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幫助自媒體人實現創作自由?

鍾婷-avatar-img
發佈於自媒體影響力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你會下棋嗎?象棋、跳棋還是五子棋?你知道AI已經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西洋棋和圍棋高手了嗎?它甚至會炒麵、沖咖啡、帶位送餐、陪伴老人小孩和當管家、特助。昔日在實驗室裡艱深難懂的人工智慧研究,如今已深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應用。生成式AI不只能執行,還能模仿、學習,提供給我們源不絕、獨一無二的創意靈感,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一直忙於教導專業人士,無論是講師、顧問或醫師、律師們,如何經營自媒體的我,這幾年在AI的協助下,終於有餘裕和時間拓展其他新媒體。「自媒自創說AI」是我最新的文化教育類Podcast節目,希望陪伴聽眾輕鬆了解最新AI資訊與經營個人品牌的知識分享頻道。

一人搞定自媒體創作的幸福時刻

透過詠唱(prompt)技巧,運用AI以我的品牌名稱「自媒自創」做了一首藏頭詩:「自我新思路,媒飛究色舞,自成萬里志,創新千秋錄。」一季12集的節目企劃,也在與AI的腦力激盪下,輕鬆完成。如果我時間再多一些,我甚至連節目主題曲都想用AI創作。這就是現代自媒體人幸福的地方,有了親民的新媒體工具和容易上手的AI工具,幾乎一人就能搞定所有事情。

因為現在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比以前更聰明更懂人們在說甚麼,更能發揮創作,應用的面向也更加寬廣。就像一位超強的「助手」,能理解我們下的指令快速去100%執行,依據它所學習的數據資料也就是大模型,去創作一篇文章、一幅圖畫、一段音樂或是影片。我們無須再耗費三年五年讓時間去驗證市場機制,而是在幾秒鐘內便知輸贏。

AI就是個殺手級應用,讓我們一用就愛上它,而且不得不進化我們自己。但其實AI在1955年就已經開始有人研究了,但只在實驗室,只針對單一功能,當時的運算速度也不夠快,所以研究成本很高。

「竹子效應」AI七十年進化

經過40幾年後的1997年IBM的深藍,打敗了世界西洋棋高手,才有更多專業人士投入人工智慧的研究。又過了快20年,2015年Google的AlphaGo能運算比西洋棋更複雜的圍棋,於是有了世紀之戰,打贏了韓國圍棋高手李世乭。

這場AI獲勝的結果,比1997年那次更令人震撼的原因是,西洋棋棋盤是8x8格,每方各有16枚棋子可下。但圍棋是19x19格,361個交叉點,雙方都有機會放棋子。圍棋的組合數量遠遠大過宇宙中的原子數量,而且AlphaGo不僅模仿人類的策略,還創造出新招數,證明了AI在「深度學習」上的突破。

因此,AI從單一功能導向,逐漸走向多工的發展。在這之前的AI我們俗稱「弱AI」,之後的則叫「強AI」。於是,才會有2022年聽得懂人話,又能創造圖文、影像音樂的生成式AI:ChatGPT。

發展已經有70年之久的AI,像種竹子一樣,前四五年才長兩三公分,之後就每天長30公分。AI一開始醞釀期很長,之後的更新速度就越來越快!隨著我們電腦硬體發展,從早期的核心處理器是286、386、486…一直到現在,有Intel和AMD的CPU,還有NVIDIA的GPU。而AI也從「機器學習」進化到「深度學習」。

AI越來越像人的秘訣

「機器學習」就是一直餵AI已知的資料,讓他一直不斷的去學習、模仿和分類,例如:餵他上千張各種貓的照片,讓他分析出貓的外觀特徵,找出規律性,之後他看到任何新的照片,就能判定他是不是一隻貓。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重要基礎,但它在應對複雜問題時仍然存在一些局限。為了突破這些限制,科學家們進一步發展出了深度學習技術,是一種模仿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人工神經網路技術(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I不只是從餵養的貓照片去找出單一特徵來進行歸納,而是同時間分析更多細節,可能是從光影、毛色、輪廓、背景,是真正的具備「理解」而不是「識別」的能力。所以,AI可以應對更多已知,和未知的資料,甚至是理解程度來創造生成出我們想要的一切人事物。

深度學習的突破不僅提升了AI的理解能力,還讓它具備了更強的創造性。這也為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奠定了基礎,使AI不再僅僅是識別或模仿,而是能主動創造圖像、文本、音樂等內容。這也是我們為何覺得AI越來越像人,AI很懂我們的主要原因。

「艾達Ai-Da」第一位超現實主義AI機器人藝術家

就像曾在牛津大學、倫敦及威尼斯辦過畫展的艾達Ai-Da,世上第一位超現實主義AI機器人,她大量學習了許多藝術大師的作品,再運用自己的雙眼攝影機、機械手臂與人工智慧演算法來做藝術創作,甚至設計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用3D列印技術生產出來。

這聽起來就很令人興奮!我們一般人無法學會所有的藝術畫風,或是背完全世界各種文化歷史,但AI可以。我們只要學會如何要求AI,跟AI溝通,讓AI知道我們需要甚麼,他就能馬上告訴我們答案了。難怪生成式AI的普及,衝擊到許多各行各業,以及每個人無論是學生在念書;上班族在工作;農夫在種田;設計師在畫圖;導演在拍片,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思考與行為,大大縮減了執行上所需的時間。

AI很棒但也很賊!

儘管AI會幫我們自動「腦補」很多細節,讓生成結果更趨完美,產生令人驚豔的效果。但就是因為所有提問,AI都會使命必達的完成或回應,以致有時即使大模型的數據資料偏頗或短缺,也依然給予煞有其事的答案,也就是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

AI讓我們覺得它好像無所不能,其實它只是不懂裝懂、硬掰。所以我們依舊得靠其他方式學習知識,累積智慧及培養思辨能力,不能完全仰賴它給予的答案。需藉由所學知識,去進行詠唱才能深化生成的更有質感的效果,也能從中找出AI刻意潛藏在當中的誤謬。需反覆查證它生成出來的內容,是否有版權疑慮?或是「幻覺」捏造的非現實?

AI高效應用經驗分享

因為工作關係,我常使用文字型的生成式AI工具,例如能創作文章的ChatGPT、Copilot、Gemini等,和能快速閱讀檔案,進行分析、查詢的Claude及代替搜尋引擎的Felo。隨著AI工具越來越多,建議先從自己「順手的」使用起,開始熟悉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過程中,進行人機協作。

像我擔任講師,在講課前最常做的準備工作就是,了解學員需求和規畫課程架構。我就會用Google表單收集學員們的提問,將收集到的資料倒進Gemini去進行理解及分類;列出學員最迫切的需求,決定接下來要講的課程方向及內容重點;再用ChatGPT、Copilot去規劃出符合時數、授課需求、及目標對象的課程大綱。運用不同AI工具的切換,節省不少備課時間,也就能服務更多培訓單位,進行客製化的主題課程設計。

在輔導企業主進行網站優化,或行銷經營建議時,我也會運用Felo做事前的搜尋,了解這家企業的背景及相關的商品或服務,快速掌握這家企業在該產業佔領的地位或優勢在哪?甚至藉由導入公司簡介資料,找出同產業的相關關鍵字詞,做為日後該公司的關鍵字廣告或SEO自然排序的轉介關鍵字。

此外,生成式AI的分析預測能力,也是一等一的高明。所以,身為行銷顧問,我常常用ChatGPT進行市場調查、商業評估、行銷活動規劃,甚至是文案的版本比較,這些都能降低試錯成本,快速得到最佳結果。

不僅在商業上產生莫大的幫助,其實生成式AI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也能協助大家在家庭親子上,有更靈活有趣的互動。例如:爸媽可依據日常瑣事、生活規範去生成睡前故事來陪伴並引導孩子;也能讓情人寫一首藏頭詩來表達愛意;或是幫人量身打造一份健康飲食,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這就是人腦加電腦,碰撞出來的強大創作力!

解鎖潛力,釋放創意,開創未來

生成式AI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夥伴。從實驗室中的高深研究到日常中的隨手可得,它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挑戰效率的極限,體驗創造的自由。但最終,真正推動世界前行的,依然是我們每個人的好奇心與創造力。

我們何其有幸躬逢其盛,見證這場時代性的變革,一個人機協作的全新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媒體的創作者,都能藉由AI去突破想像的界限,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不再是被動的觀察者,而是新世代創意的開拓者。

這股科技力量並不是要取代我們,而是要激發我們的潛力、釋放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擁抱這顆在七十年後爆發的科技「竹子」,用AI點燃創作的火花,跟上AI的腳步,而是引領它與我們共同編織充滿可能性的故事。世界在我們手中,讓創意與科技同行,展現無限可能!

謝謝你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我一點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到臉書私訊與我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婷的AI元宇宙
67會員
54內容數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自媒體經營與培訓,再跨足到元宇宙與AI。關注其趨勢發展,及為現今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加乘效應?
鍾婷的AI元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2/26
那些年,我們以為的愛會消失。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迎接它。 本文以觀影心得出發,探討青春、愛情、自我認同等議題,並分享在父權社會下女性的成長與覺察。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值得被愛的靈魂。愛是自由的,是神聖的,愛的方向始終沒有對錯,而是內心的共鳴。所有的情感不會消滅,只是會轉換。
Thumbnail
2025/02/26
那些年,我們以為的愛會消失。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迎接它。 本文以觀影心得出發,探討青春、愛情、自我認同等議題,並分享在父權社會下女性的成長與覺察。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值得被愛的靈魂。愛是自由的,是神聖的,愛的方向始終沒有對錯,而是內心的共鳴。所有的情感不會消滅,只是會轉換。
Thumbnail
2024/02/12
趁過年放假,又把朋友送的《運氣心理學》看了一遍。作者柳旻志,是個有名的韓國節目製作人,書中講述不少演藝圈的事情,喚起昔日許多我在電視台的回憶。很詫異作者的經歷跟我如此相似,不禁幻想者:若當年我繼續堅持下去,如今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儘管,永遠無法知道答案,但我很慶幸,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依舊還是
Thumbnail
2024/02/12
趁過年放假,又把朋友送的《運氣心理學》看了一遍。作者柳旻志,是個有名的韓國節目製作人,書中講述不少演藝圈的事情,喚起昔日許多我在電視台的回憶。很詫異作者的經歷跟我如此相似,不禁幻想者:若當年我繼續堅持下去,如今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儘管,永遠無法知道答案,但我很慶幸,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依舊還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ChatGPT 今天大當機, 讓許多依賴 AI 創作的人們措手不及, 暴露了過度依賴 AI 的風險。 本文探討了 AI 作為創作輔助工具的利弊, 強調創作者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並呼籲要避免被 AI 駕馭, 而應將 AI 作為提升效率的工具。
Thumbnail
ChatGPT 今天大當機, 讓許多依賴 AI 創作的人們措手不及, 暴露了過度依賴 AI 的風險。 本文探討了 AI 作為創作輔助工具的利弊, 強調創作者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並呼籲要避免被 AI 駕馭, 而應將 AI 作為提升效率的工具。
Thumbnail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OpenAI 推出全新功能——ChatGPT Canvas,為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帶來全新體驗,不僅使協作過程更為流暢,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ChatGPT Canvas 是什麼? ChatGPT Canvas 是一個在獨立視窗中打開的協作平台,不再只是傳統問答,而是讓你和 AI 一起協作,
Thumbnail
OpenAI 推出全新功能——ChatGPT Canvas,為使用者與 AI 的互動帶來全新體驗,不僅使協作過程更為流暢,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ChatGPT Canvas 是什麼? ChatGPT Canvas 是一個在獨立視窗中打開的協作平台,不再只是傳統問答,而是讓你和 AI 一起協作,
Thumbnail
由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之一的OpenAI(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於去年(2022年)11月推出的ChatGPT 在全球颳起一陣旋風。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全稱「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是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由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之一的OpenAI(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於去年(2022年)11月推出的ChatGPT 在全球颳起一陣旋風。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全稱「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是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自媒體與AI結合為品牌和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工具。AI助力分析受眾喜好,制定內容策略,並透過如GPT-3等工具自動生成內容。此外,AI還能優化視覺和音頻,提供個性化體驗。隨技術發展,AI與自媒體的融合將帶領數位媒體領域走向新高峰。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自媒體與AI結合為品牌和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工具。AI助力分析受眾喜好,制定內容策略,並透過如GPT-3等工具自動生成內容。此外,AI還能優化視覺和音頻,提供個性化體驗。隨技術發展,AI與自媒體的融合將帶領數位媒體領域走向新高峰。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前陣子與朋友吃飯,聊到AI的話題時,我們在媒體上都有共同的感受,報導的內容都是憂心大過於開心,內容皆著作XX職業將被AI取代。 果真是如此嗎,當我利用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與慢想後」,我發覺AI的發明對我來說反而是創作的利器,怎麼說呢?
Thumbnail
本篇文章在分享親身體驗使用AI輔助創作的過程。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第一手的經驗與描述,如何運用ChatGPT、Midjourney、Speech to Text、Autotag等眾多工具來進行輔助,以及最終的成果
Thumbnail
本篇文章在分享親身體驗使用AI輔助創作的過程。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第一手的經驗與描述,如何運用ChatGPT、Midjourney、Speech to Text、Autotag等眾多工具來進行輔助,以及最終的成果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Thumbnail
近期 AI 大戰正式開打,隨著各家科技巨頭紛紛推出全新工具,包括: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我們的生活也即將迎來巨大變化。身為創作者,無論世界如何改變,熱愛創作的初心始終如一。雖然 ChatGPT 看似會顛覆過往的創作型態,同時也是讓我們回頭審視創作本質、思考不同創作形式的契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