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AI會不會取代人類?-人機協作的六大核心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機協作的未來,擁抱情感、創意與道德的我們,才是AI無法替代的「人性價值」。

人機協作的未來,擁抱情感、創意與道德的我們,才是AI無法替代的「人性價值」。

每次在企業授課或顧問諮詢時,總會有人問我:「AI會不會取代人類?」這個疑問其實也是我初次接觸生成式AI工具時心中的困惑。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這款工具迅速風靡全球,用戶數量已達上億,並隨著持續更新,逐步對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影響。AI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也毫不留情地衝擊了社會各層面。

說實話,AI「取代」人類似乎確實正在發生,這也是70年前科技研究的初衷之一,當時科學家期望通過科技來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然而,這種「有條件的取代」如今卻成了人們對AI的恐懼,甚至引發了「AI會消滅人類」的極端言論。

一些前瞻性的專家提出:「真正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對我來說,問題不在於AI能否取代某些人或職業,而是我們是否具備保持競爭力的意識。那些無法適應變革的人,最終將被淘汰,而AI只是剛好扮演了推動變革的角色。

隨著生成式AI工具的快速普及,預計到2025年,幾乎每個人都會擁有至少一款AI工具,與其進行密切協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調整心態與思維,以應對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帶來的內容泛濫與質量參差的挑戰。因此,我總結了六個核心思維,期望大家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不忘「生而為人」的可貴。

思維一:知識價值被重新定義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職場培訓,知識的傳遞通常依賴專家或權威的教學與指導。過去,知識大多由專家掌控,而學習過程往往受制於時間、地理、經濟等因素,形成資訊落差。但在AI的世界裡,知識不再被少數人掌控,而成為流動的公共資源,人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的價值因此被重新定義:有用的知識不再只是內容本身,而是如何提問的技巧,如何快速擷取與理解大量資訊的能力。

正面來看,人人都享有了平等的教育和知識獲取機會;然而,這也帶來新的隱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變得毫無約束,每個人可以利用AI的即時反應與數據分析,自主學習並解決問題。這也意味著再無人從旁督促、引導或修正,一切學習與成長都必須由自己負責。

思維二:中間階級的消失,不再有分配者

在傳統世界中,許多商業交易和工作流程依賴中介角色來協調,負責資源分配、資訊流通和協商,確保各方需求得到滿足。這些中間角色可能掌控了豐富資源,有些為了私利而不合理分配,但也有秉持「利他」精神的中介者默默奉獻,努力消弭不公平現象。

然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這類中間角色逐漸被取代。透過數據分析和智能系統比對,企業能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精準預測需求並迅速調整產品或服務,以最大化利益。在內部,AI自動化讓員工與管理層的層級結構變得更扁平,溝通更直接,資訊傳遞更流暢,資源浪費也大幅減少。

這種變革提高了工作效率並降低管理成本,但同時意味著每個人都需獨立面對、理解並承受潛在衝突。在AI的計算中,一切以最大利益為依歸,少了傳統人為的通融與調整。

思維三:「慢慢來」和「不確定」的過程,將成為奢侈享受

以往,成功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每個創新的誕生,都離不開長期的觀察、思考和反覆實踐,才能形成獨特見解並將創意轉化為現實。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伴隨風險與試探,耐心等待時機成熟。

然而,隨著AI技術的興起,創新的速度與方式徹底變革。如今,創新不再依賴線性時間,而是通過數據和演算法的即時分析來推動。AI能快速處理大量數據,根據市場需求、消費者行為和技術發展,推演出最佳的商業模式或產品設計。成功的關鍵不再是耐心積累,而在於如何高效運用AI工具實現創意,迅速交出最合適的成果。過去那種醞釀與期待的時光不再,「慢慢來」和「不確定」已成奢侈,淪為系統設定中的一個選項或刻意安排。

思維四:道德與情感的稀缺,將是人類最珍貴的寶藏

隨著AI專注於執行任務,冰冷的演算法和複雜數據所驅動的決策不帶有任何情感、道德或是非判斷。那些曾由人類直覺、家庭情感、社會羈絆和倫理道德驅動的「人味溫度」正逐漸消失。

AI實現了市場的精準分眾,提供各種客製化,但同時也帶來了標準化與規模化的過程。虛假變得越來越真實,而真實反而愈來愈像虛假。人類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擁有無法量化的情感和無法預測的不確定性,這些特質所激盪出的創新與變革,是完美的機器世界永遠無法觸及的境界。

思維五:在商言商,利益導向的合作至上

在傳統的世界中,合作通常建立在信任、情感聯繫和長期互動的基礎上。團隊成員需要經過時間的磨合,累積信任並產生默契。這種合作強調情感聯結與社會責任,通常透過面對面的交流、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來加深關係。然而,在遠距協作、強調功利和效率的AI世界裡,合作依據大量數據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焦點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轉向系統的運算力比拚。昔日鄰里之間的噓寒問暖與互相扶持,逐漸成為遙遠的神話。

思維六:AI推進了人類演化,也讓人重新思考「為人」的意義

我們正處於一個深刻轉型的時代,這場變革不僅顛覆了我們對時間、創新、合作與知識的理解,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社會結構與工作模式。AI並非簡單地取代人類,而是作為推動演化的引擎,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競爭力、學習方式以及資源分配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在這個高度自動化的世界中保持人類的獨特價值與創造力?又該如何在即時知識共享的過程中,保持自我約束,應對不斷湧現的資訊與選擇?

未來的世界,無論是商業還是日常生活,都將是人機協作的結果。擁抱AI,並學會在這個新世界中靈活運用它,是我們每個人不可回避的課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中,不僅保持競爭力,還能創造屬於我們的獨特未來。

人機協作是與非,取決於我們的心念

AI時代的浪潮中,我們每個人都站在選擇的交叉口。當你理解了以上六大思維,是否還會害怕被取代?其實,AI帶來的變革不可避免,但這場變革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挖掘人類的獨特價值。真正的課題並非「AI是否取代我們」,而是我們是否有能力擁抱變化,並以AI為助力來成就更強大的自我。

在這個人機協作的未來,每一位擁抱知識、持續成長的人都將擁有無限可能。我們擁有AI所不具備的情感、創意與道德,這些正是驅動未來世界的寶貴資源。願我們不僅擁抱這場技術革命,更在這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勇敢創造一個既高效又充滿人性光輝的明天;畢竟,這是AI無法替代的「人性價值」。

銘謝

本文已授權刊登於以下單位(按刊登先後順序排列)

謝謝你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我一點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到臉書私訊與我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婷的AI元宇宙
67會員
54內容數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自媒體經營與培訓,再跨足到元宇宙與AI。關注其趨勢發展,及為現今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加乘效應?
鍾婷的AI元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1/21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1/21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2023/11/25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2023/11/25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AI取代人類的可能性成為熱議話題。本文探索當前AI帶來的影響,並提出在這變革中保持人類獨特價值的六大核心思維,強調擁抱AI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在這個人機協作的時代,學會靈活運用AI工具,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呼籲在AI浪潮下重新認識自我,挖掘人類獨特的情感、創意與道德價值。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AI取代人類的可能性成為熱議話題。本文探索當前AI帶來的影響,並提出在這變革中保持人類獨特價值的六大核心思維,強調擁抱AI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在這個人機協作的時代,學會靈活運用AI工具,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呼籲在AI浪潮下重新認識自我,挖掘人類獨特的情感、創意與道德價值。
Thumbnail
在AI迅速發展的當前,許多人擔心機器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和思維能力。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具備適應和利用AI的能力。文中探討了六個核心思維,提出知識價值的重新定義、中間階級的消失以及道德情感變得珍貴等觀點,旨在引導讀者在AI時代中保持競爭力並重新思考何謂「為人」。
Thumbnail
在AI迅速發展的當前,許多人擔心機器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和思維能力。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具備適應和利用AI的能力。文中探討了六個核心思維,提出知識價值的重新定義、中間階級的消失以及道德情感變得珍貴等觀點,旨在引導讀者在AI時代中保持競爭力並重新思考何謂「為人」。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隨著所有的知識和資訊都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知識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我理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然而也許我們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仍有眾多領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科技的崛起確實改變了許多領域,但我們不應過分擔心科技會完全取代人類的角色。科技僅能在某些方面替代人力,卻難以在所
Thumbnail
隨著所有的知識和資訊都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知識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我理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然而也許我們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仍有眾多領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科技的崛起確實改變了許多領域,但我們不應過分擔心科技會完全取代人類的角色。科技僅能在某些方面替代人力,卻難以在所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工智慧(AI)技術的崛起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AI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到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再到相關的倫理和社會問題,本文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AI技術的機會和挑戰。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工智慧(AI)技術的崛起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AI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到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再到相關的倫理和社會問題,本文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AI技術的機會和挑戰。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AI會取代人類嗎?這是當今最為熱門和深刻的問題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涉及技術,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
Thumbnail
AI會取代人類嗎?這是當今最為熱門和深刻的問題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涉及技術,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