有沒有貢獻,能不能為我帶來收益。或者如果我們要說專業一點,就是信用價值評估。
這樣的指標不外乎就是在我們投資股匯債市場標的時提供我們判斷一間公司是否有潛力且適合投資的工具,而今天想帶大家稍微了解的便是1966年Beaver建立在這樣觀念之下的一篇文章。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這是它的標題,顧名思義便是欲透過上述財務指標來了解哪些公司在未來會有倒閉風險的可能性。
Beaver從全球知名三大信評之一Moody's的工業手冊(一個專門收錄各間公司資訊的地方)中挑選在1954至1964年期間倒閉、共分布在38個不同行業別的79間能夠取得營運最後一年財報的公司作為本文的主要觀察對象,亦找來同時期同樣家數在日後未倒閉的企業當作對照組。
這邊最重要的是財報,因為假設沒有這份資料說實在的後面我們都可以不用分析了,灑花~~~(?)
稍微岔題一下,這邊會需要對照組是因為本文在研究上採取成對樣本,減少行業別和資產規模對於比較結果的影響。
換句話說,就像是辦一場跑步比賽,我們都是邀請男高中生來較量,如此一來才能降低性別與年齡對他們跑步時間快慢的結果不售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很簡單吧!
只是說它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能對成對樣本任何一邊的單獨結果進行分析,畢竟它們就像恩愛的戀人一樣是一對的嘛,你怎麼捨得把它們拆開呢?
我們都知道研究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數據,有時候整個過程可能耗時一年甚至更久,但實際上可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搞資料。俗話說「頭過身就過」,所以在處理完上面的那一大堆看似很複雜的東西後我們接下來其實就相對輕鬆了~
作者一開始提出三十個我們比較常見的指標並將它們再區分成六大類,分別為現金流類、淨收益類、債務對總資産類、流動資産對總資産類、流動資産對流動債務類與週轉率類,接著分別計算已倒閉公司和未倒閉公司上述指標的值。
接下來才是本次的重點,畢竟到底怎麼看一家公司好不好才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情,對吧?
在這時候作者站了出來,告訴大家不用擔心,因為我來了!(被打)
咳咳,總之,他透過觀察上述那些計算得出的財務指標並提出四大觀念,ユウト個人覺得如果是想投資又愛看公司財報來了解經營狀況的人可以稍微筆記一下:
1. 公司的營運規模越大,倒閉機率越低。
2. 流動資產類指標越好,倒閉機率越低。
3. 公司債務類指標越好,倒閉機率越低。
4. 營運資金比率越好,倒閉機率越低。
基本上本篇文章就到這結束了,剩下的都是研究限制,像是年份或是財務報表缺失(因為有些公司倒閉後可能會抹去財報紀錄)等等,不過那不妨害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到底看財報時哪些指標具有參考價值。
雖然不敢說在投資上有提供什麼實質的建議,但ユウト相信在看完本文後至少能對於在看財報方面有著一定的方向,希望大家的理財路都能順順利利!
若對ユウト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點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