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童年成為一種奢侈

lemon li-avatar-img
發佈於檸檬讀小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到《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的深度對話



💛謝謝遠流的妍伶和好人出版的Mindy推薦好書,也謝謝你們包容我這麼久才發文。



raw-image

💛在看今天的兩本書前,

得先認識一個詞——「兒童少年家庭照顧者

(young carers, 以下簡稱兒少照顧者),

指18 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照顧身心障礙、 

生病或衰弱之家人,除了照顧,

也可能需要承擔起其他家庭責任。



raw-image

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

有些孩子正默默承擔著原本屬於大人的重擔。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以震撼的書名和細膩的漫畫語言,

讓我們得以窺見年輕照顧者內心最深處的傷痕。

當這個故事與《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展開對話時,

個人的悲劇與社會的缺失,

交織成一幅更為完整的圖景。



raw-image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

這句近乎絕望的告白,

其實是對現實最為精準的描摹。

這裡的「殺」不是生理意義上的終結,

而是自我意識的消亡,

是一個被迫放棄童年、

夢想和所有可能性的過程。

這個看似激進的表述,

是年輕照顧者最深層的生存困境:

為了維繫家庭的運轉,

他們必須先「殺死」自己作為孩子的那一面。



raw-image

相較之下,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選擇較中性的標題,

試圖在沉重中尋找一絲光明。

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差異,

反映了不同的創作策略,

更展現面對這議題時的兩種態度:

一個選擇直視傷痕,一個嘗試尋找希望。

然而,正是這種反差,

讓我們意識到議題的複雜性。



raw-image

💛《為了這個家》以漫畫形式展現故事,

作者採用以黑白為主調的視覺語言,

主角小結常常低垂的頭顱,

彷彿承載著看不見的重擔,

這個反覆出現的姿態已然成為年輕照顧者的視覺符號。



raw-image

小結與母親的關係構成本書最複雜的面向,

母親的精神疾病使她無法作為正常的母親,

反而成為需要被照顧的對象。

這種角色的顛倒不僅剝奪了小結的童年,

更在她的心理發展上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痕。


💛然而,

作者並未將母親簡單地塑造成「加害者」。

母親本身也是精神疾病的受害者,

她的失序行為背後藏著無法控制的痛苦。

這種複雜的描寫讓故事更貼近現實——

在大多數照顧關係中,

並不存在絕對的加害者和受害者,

每個人都被生命的重擔所困。


長期扮演照顧者角色的小結,

幾乎忘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她的人格發展受到嚴重壓抑,

直到成年後才在專業協助下,

開始面對自己的創傷。



raw-image

這個療癒過程絕非一蹴可幾,

書中描寫小結如何在住院治療期間經歷情感爆發,

如何在自助會中遇見相似經歷的人⋯⋯

特別是「不要再向無法回應愛的人索求愛」的建議,

成為她走向自我救贖的轉捩點。


對小結而言,

從被照顧者轉變為照顧者,

並非自然而然的過程。

她缺乏健康的母職典範,

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這與《身為守護者》中的諸多案例呼應:

年輕照顧者因為缺乏正常的家庭互動經驗,

在建立自己的家庭時會更為辛苦。



raw-image

💛兩本書構築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完整視野,

《為了這個家》深入描繪個人創傷,

而《身為守護者》則延伸至制度面的討論。

這種互補性能更全面理解年輕照顧者的處境:

既要關注其個人心理健康,

也要思考如何從制度層面提供支持。



從這兩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療癒可能,

《為了這個家》展現個人心理治療和自助團體的重要性,

而《身為守護者》特別著重實務層面的討論,

書中詳細記錄了日本各地方政府,

如何透過調查發現這些隱形的年輕照顧者,

以及如何建立起早期介入機制。


不同於《為了這個家》聚焦於單一故事,

《身為守護者》通過多個真實案例,

展現了年輕照顧者處境的多樣性:

有的照顧患病的父母、

有的則要照顧年幼的手足,

有的甚至必須同時應付學業與家計。

這些案例讓我們更清楚看到問題的複雜性,

也突顯了支援措施必須因應不同需求而靈活調整。


《身為守護者》源於《每日新聞》的系列報導,

說明媒體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關鍵作用。

書中記錄這些報導如何喚醒公眾意識,

進而促成政策改變的過程。

換言之,改變現狀無法依靠個別的努力,

更需要更多人持續關注,形成輿論壓力。


💛這兩本書的最終指向的,

不是同情,而是行動。

每一個小結的故事背後,都是無數個正在消逝的童年。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

撕裂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假象,

而《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則揭示了改變的可能。

但光是「看見」是不夠的。


💛當我們正在閱讀這些文字時,

或許在沒有看見的某個角落,

某個孩子正強裝著笑臉說:

「沒關係,我可以」。

他們需要一個不必過早長大的童年,

一個不必犧牲自我也能維繫的家庭,

一個能及早發現並伸出援手的社會。


這不是某個遙遠的「社會議題」,

而是此時此刻,就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現實。



raw-image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

作者|每日新聞編輯部-取材組  

譯者|蕭秋梅

出版|好人出版




raw-image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

作者|水谷綠  

譯者|陳令嫻

出版|遠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65會員
407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下著小雨的午後, 空氣裡有一點泥土的氣味, 還混著若有似無的花香, 是繡球花的季節。 潮溼、微涼、柔軟, 就像我翻開《編織星辰的你》時, 心裡浮起的感覺。 封面上是用水晶與寶石編織成的繡球花, 這些珠子如同散落的星辰, 閃爍著低調而溫柔的光, 是時光縫隙裡悄悄
Thumbnail
2025/04/28
⭐️下著小雨的午後, 空氣裡有一點泥土的氣味, 還混著若有似無的花香, 是繡球花的季節。 潮溼、微涼、柔軟, 就像我翻開《編織星辰的你》時, 心裡浮起的感覺。 封面上是用水晶與寶石編織成的繡球花, 這些珠子如同散落的星辰, 閃爍著低調而溫柔的光, 是時光縫隙裡悄悄
Thumbnail
2025/04/17
⭐️一段無法完全命名的母女關係。 有時候,一本書會先從 「看起來像什麼」開始打動你。   ⭐️《掬星》的封面是靜謐的。 霧藍色的天空/水面交界不清, 一張輪廓線條簡約的人臉仰望著某處, 背景中散布著幾顆若即若離的星星, 有的清楚、有的模糊, 彷彿正在下沉,也彷彿正
Thumbnail
2025/04/17
⭐️一段無法完全命名的母女關係。 有時候,一本書會先從 「看起來像什麼」開始打動你。   ⭐️《掬星》的封面是靜謐的。 霧藍色的天空/水面交界不清, 一張輪廓線條簡約的人臉仰望著某處, 背景中散布著幾顆若即若離的星星, 有的清楚、有的模糊, 彷彿正在下沉,也彷彿正
Thumbnail
2025/04/08
🐷這本書從封面就開始, 「劈頭蓋臉」的轟炸感官, 五隻性格迥異的小豬擺出各種姿勢, 高飽和度的色彩像是視覺版的辣椒醬。 蘋果豬自信得像是參加豬界奧運會, 桃子豬溫柔得隨時準備抱抱, 青椒小弟擺出「別惹我」的高冷臉, 香蕉豬永遠有「今晚吃什麼」的選擇困難症, 而小豬仔
Thumbnail
2025/04/08
🐷這本書從封面就開始, 「劈頭蓋臉」的轟炸感官, 五隻性格迥異的小豬擺出各種姿勢, 高飽和度的色彩像是視覺版的辣椒醬。 蘋果豬自信得像是參加豬界奧運會, 桃子豬溫柔得隨時準備抱抱, 青椒小弟擺出「別惹我」的高冷臉, 香蕉豬永遠有「今晚吃什麼」的選擇困難症, 而小豬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今年讀了哪些好書呢?如果你關心弱勢群體、心理困擾,或曾為童年議題掙扎,這三本書值得你一讀!《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映照了「兒少照顧者」的心酸;《受苦的倒影》是對苦難/助人工作者的一記警醒;《幸福童年的秘密》幫助我們面對童年未解的情感傷痕。這些作品觸碰我們不願面對的深層情感,卻讓人看到改革的希望!
Thumbnail
今年讀了哪些好書呢?如果你關心弱勢群體、心理困擾,或曾為童年議題掙扎,這三本書值得你一讀!《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映照了「兒少照顧者」的心酸;《受苦的倒影》是對苦難/助人工作者的一記警醒;《幸福童年的秘密》幫助我們面對童年未解的情感傷痕。這些作品觸碰我們不願面對的深層情感,卻讓人看到改革的希望!
Thumbnail
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總有一些人因為愛而承擔起特殊的角色——兒少照顧者。他們可能是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也可能是年邁卻依然心系孫輩的祖父母,亦或是出於親情與責任,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這份重任的親友。這個角色,無疑是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的偉大角色,它讓人們在付出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與溫暖。
Thumbnail
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總有一些人因為愛而承擔起特殊的角色——兒少照顧者。他們可能是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也可能是年邁卻依然心系孫輩的祖父母,亦或是出於親情與責任,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這份重任的親友。這個角色,無疑是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的偉大角色,它讓人們在付出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與溫暖。
Thumbnail
——從《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到《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的深度對話 💛謝謝遠流的妍伶和好人出版的Mindy推薦好書,也謝謝你們包容我這麼久才發文。 💛在看今天的兩本書前, 得先認識一個詞——「兒童少年家庭照顧者」 (young carers, 以下簡稱兒少照顧者),
Thumbnail
——從《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到《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的深度對話 💛謝謝遠流的妍伶和好人出版的Mindy推薦好書,也謝謝你們包容我這麼久才發文。 💛在看今天的兩本書前, 得先認識一個詞——「兒童少年家庭照顧者」 (young carers, 以下簡稱兒少照顧者),
Thumbnail
剛翻開,就想看完。 《親愛的小孩,你今天有沒有哭》是一本兒少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裡面有著很多改編的案例,看著都忍不住鼻酸,也很想哭。 回想那段不知道如何發展的歲月;沒有人能詢問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畢業⋯⋯⋯⋯ 很多時候大人用自以為是的對待方式,卻在不經意間又將小孩推入了深淵⋯⋯ 能夠好好陪伴小孩
Thumbnail
剛翻開,就想看完。 《親愛的小孩,你今天有沒有哭》是一本兒少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裡面有著很多改編的案例,看著都忍不住鼻酸,也很想哭。 回想那段不知道如何發展的歲月;沒有人能詢問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畢業⋯⋯⋯⋯ 很多時候大人用自以為是的對待方式,卻在不經意間又將小孩推入了深淵⋯⋯ 能夠好好陪伴小孩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